一個非常重要的訣竅—心轉向法

一個非常重要的訣竅心轉向法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訣竅——岡波巴四法,其中的“心轉向法”將是我們在這一小節中和大家分享的內容。

 

關於岡波巴,我們在前文中已經提到過,他是達波噶舉派的祖師。岡波巴四法,顧名思義,只有四句話。但切忌小看這四句話,小乘、大乘、金剛乘,乃至佛陀所有的法教都包含其中。有人會想,四句話有這麼大的能耐,是不是太誇張了?絕不是。讓我們先看看這四法都是何法吧。

 

它們依次是:心轉向法、法成佛道、去除道障、惑轉成智。要知道,這四法是有次第的,最後的“惑轉成智”是最難的,也是最有幫助的。那我們是不是可以直接修煉最後一法,走個捷徑?當然不行。如果第一法沒做到,後面三法是無法做到的,所以《了義炬》的重點就是講解第一句——心轉向法。

 

我們當中可能有些人已經皈依了佛門,有些人已經接受了口傳,學習了很多法門,經常磕頭、念咒、打坐、誦經、繞塔等等,這些自然是非常好的,但都不是重點,那重點是什麼?重點是心轉向法,也就是我們在最開始講的:要發心正確。

 

大家可以先不急於去誦經、念咒、打坐……而先要觀察自己的心,自己的心只有自己才知道。你的家人、你最親近的朋友,他們都不可能完全知道你心裏的真實想法。無始以來,只有你自己從沒離開過你的心,你對自己的心最瞭解。所以學佛首先要觀察自心,看看心是不是真正轉向了佛法,看看自己的發心是否正確。

 

如果學佛的目的是想讓佛菩薩保佑、事業順利、生活輕鬆、身體健康、一生平安,或者是通過學佛讓自己的談吐顯得很高明,以這樣的動機學佛就是心沒有完全轉向佛法,就和普通人上班、賺錢一樣,是出於對此生的執著,只不過是方式不同,動機卻完全相同。這樣的人是因為執著此生而學佛,如此學佛的人談不上是修行者。

 

這樣學佛雖然不是壞,不是在做惡,但佛法的最終目的很顯然不是為了此生。為了上面提到的那些目的去學佛,就像是用極珍貴的寶貝換來一個廉價物品。曾經一位父親擁有一個價值連城的如意寶,他日夜看守,很辛苦很疲倦。他的孩子就跟他說:“您去睡一會吧,我幫您看著。”於是父親就去睡覺了。

 

有個小偷一直在窺伺如意寶,當他看到父親睡覺以後,就拿了很多糖果來找小孩,騙小孩說:“你看護的就是一塊破石頭,什麼用也沒有,不如用它換這些漂亮的糖果吧。”於是,小孩把珍貴的如意寶給了小偷,換來了糖果。佛法的價值就像如意寶,此生的快樂就像糖果的價值。

 

學佛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取此生的某種利益,也不是為了享受來世的福報,佛法能讓我們瞭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白無始以來我們一直在輪回中受苦,一直在折磨自己,一直在噩夢中沒有醒來。佛法能讓我們覺醒、讓我們解脫,也能讓一切眾生解脫,獲得無限的安樂,佛法能夠給予我們這樣的能力。以這樣的發心來學佛,就是心轉向法。

 

現在我們能遇到佛法,一是因為自己過去世累積了很多福報,二是因為佛菩薩願力的加持。我們現在還有健康的身體、正常的思維能力,可以說成佛的條件已經具足,一定要好好珍惜。

 

也許有人會覺得,自己學佛的條件還不夠好,因為還要照顧家庭,還要上班等等。其實佛法並不是要改變你所做的事情,而是要改變你的觀念,也就是要把心轉向佛法,而非把事情轉向佛法。大家一樣可以照顧孩子,操持家務,努力工作,生活不需要作任何改變,但是觀念一定要改變。

 

學佛以後,做什麼事都要有耐心,要包容,要有一顆淳樸善良的心,同時要保持清醒。清醒代表智慧,善良代表慈悲。表面上看,你跟別人一樣在做事,但心態卻完全不一樣。佛法就是要改變你的內心。大家既可以工作養家,又可以如法修行,這是可以兼顧的。

 

心如果能轉向法,學佛的基礎就會很扎實,方向也不會偏差。反之,如果心的方向不正確,不管學到什麼高深的大法,對於解脫和證悟都不會有幫助。所以,在學佛的過程中,前行比正行更加重要。前行是基礎,如果基礎沒打好,由此所建立起來的東西都是徒勞無益,甚至是危險的。可見,學佛最根本的基礎就是“心轉向法”。

 

光知道心轉向法很重要,但是不知道實踐的方法也不行。那麼,心轉向法的方法是什麼呢?就是要建立對三寶的勝解信。

 

 

很多人都聽過皈依三寶,“三寶”就是佛法僧。佛指圓滿的佛陀,法指佛陀所傳的成佛之道,僧指跟隨佛陀的修行者。那麼,三寶到底有何功德值得我們去追隨?

 

我們先從佛的功德談起。從最圓滿的方面講,佛具有三身五智,三身即法身、報身、化身;五智是指佛陀具備的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五種智慧。

 

佛陀有斷證圓滿的功德,還有身語意的功德。身的功德,如三十二相八十種相好等。語的功德是佛陀具有六十種妙語,佛陀講出一句話,漢人聽到的是漢語,藏人聽到的是藏語,美國人會聽到英語,不同國家或民族的人都會聽到自己的語言,不止我們小小的地球,整個宇宙所有的眾生,聽者不同,聽到的語言也不同,獲得的領悟也不同;

 

喜歡洪亮聲音的人就會聽到洪亮的聲音,喜歡細微聲音的人就會聽到細微的聲音,等等,這叫做六十種妙語。佛陀意的功德是無量的。簡單地說,佛陀圓滿具備了大智慧、大悲心、大願力。

 

法的功德是什麼?

法最大的功德是道諦和滅諦的功德。道諦有五種: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佛陀的境界是無學道,法身如如不動,色身任運圓滿。滅諦的功德是修資糧道時獲得資糧道的領悟,修加行道時獲得加行道的領悟,同時斷除粗大的煩惱,然後是見道、修道,最後無學道時,徹底斷除一切煩惱障和所知障,並獲得佛陀圓滿的覺悟。

 

道和滅是不一樣的,透過修道所獲得的境界叫做滅。比如,有一間黑屋子,你打開燈讓屋子明亮,點燈的方法是道,光明自然顯現、黑暗同時消除的結果叫做滅。道是方法,滅是結果。滅有不同的層次,不一定都是佛陀的境界,聲聞、羅漢、菩薩都有各自的境界。

 

僧的功德是什麼?僧是指小乘佛教的僧眾和大乘佛教的菩薩眾,他們內心所具備的慈悲心、智慧、大願力等都屬於僧的功德。

 

簡單來講,信三寶就是以佛陀為導師、以佛法為道路、以僧眾為伴侶。佛法僧就好比學校裏的老師、課本、學生,或者醫院裏的醫生、良藥、護士。有了對三寶的瞭解,才會建立起對三寶的信心,才不會去追求世間的利益,而去追求三寶的功德,做到心轉向法。

 

 

三寶雖然有如此大的功德,但如果不信任三寶,不願追隨,就不會體會到這些功德,我們接下來就說說對三寶的信心,沒有信心就不會跟著信仰,就好像常人不會接受自己不信任的人一樣。對三寶的信心分為三種,分別是清淨信、欲樂信、勝解信。

 

清淨信

清淨信是指人們雖然不瞭解三寶的功德,也不知道行善的好處、造業的過患,但當他們看到佛陀的法相時覺得很親切,看到寺廟覺得很莊嚴,看到高僧大德和修行者後,心裏自然生起一種信心,或者是因為身邊的親人信佛,自己雖然不瞭解,也就跟著信了,這叫做清淨信。清淨信好像小孩對佛法的信心,雖然他們對佛法的功德、成就不瞭解,但是看到佛像的尊嚴,看到大殿的華麗,見到三寶後自然生起歡喜的感覺,這就是清淨信。

 

欲樂信

欲樂信比清淨信提升了一點。比如一個普通人看到某個修行者修得非常好,心裏非常高興,自己也產生修行的想法,或者這個人看到一些斷惡的內容會特別高興,產生出想要斷惡的念頭。顧名思義,“欲”的意思就是很想、很願意,“樂”就是高興。很高興地想去做好事,想去斷惡、磕頭、持咒、修持六度等等,這叫欲樂信。欲樂信雖然比清淨信提高了,但並不是堅定不移的信心,如果遇到挫折,或者聽到與佛法不同的言論,可能就會對三寶產生懷疑。

 

勝解信

 

從自己的智慧判斷所引發的信心叫做勝解信,勝解信是最好的信心。比如對三寶有非常清楚的認知、對四聖諦理解很深、對因果堅決地相信,因為這樣的智慧所產生的信心,叫勝解信。勝解信是學佛者必須具備的一種信心,清淨信和欲樂信容易動搖,只有生起了勝解信,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對三寶的信心才會永遠不會退失。

 

岡波巴大師講過,遇到四種情況都不放棄、不動搖對三寶的信心,就是勝解信。

 

其一,欲樂不能動搖對三寶的信心。“如果你放棄對三寶的信心,我就給你很多錢、很多房產,讓你當公司的總裁,只要你放棄信心,這些你都可以得到。”如果有人這樣誘惑你,卻不能使你放棄對三寶的信心,這樣的信心就是勝解信。

 

其二,兇惡不能動搖對三寶的信心。如果有人對你說:“你必須放棄對三寶的信心,否則我會打你、殺你、奪走你的財產、傷害你的家人……”以這樣非常兇惡、非常嗔恨的方式來對待你,但你還是沒有放棄信心,這樣的信心就是勝解信。

 

其三,恐懼不能動搖對三寶的信心。假如有人威脅你說:“你若不放棄三寶,我就用刀子把你的肉一片片割下來,把你的腿砍掉,把你的房子燒掉……”以這樣的方式來威脅你,你還是沒有放棄對三寶的信心,這樣的信心就是勝解信。

 

其四,愚迷不能動搖對三寶的信心。如果有人對你說:“你還是放棄三寶吧,三寶都是騙人的,因果並不存在,輪回也並不存在,沒有前生和來世,沒有佛、沒有菩薩,你學佛有什麼用呀……”講一些讓你迷惑的話企圖讓你放棄佛法,但你依舊堅持對三寶的信心,這樣的信心就是勝解信。

 

每一個人都可以從這四個方面來判斷自己的信心是不是勝解信,自己的心是不是真正轉向了佛法。這一世,我們獲得了難得的人身,進入了佛門,這些已經很好,但更重要的是要做到心轉向法。瞭解了三寶的無量功德,我們才會產生真實無偽的虔誠心,生起堅定不移的勝解信。進而,建立起無限的信心,才會更深地認識三寶的功德,才會做到心轉向法,二者是互相作用的。

 

我們前面也說過,清淨信、欲樂信並不穩固,勝解信則堅定不移。因為勝解信是在研究了很多佛法,徹底瞭解了佛陀的智慧,瞭解了佛陀所講的真理,也瞭解了輪回的真相之後,通過這種殊勝的理解所產生的信心,是必須要和智慧配合才能生起的。當我們有了勝解信,不論遇到欲樂、兇惡、恐懼還是愚迷,便都不會動搖。

 

一切功德的來源是信心,一切成就的根本也是信心。我們的信心多大,成就就有多大,且一切成就都將隨著信心的增長而增長、由信心而獲得。當然,如果我們毫無信心,就算一輩子和佛陀在一起,也終究無法獲得佛陀的加持。

 

比如,佛陀的侍者善星比丘,跟隨佛陀二十五年,不但沒有得到佛陀的加持,反而因為對佛陀產生了邪見,最後墮入餓鬼道,可見沒有信心是多麼可怕。

 

但如果我們對三寶有正確而虔誠的信心,即使所信的物件不具德、不如法,還是會得到加持。從前,藏地有一位老婦人,她誤把狗牙當作佛牙來供奉、禮拜,由於她的信心很虔誠,狗牙生出了很多舍利,老婦人後來也獲得了成就。

 

所以說,學佛最主要就是我們的心,一切都將由心顯現。

信心像寶藏,是所有佛法的源泉,也是一切功德的源泉。

信心像雙足,讓我們能堅實地站在成佛的道路上。

信心像雙手,佛法的一切功德我們都能夠把握。

信心像種子,有了種子植物才會發芽、開花、結果。

 

有了信心,佛陀、菩薩的功德自然會產生。沒有信心,就如同我們種下被火燒過的種子,即使是種在最肥沃的土裏、澆再多的水、施再多的肥,也永遠不會發芽、開花、結果。

 

但是話說回來,如此重要的勝解信又是怎麼產生的呢?方法說起來不難,但做起來就不易了。要獲得勝解信,就必須要對佛法有很殊勝的理解,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一方面,多讀佛菩薩的故事,以及傳承上師、歷代高僧大德的傳記。多讀,信心就會慢慢生起,逐漸提高。如果沒有讀過,對佛菩薩一點都不瞭解,勝解信就很難生起,即使生起了也很容易退失。

 

另一方面,勝解信是在出離心的基礎上建立的,出離心是在思維四共加行的基礎上建立的,四共加行就是——人身難得、死亡無常、因果業力、輪回過患。比如說,如果沒有死亡無常的思維和體會,信心就可能不堅固、不正確,就可能夾雜著貪欲。要知道,有時候貪欲跟信心是很難分辨的。

 

貪欲是指對今生的執著,由此而帶來的功德並不好。如果我們學佛是為了今生的利益,不是建立在思維死亡無常的基礎上,即使對佛菩薩很有信心、對歷代上師很有信心、對傳承上師也很有信心,即使佛菩薩的願力很強、傳承的加持力很大、法也很殊勝,但我們所得到的功德也僅僅是今生的利益罷了。就像前文所說的例子——我們拿如意寶換了糖果。

 

大成就者阿底峽尊者有三位非常有名的弟子,一日,他們問阿底峽尊者:“要想獲得圓滿佛果,通達佛陀的經典和上師的口訣,哪一個更重要?”阿底峽尊者回答:“上師的口訣更重要。因為即使把佛陀的八萬四千法門全部通達,對萬法的真相也都了然於胸,但沒有上師的口訣,你就不知道怎樣修行,不知道該從何入手。”

 

他們又問:“上師的口訣包括三個戒律——別解脫戒、菩薩戒、三昧耶戒,如果三個戒律很清靜,是不是就已足夠?”

 

阿底峽尊者說:“不是。即使三個戒律都已清淨,如果對輪回沒有產生出離心,這些功德都會化為輪回的因;即使做了再多功德,修持再多深奧的法,如果沒有回向,這些功德還是會被分別念所毀滅;即使智慧再高,修行境界再好,如果沒有放棄對今生的執著,那麼所有的功德都會只成為今生的利益而已。”

 

正如阿底峽尊者告誡我們所說的,如果沒有出離心,就不能建立勝解信,再殊勝的法、再大的功德也無法幫助我們獲得成就。而要想生起出離心,放棄對此生的執著,就要思維四共加行。

 

綜上所述,我們學佛的第一步是要心轉向法,也就是建立對三寶的勝解信,建立對輪回的出離心。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思維四共加行。四共加行是專門為了將心轉向法而設計的,是全部佛法的基礎。下面我們就進入本書的正文——四共加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