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月存檔:1 月 2011

煩惱就是修行的下手處

煩惱就是修行的下手處

文/廣欽老和尚

 

我們要在一切的煩惱中好好調理自己,這是別人無法代替的事,等調理得當,自然智慧明朗,無明散去。

修苦行是從苦中越修越不覺得苦,而且漸漸覺得快樂輕鬆,並沒有感到是在工作,這就是業障漸漸在消,若是越做越覺痛苦煩躁,那就是業障在翻絞。不要以為佛菩薩是多苦,佛菩薩已從苦中磨得業障消除,沒有苦感,做什麼事都已輕鬆自在,而不覺得在做什麼,也不覺得自己在度眾生。

 

論人的是非曲直,心裏起不平煩惱,那就是自己的錯,自己的過失。不去管他是非曲直,一切忍下,自心安之無事,那才對,自己也無犯過失,這是修行第一道,也是最上修道之法。

 

我們念佛就是要念到花開見佛,什麼叫花開見佛?就是凡事要去火性、要忍耐,和顏悅色以道理行之,對人要親切和藹,不可一副冷峻的霜臉,令人望之卻步,當法師的也要如此才能度眾。凡事照道理來,就事論事,不可用煩惱心去應付,對人不論是善人或惡人,都是和氣地平等對待,不要去看別人的過錯,這樣別人對我們印象好,我們心也清爽,照這樣做去,心無煩惱,便是花開見佛。

 

參學是在參自心,參我們的煩惱心、煩悶心、對人善惡是非的分別心,參我們對一切的境界不起分別,不起煩惱,得無煩惱心、無掛礙心,是心參。

 

我們自身的光明要像太陽光一樣,對萬物一視同仁,無物不照,好人它也照,惡人它也照,好、壞是別人的事,我們總要平等慈悲,若是與人計較,則自身也是半斤 八兩 。

 

我們修苦行是在藉各種事境,磨煉我們不起無明煩惱,洗除習氣,鍛煉做人做事的各種能耐,並不是要做什麼勞力事,才叫做苦行,打破對一切順逆境的分別,就是在修苦行。出家就是要吃苦受苦,只有在苦中才能開發智慧。

 

修就是要修這些壞的、惡的,這些逆因緣,會啟發出我們的智慧與知識,成就我們的忍辱行,讓我們處處無掛礙。當我們的智慧發展到某一程度時,就能折服某一程度的煩惱,所以,越是會修行的人,越是喜歡在逆境中修。

 

什麼事都要學習放下,不要執著,不要樣樣記掛在心。自己了生死,才是要緊的事,不必去理會別人在演什麼戲。否則,自己跟著起煩惱,一起墮到三惡道去。

 

這個人生就像在演電視劇一樣,各人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劇情發展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看戲的人也隨著劇情忽喜忽樂、忽憂忽悲,而這好惡憂樂,也不過是我們自己眼根對塵境,在分別取捨。我們看娑婆世界也是一樣,順境、逆境、善的、惡的,心境隨之起伏,而不幸的是,我們的惡習深重,眼根對境,見惡易隨,見善難徙,看到惡的,契合自己的惡性習氣,就心生歡喜,恣心縱意,隨順而去;而聽到佛菩薩的作為,像釋迦牟尼佛、觀音菩薩、地藏菩薩等,卻心生為難,認為那只是佛菩薩們的境界,自己是凡夫,如何效得來,心生退卻,對佛菩薩只有空讚歎。結果,好的沒學到,壞的卻越染越深,這就是本身沒有誓願力的緣故。

 

如果要練不倒單,先要從淡泊兩字開始學起,等到衣食住都能無礙,貪嗔癡也都消滅了,這樣子妄念自然消,才能談到禪定功夫。

 

如遇高興歡喜,則問是什麼人在歡喜?如遇煩惱,則問是什麼人在煩惱?

凡遇到什麼事,皆一句阿彌陀佛,高興也好,煩惱也好,要遠離是非,也是一句阿彌陀佛,要靜下來念佛,念到睡著也很好,一念(一念不生)能超出三界,又一念 (念而無念)到西方。修行要眼假裝沒看到,耳裝沒聽到,老實念佛,現在你們都是眼睛睜大大的,仔細看看。修行要人家愈不認識,愈好修。

 

我們打鼓時,念『公事辦,公事辦,公事辦完辦私事』,就是不可人勞我逸,只圖自己念佛、拜佛、誦經,這些是屬私人的事,若不發心於公事,一味地自私,只顧自己的念佛、拜佛,這樣的修持,乃是執我相,心地只有越來越窄,一輩子無法解脫。反之,將身心奉常住,為眾人做一切功德,令他人得到利益,這樣,雖然沒時間拜佛、誦經,但一切的經藏已在其中,則智慧漸開,心胸漸廣。

 

修行人就是要在這色、聲、香、味、觸、法的業識順逆中求解脫,無魔不成道,成佛哪有那麼便宜之事,不經苦行,不經魔障,如何去曆練無明煩惱,修行人就是在修魔障,唯有沖破魔境中的無明煩惱,方能得到解脫,也唯有舍下色聲香味觸法,心無掛礙,才能得到清淨解脫,才能顯出菩提心來。所以,修行人不能怕魔障,不能貪圖安定順境,那樣是不會進步的。

 

我們修行,便是要修六根對六塵所起的分別煩惱,分別善惡、好音壞音種種等,這種分別就是六根不清淨。修行就是要修這些分別煩惱,直至六根對六塵沒有分別,才是六根清淨,才能五蘊皆空。譬如說:別人罵你,那是消災,給你不好的臉色看,那是『最上供養』,要沒有分別,如獲至寶。

 

 

 

 

是自信,還是自負?聖嚴法師

人幾乎都有自負、自滿的心,佛教稱之為「慢心」,也就是自認為自己很了不起的意思。這樣的人在和別人相處的時候,不是把別人看得過低,就是把自己看得過高,因此很容易傷害到他人,而成為彼此的負擔。

 

人之所以會自負,是因為他自恃在某方面比別人還好,譬如才能、知識或人品,因此在對待別人時,自然而然就表現出傲慢心來。如果他又很受其他人的肯定,並且不斷有機會往上陞遷,那麼他就會愈來愈傲慢。但是人畢竟不可能永遠往上爬,即使一直往上爬,也總有個頂點,等爬到頂點時,一定會往下坡走。因此,自負對一個人並不好。

 

然而有慢心的人,常常並不自覺。雖然有很多煩惱,可是不知道這些都是慢心所引起的,譬如他們常覺得自己是自信而不是自負,其實兩者是不同的。自信是說有自知之明,也就是明白自己有多少才能、能夠做些什麼事、達成什麼樣的任務。而自負是自認為有這樣的能力,但是卻不一定能夠做到。

 

我在東京時,曾經遇到一位從台灣來的朋友,他是政治大學畢業的。他的同學有人做官當到次長,甚至是部長的,因此很感慨地對我說:「法師,您曉得嗎?我很倒楣啊!時不我與,時運不濟,好運彷彿總臨不到我頭上,所以我在東京只能放棄努力,乾脆隱姓埋名了。」他因為眼看著同學、同輩的事業都很得意,而產生一種失落感,其實這就是因自負所引起的失意。

 

如果是自知而自信的人,就不會這樣想了,他們會說:「我有做這種事的能力,如果有機會的話,我一定能做得很好;假使沒有機會的話,也沒有關係。因為這不是我能力的問題,而是因緣不成熟的關係。」或者說:「有什麼事我就做什麼事,不一定要做部長,我做別的事一樣可以做得很好。」所以,自負和自信之間還是有差別的。

 

因此,察覺慢心的關鍵,就在於是否存有比較的心。一般來說,慢心是自以為比別人高一等的人才會有,就像有的人會將事情的成功歸功於自己,而將失敗歸咎於別人,認為做不好,都是因為別人拆自己的台。

 

其實覺得自己比別人不好,心理所產生的不平衡和失落感,也是慢心。要知道,事情的成功是需要很多因緣來促成的,不一定全都是自己的功勞。因此,對任何事情我們應該抱持是不是由我來做都好的態度,如果不能做這件事,也可以改做其他事。能夠如此,就能保持心裡的平靜和平安,也就不會起慢心了。

 

 

【聖無量決定光明王陀羅尼】.

聖無量決定光明王陀羅尼

唵捺摩巴葛瓦帝阿巴囉密沓阿優哩阿納蘇必你實執沓牒左囉宰也
怛塔哿達也阿囉訶帝三藥三不達也怛你也塔唵薩哩巴桑斯葛哩叭哩述沓
達囉馬帝哿哿捺桑馬兀哿帝莎巴瓦比述帝馬喝捺也叭哩瓦哩娑訶

藏傳-祈願往生淨土陀羅尼-注音:
嗡那摩叭嘎瓦得阿巴惹彌達阿汝甲納蘇比里幾打登祖ra 咱雅打塔嘎打雅阿ra哈得三尼雅三菩提耶
得雅塔嗡布勒耶布勒耶嗎哈布勒耶阿巴惹彌打布勒耶阿巴惹彌打布勒耶甲納桑叭若巴幾得
嗡薩瓦桑嘎ra 巴日述達達馬得嘎嘎納桑莫嘎得娑叭瓦比述得嗎哈納雅巴惹瓦惹娑哈

————————————————– ——————————

功德簡介
此陀羅尼是《早晚課誦集》中十小咒之一。
此咒出自《大乘聖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這是釋迦牟尼佛說的。誠心持誦此咒能使眾生消除短命夭折,增壽吉祥,速證菩提,早日成佛。

“佛復告妙吉祥菩薩言。今此閻浮提世界中人壽命百歲。於中多有造諸惡業而復中夭。妙吉祥菩薩若有眾生。得見此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功德殊勝及聞名號。若自書寫若教他人書是經竟。或於自舍宅或於高樓。或安精舍殿堂之中。受持讀誦遵奉禮拜。種種妙華燒香粖香。塗香華鬘等。供養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如是短壽之人。若能志心書寫受持。讀誦供養禮拜。如是之人復增壽命滿於百歲。
   復次妙吉祥菩薩。若有眾生聞是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名號。若能志心稱念一百八遍。如此短命眾生復增壽命。或但聞其名號。志心信受遵崇之者。是人亦得增益壽命。

《大乘聖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
http://read.goodweb.cn/sutra/08/0937.asp

書寫聖無量決定光明王陀羅尼的功德
◎ 若自書若教人書,如是之人臨命終時,有九十九俱胝佛,面現其前來迎是人,往生於彼佛國土中。
◎ 不墮地獄不墮餓鬼不墮畜生,不墮閻羅王界業道冥官,永不於是諸惡道中受其惡報。
◎ 於後一切生處,生生世世得宿命智。
◎ 若自書若教人書,如是之人則同書寫八萬四千法藏,所獲功德而無有異。
◎ 若有五無間地獄之業,由是功德力故,其業皆悉消除。
◎ 若自書若教人書。如是之人不墮魔王及魔眷屬。不墮藥叉羅剎道中。不墮非橫死亡。永不受是諸惡果報。
◎ 臨命終時,有九十九俱胝佛,面現其前來迎是人,往生於彼佛國土中,汝等勿生疑惑。
◎ 四天王密隱其身隨逐衛護。
◎ 若復有人書寫是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處所地位則是成就諸佛真身舍利寶塔,應尊重禮拜。
◎ 若復有人供養此經典者,便同供養一切真實法藏。
◎ 所獲福德不可度量知其數量。

聽聞聖無量決定光明王陀羅尼的功德
◎ 若有眾生耳聞此陀羅尼者,此之眾生永不受飛鳥四足多足異類之身,當來速得成就不退轉無上正等菩提。

禮拜聖無量決定光明王陀羅尼的功德
◎ 禮拜供養者,如是之人則為禮拜供養十方諸佛剎土一切如來,而無有異。

聖無量壽決定光明王陀羅尼注音:
唵捺摩巴葛瓦帝阿巴囉密沓阿優哩阿納
ōng。 nà mó bā gé wǎ dì。 ā bā là mì tà。 ā yōu lǐ ā nà。
蘇必你實執沓牒左囉宰也怛塔哿達也
sū bì nǐ。 shí zhí tà。 dié zuǒ là zǎi yě。 dá tǎ gě dá yě。
阿囉訶帝 三藥三不達也 怛你也塔 
ā là hē dì。 sān yào sān bú dá yě。 dá nǐ yě tǎ。
唵 薩哩巴 桑斯葛哩 叭哩述沓
ōng。 sà lǐ bā。 sāng sī gé lǐ。 bā lǐ shù tà。
達囉馬帝 哿哿捺 桑馬兀哿帝 
dá là mǎ dì。 gě gě nà。 sāng mǎ wù gě dì。
莎巴瓦比述帝馬喝捺也叭哩瓦哩娑訶
suō bā wǎ。 bǐ shù dì。 mǎ hē nà yě。 bā lǐ wǎ lǐ suō hē。

發音註解:
捺摩:讀作(nà納mó謨),也可以讀“南無”。
葛:讀作(gé格),另讀(gě舸)。
囉:各地多讀成(là辣),此字與喇通假,喇,古讀(là辣)。
沓:讀音為(tà踏),另讀(dá答)。
怛:古今字、詞典皆讀(dá答)。
哿:讀音為(gě舸)。
唵:讀(ōng嗡)或讀(ǎn俺)。發音(ōng嗡),是藏語系佛教的讀法,漢字中沒有此音,一般注近似音(wēng嗡)。漢語系佛教一般讀作(ǎn俺)。
兀:讀作(wù勿),另讀(wū烏)
莎:讀音(suō蓑),通“娑”。
馬喝捺也:“喝”各地多讀成(hé合),這是古音。也有讀成(hē呵)或hè(賀)的,這是“喝”的另讀音。

————————————————– ——————————

大正藏 No. 0937
佛說大乘聖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國那爛陀寺傳教大師三藏賜紫沙門臣法天奉詔譯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漏盡意解無復煩惱。逮得己利心善解脫。眾所知識大阿羅漢。復有智慧廣大功德。莊嚴威儀具足諸尊。菩薩摩訶薩等。為聞法故皆悉來集。於眾會中有大慧妙吉祥菩薩摩訶薩而為上首。爾時釋迦牟尼佛。愍念未來世中一切短命眾生。令增壽命得大利益。為說不可思議秘密甚深微妙勝法。是時。

世尊告大慧妙吉祥菩薩言。汝等諦聽。從是南閻浮提。西方過無量佛土。有世界名無量功德藏。國土嚴麗眾寶間飾。清淨殊勝安隱快樂。超過十方微妙第一。於彼無量功德藏世界之中。有佛名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無上正等菩提。今現住彼世界之中。起大慈悲為諸眾生演說妙法。令獲殊勝利益安樂。

佛復告妙吉祥菩薩言。今此閻浮提世界中人壽命百歲。於中多有造諸惡業而復中夭。妙吉祥菩薩若有眾生。得見此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功德殊勝及聞名號。若自書寫若教他人書是經竟。或於自舍宅或於高樓。或安精舍殿堂之中。受持讀誦遵奉禮拜。種種妙華燒香粖香。塗香華鬘等。供養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如是短壽之人。若能志心書寫受持。讀誦供養禮拜。如是之人復增壽命滿於百歲。

復次妙吉祥菩薩。若有眾生聞是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名號。若能志心稱念一百八遍。如此短命眾生復增壽命。或但聞其名號。志心信受遵崇之者。是人亦得增益壽命。

復次妙吉祥菩薩。若有恆時心無暫舍。志誠思求妙法。善男子善女人等汝應諦聽。我今為說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一百八名陀羅尼曰。

曩謨(引)婆(去)誐嚩(無可反)帝阿播哩弭跢(引)愈(轉舌)霓野(二合)曩素(上)尾[寧*吉](寧吉反)室止(二合)怛帝[口*祖](仁祖反)囉(引)惹(仁佐反)野怛他(引)誐哆(引)野(引)囉賀(二合)帝三(去)麼藥(二合)訖三(二合)沒馱(引)野怛你也(二合)他(去)唵(引)薩(慱舌呼)嚩(無可反)僧塞迦(二合引)囉波哩舜馱達(他割反)[口*栗]麼(二合)帝誐誐曩三(去)母努蘗(二合)帝娑嚩(二合短呼)婆(去引)嚩尾舜弟麼賀(引)曩野波哩嚩(引)黎娑嚩(二合引)賀(引)

妙吉祥菩薩。此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一百八名陀羅尼。若有人躬自書寫。或教他人書是陀羅尼。安置高樓之上。或殿堂內清淨之處。如法嚴飾種種供養。短命之人復得長壽滿足百歲。如是之人於後此處命終。便得往生於彼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佛剎無量功德藏世界之中。

當釋迦牟尼佛。說此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時。有九十九俱胝佛。一心異口同音。亦說此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是時復有八十四俱胝佛。一心異口同音。亦說此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是時復有七十七俱胝佛。一心異口同音。亦說此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是時復有六十六俱胝佛。一心異口同音。亦說此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是時復有五十五俱胝佛。一心異口同音。亦說此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是時復有四十四俱胝佛。一心異口同音。亦說此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是時復有三十六俱胝佛。一心異口同音。亦說此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是時復有二十五俱胝佛。一心異口同音。亦說此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是時復有十殑伽河沙數俱胝佛。各各心無差別異口同音。亦皆說此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

此陀羅尼經。若復有人若自書若教人書。如是之人於後。不墮地獄不墮餓鬼不墮畜生。不墮閻羅王界業道冥官。永不於是諸惡道中受其惡報。如是之人由是書寫此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功德力故。於後一切生處。生生世世得宿命智。

此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若自書若教人書。如是之人則同書寫八萬四千法藏。所獲功德而無有異。此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若復有人若自書若教人書。如是之人便同修建八萬四千寶塔。所獲功德而無有異。

此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若自書若教人書。如是之人若有五無間地獄之業。由是功德力故。其業皆悉消除。

此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若自書若教人書。如是之人不墮魔王及魔眷屬。不墮藥叉羅剎道中。不墮非橫死亡。永不受是諸惡果報。此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若自書若教人書。如是之人臨命終時。有九十九俱胝佛。面現其前來迎是人。往生於彼佛國土中。汝等勿生疑惑。

此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若自書若教人書。如是之人當來永不受其女人之身。

此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若自書若教人書。如是之人常得東方彥達嚩主持國天王。南方矩伴拏主增長天王。西方大龍主廣目天王。北方大藥叉主多聞天王。密隱其身隨逐衛護。

若復有人為於此經。能以少分財寶布施之者。是人便同以三千大千世界滿中。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如是七寶盡持布施。若復有人供養此經典者。便同供養一切真實法藏。

若復有人能持上妙七寶。供養毘婆屍。試棄。毘舍浮。俱留孫。揭諾揭牟尼。迦設波。釋迦牟尼如來應正等覺。所獲福德不能度量知其數量。若復有人供養此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所獲福德亦復不能度量知其限量。又如四大海水充滿其中。不能得知一一滴數。若復有人書寫供養。受持讀誦此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所獲福德亦復不能度量知其限數。

若復有人書寫是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處所地位則是成就諸佛真身舍利寶塔。應尊重禮拜。

若有眾生耳聞此陀羅尼者。此之眾生永不受飛鳥四足多足異類之身。當來速得成就不退轉無上正等菩提。

若復有人。積聚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如是七寶如妙高山王盡能捨施。所獲福德不可度量知其數量。

若復有人為此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而能布施之者。所得福德亦復不能度量知其限數。

若復有人書寫此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禮拜供養者。如是之人則為禮拜供養十方諸佛剎土一切如來。而無有異。

爾時釋迦牟尼世尊。說彼伽他曰。

修行布施力成就布施力故得成佛

若入大悲精室中耳暫聞此陀羅尼

設使布施未圓滿是人速證天人師

修行持戒力成就持戒力故得成佛

若入大悲精室中耳暫聞此陀羅尼

設使持戒未圓滿是人速證天人師

修行忍辱力成就忍辱力故得成佛

若入大悲精室中耳暫聞此陀羅尼

設使忍辱未圓滿是人速證天人師

修行精進力成就精進力故得成佛

若入大悲精室中耳暫聞此陀羅尼

設使精進未圓滿是人速證天人師

修行禪定力成就禪定力故得成佛

若入大悲精室中耳暫聞此陀羅尼

設使禪定未圓滿是人速證天人師

修行智慧力成就智慧力故得成佛

若入大悲精室中耳暫聞此陀羅尼

設使智慧未圓滿是人速證天人師

佛說是經已。諸大苾芻眾及諸菩薩。一切世間天人阿素囉彥闥嚩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佛說大乘聖無量壽王經

————————————————– ——————————

漢傳之《大乘聖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收錄於大正新脩大藏經第19 冊No. 0937 《佛說大乘聖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國那爛陀寺傳教大師三藏賜紫沙門臣法天奉詔譯。

藏傳之《佛說聖者無量壽智大乘陀羅尼經》,法尊法師由藏譯漢。經典中的(上曰下阿)讀音為:ra
————————————————– ——————————
 
【佛說聖者無量壽智大乘陀羅尼經】
翻經沙門法尊法師譯

   梵語。阿惹亞阿巴惹米打。阿汝甲那。那瑪摩訶衍那娑札。

   華言。聖者無量壽智大乘陀羅尼經。

   敬禮諸佛及諸菩薩。

道證法師:日常生活,皆是往生的信願考題——每一考題都很重

我們既然決定要往生,那麼日常生活大大小小的事,每一件都是考題,都在考驗我們的信心和願力是不是具足了。每一個考題都很重要,都在決定我們是往生極樂還是枉死娑婆。

 

例來說:我們曾經講過,有一天,有一位新聞記者向上廣下欽老和尚勒索,他伸手向老和尚說:「把錢拿出來,如果不給錢,我的筆是很厲害的,明天給你寫一篇登 報,保證你全山沒人來!」而廣欽老和尚是決心願意往生極樂的人,是個具足信願的人,有信心就沒有恐怖擔憂,有信心就不怕了!(怕就是沒有信心!)

 

老和尚一 心願意往生極樂世界,根本不在乎報紙上說我好還是說我壞,他也根本不在乎寺廟有沒有人要來。所以他只向來勒索的人說:「拜託你登報把我寫得越壞越好,因為 大家恭敬我,求我加持,我得天天念大悲咒、持大悲水。如果大家都說我壞,不恭敬我,沒人來找我,我才好靜靜地念阿彌陀佛。」

 

和尚這幾句話,就是信願具足一心念佛的話,那位新聞記者聽了愣住了,說跑遍大江南北沒有見過這樣的老和尚,再也不敢勒索了。老和尚就憑著信心和願意往生極 樂的願力,當下就把勒索的災難解脫了,也同時降伏了對方的噁心念,彼此都當下往生極樂了。這就是通過了日常生活中信和願的考題。信願具足,當下消災免難, 彼此快樂!

 

果老和尚沒有真想往生極樂的願,他就會放不下這一個世界,就會很在乎報紙上對他的批評,就會很在乎寺廟有沒有人要來,他就會怕這一個來勒索的新聞記者,會 怕給了錢就要常被勒索,而不給錢,就要被登報名聲破裂。心中如果越怕他,越放不下,越在乎,一定就有越多的麻煩,那就得天天擔憂受苦,不可能「無有眾苦但 受諸樂」,那就註定要枉死娑婆,不可能往生極樂。

 

敢放下夢境,就會醒過來!敢當下往生,就自由自在!

 

 而老和尚雖然外表又瘦又小,但是對佛的信心,對自己佛性的信心可是強大無比的!他知道世間的種種相,有如夢境般的虛幻,所以他敢放下夢境,覺醒過來!他敢看破放下整個娑婆世界!他敢當下往生極樂,自由自在!這樣的願力就真實可靠,而且強大無比!

 

那位勒索的人,當成寶貝來威脅用的「名利」,被老和尚當作垃圾丟掉了。這種對名利、對榮辱都沒有掛礙的心胸,來自於他願往生極樂的真實願力!

 

們來看看,老和尚真願往生的「願力」,和沒有掛礙的「放下」,會不會糟糕倒楣呢?顯然不會的!相反,老和尚的福報和智慧是世間稀有的。一般人放不下、不敢 放,就是怕放下了就會失去什麼,怕放下了會一無所有,這就是對佛法沒有瞭解,沒有信心,就好像怕解大便會失去什麼一樣。

 

命運由心造

從前有一人在山中迷路了,已有兩天兩夜沒有喝到水,一天天要黑了,遠遠地看見有一戶人家亮著燈,就急忙地向燈光跑去,終於跑到了,上氣不接下氣地跟主人說:給我一口水吧,我要渴死了。

 

女主人於是給他舀了一瓢水,並且在水裡放一點馬草,這個人邊喝邊吹漂在水上的草,同時想:我這麼渴,給水喝還放草,喝完後,與主人說了一會話,得知他會看風水,女主人就請求他在山裡給找一風水寶地在此生活。

 

這人心想:給水喝還放草,把水弄髒,就隨便地選了一個地方,告訴女主人說:這裡挺好,就在這裡吧。女主人很感激,說了聲謝謝。

 

於是女主人就在那個地方住了下來,不知過了多久,有一天這人又經過了那個地方,看見這家人生活得很是興旺,一大家人充滿歡笑,其樂融融。心中好奇:這樣一個磁場一般的地方,她們怎麼過得這麼好。心中不解,這樣的磁場只有是有德行的人家,才能過好,她們心好,為什麼會在給我的水裡放草呢?

 

於是就走進屋裡,女主人見到他很高興,並且很感謝為她選了個風水寶地。這人更加不解,於是就問道:以前我向你討水喝,你為什麼往水裡放草?

女主人笑了笑說:我看你來到我家時,上氣不接下氣,怕你喝急了,那樣會喝炸肺的,所以往水裡放點草,好使你慢慢喝。

 

這人聽後很是感動,更加堅信:風水在人心啊!

 

人心善是可以改變風水的,人心不善,即使是生活在好的風水地,也會因為心術不正,而使風水轉變,為自己招來災禍。

 

 

宗薩欽哲仁波切:如何積聚福德

了解福德

 

西藏德格有一個小王國,這個皇室的血脈在大約一個世代以前中斷了,所以現在已經沒有德格皇室的後裔。大家都相信,德格一位非常重要的國王曾是偉大的西藏上師蔣揚欽哲旺波的弟子。

 

曾有預言說,當他們兩人舉辦大法會時,蔣揚欽哲旺波應該要在法會當中把德格王痛打一頓。時至今日,德格人甚至還會說,由於德格人沒有福報,所以那一天,德格王的表現好到蔣揚欽哲旺波找不到打他的理由。因為根據那個預言,如果蔣揚欽哲旺波在那天狠打了德格王,德格王室就能持續的傳承下去。

 

我之所以告訴你們這個故事,是因為這是了解「福德」的另一種方式。「福德」的概念是非常廣大的。在佛教的某些派別裡,比如聲聞乘,他們沒有大乘佛教徒所討論的有關「佛性」的概念,他們只談「福德」。

 

我發現有關「福德」的詮釋混合了許多文化上的差異。有人問過我:「累積福德不是很自私嗎?」這是很有意思的問題。作為佛陀的追隨者,我們難道不是應該除去對任何事物的執著嗎?我們怎麼會有積聚、儲存「定期存款」的這種心態呢?我們怎麼能夠投資福德?

 

 

在討論這些問題以前,我們先談談「福德」的重要性,它的功能,以及它的作用。

 

「福德」或藏文的「康亞」只是個名稱、標籤。剛才我提到,許多人認為「運氣」只是必然會發生的偶然事件,但「福德」不是如此。「福德」的道理其實是「業力」原則最高且最細微的面向之一。

 

如同我常講的,「業力」要比「空性」難教。你可以概括的說,「業」就是因、緣、果。舉例來說,如果你種花,一旦把種子、肥料、土壤、水分、時間和空間等所有這些因素湊在一塊兒,假使又沒有任何障礙,花一定會綻放;在這種層次上了解因果還算容易。不過,一旦它涉及了某種隱含的因素,譬如你用同樣的種子種了十朵花───不只是一粒種子,而是十粒完全相同種類的種子───當其中一粒種子表現得不太一樣時,我們就必須更深入的探究。

 

你對這些種子的照顧完全相同,可是這粒種子的表現就是不一樣,因此你進一步探究:也許這粒種子的前二代種子,因某個特殊事件而影響了它的基因。當我們開始探索更多隱藏的因素,有些人就從這裡開始變成宿命論者,有些人變成虛無主義者、科學家、有神論者、無神論者等等。

 

 

福德可以被創造

 

根據佛教的理論,福德是可以由你去創造、捏造、積聚的東西。

 

假設你有兩個小孩,一個很懶惰,幾乎沒受什麼教育,書又念得不好,家事也不行;而另一個則是恰恰相反。可是他們長大後,你不抱任何希望的那個懶孩子,卻比較成功。這種事情經常發生。如果你問佛教徒,他們會說這是福德使然;或者他們可能會先說,這是業力的緣故。

 

這麼說有點危險,因為許多人接著會想:「所以這就是我的命嗎?我不能改變它嗎?」很多時候當人們聽到佛教徒對「業」的解釋,他們的想法常是這樣。

 

假設某人有六個鼻子,你不能說:「他無法擺脫他有六個鼻子的業。」這不是佛教徒對「業」的詮釋。業力不是要這個人不斷的想:「我擺脫不了這六個鼻子,我改變不了這種情況。」

 

這一點很重要。「業」是你可以自己創造的;這意味著,如果你想要再多一個鼻子,你可以作整型手術,尤其如果「七」還是個幸運數字!了解「業」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共同的福德

 

我現在要講得再複雜一點。有個東西我們稱之為「共業」,或者「共同的福德」。舉例來說,我們不知道我們有何種福德或沒有何種福德,所以某一位總統參選人會當選。我們都不知道。

 

身為世界的公民與另一個國家的公民,我很關心這件事。因為我還是認為,美國總統在這世界上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就連非美國人,也需有足夠的福德才能讓美國選出一個好總統。

 

 

福與非福

 

當我們講到福德,我們討論的對象不單是一些很重大的事情,它也可能是看似微不足道的俗事;這完全是相對的。

 

譬如說你開車到某個地方並且順利抵達,可是你卻沒有福氣把車停好,你到處找都找不到車位。如果本來把車停好後,你的約會將帶給你一些美好的時光,結果只因為找不到停車位而一切都毀了───這就是「缺乏福德」。

 

不過,假設說,正當你一直找不到停車位,開車到處轉的時候,你本來要進去的那棟大樓突然崩塌了───是因為你的「福德」,所以找不到車位。

 

 

福德的相對性

 

福德確實在每一件事情上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們的人際關係、經濟、政治、日常的世俗生活,甚至你說話的語調。從許多方面來看,它也是非常相對的。

 

從中古世紀到現在,我們也許可以說因為我們擁有好的福德,所以我們有 iPhone這樣的手機;我們不必走老遠的路去跟某人講話,打個電話就行了。

 

不過從另一個觀點來看,像密勒日巴那樣的人應該會同意,正因為我們缺乏福德,所以生在這樣物質主義的時代。

 

 

福德帶你接近實相

 

佛法的參照點永遠是某件事情是否更接近實相真理,因此,任何帶你更接近實相的,就是福德的行為;任何帶你遠離實相的,就是缺乏福德。它的範圍可以從看起來很小的事情一直到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現在是以佛教徒的身分來說,身為佛教徒,我們會說,因為我們共同的福報,所以我們投生在一個仍有「佛、法、僧」概念的時代和地點,或至少仍有「佛」的概念。所謂缺乏福德可能小至當一個老師正要傳授深奧的教法時,你打盹了半秒鐘,或者有人咳嗽,以致於你沒聽到。

 

基本上,任何帶你趨近實相的行為或情境,就是「福德」。那麼我們需要怎麼做呢?修行之道因而鋪展出來。因為我們需要更接近實相,任何帶我們越接近實相的事,我們要試著去作;任何帶我們遠離實相的事情,我們儘量避免。

 

 

積聚福德的三種訓練

 

現在我要告訴各位三種積聚福德的方法。這三個非常基本而重要的訓練藏文稱為「拉巴」,我把它們的順序倒過來講。  

 

一、 智慧的訓練

 

第一個訓練是「拉巴西惹」───智慧的訓練,智慧的訓練會幫助你們了解(我剛才所講的)無常及其他許多實相。擁有智慧,你就更能體會、欣賞這些實相。為了累積智慧,我們透過像是聞、思、修等方法來積聚一些因和緣。

 

舉例來說,去參加討論實相的課程,在這裡,我們不是指科學上的事實,或者什麼食物適合或不適合吃,我們討論的不是這種事實。我們指的是能夠根除痛苦、生起智慧的事實,那才是我們需要的───智慧的訓練。

 

要訓練智慧,你必須習慣所謂「開放的心胸」,你必須慢慢的、慢慢的放掉一切顧忌。如果你仍受文化、種族、某種思惟、性別或像是佛教、印度教諸如此類的「教」或「主義」的束縛,為了擁有智慧,你就必須超越這一切,你必須創造開放的態度。

 

但這有點困難,你知道為什麼難嗎?因為你要不斷對你自己下的結論保持懷疑的態度。我要說的是,你必須在謙卑和自信之間找到平衡,而這兩者的平衡並不容易。

 

當你研讀佛教哲學時,可能聽過:佛教是最批判、最多疑的哲學系統,它是最無神論的哲學系統。佛教分析辨理的目的與否定一切的虛無主義沒有一點關係,否定一切不是佛教的目的。不過,你真的必須試著超越所有文化上的束縛。這很難,因為所謂的「客觀」其實還是「主觀」;你終將只選擇你信任的人,所以實際上,作決定的人仍是你。

 

我們來簡要的談一下智慧。典型的佛教智慧是:一切都是空性,同時,外顯沒有任何障礙。

 

我舉個例子,如果你看著鏡子,會看到你自己的臉在鏡子裡。鏡子裡的臉並不真實存在,它不是你的第二張臉,它不是真實的。但問題是,只有你的臉會反射在鏡子裡,當你看鏡子時,你看到的只有你的臉,而不是一個杯子、一本書,或任何其他東西。可能有人會想,假如這是幻覺,那麼反映出來的東西就應該是一團混亂。可是,它卻井然有序。

 

如果你移動你的臉,它也跟著動,這讓你忘了它是不真實的。基本上,根據佛法,這就是一切事物(萬事萬物)運作的方式。對你們來說,我坐在你們面前;對我來說,你們坐在我面前。這就像鏡子裡的反射───空與顯同時存在。因為我們談到了智慧,所以我提起這個例子。討論智慧並不容易。  

 

二、 三摩地禪定的訓練

 

第二個訓練是三摩地禪定。禪定是累積福德的另一種訓練或另一種方法。禪定會帶你接近實相,但不是所有類形的禪定都可以。我們講的不是欣賞夕陽的這種禪定。近來,大家把欣賞落日餘暉、聆聽貝多芬伴隨鳥兒啁啾的音樂,當作是禪定。

 

只有以智慧為基礎的禪定,才能視為帶你接近實相的禪修;「夕陽禪定」不會帶你趨近實相。在這裡我要小小顛覆你們。現在我常聽到,很多人偷了佛教的這些點子:「不要回想過去,不要臆測未來,安住在當下。」他們卻沒有把功勞歸給佛陀或佛弟子們對「當下」的討論。

 

各位知道嗎,就算你擅於不住過去、不住未來、安住當下,假使你不了解空與顯,「當下禪定」就如同「夕陽禪定」一樣沒有用;我是說真的。不過當然,這樣的說法聽起來很有異國情調,很深奧。「安住當下」,哇,聽起來很棒!當然囉!可是如果你不了解空與顯,它就完全沒用!

 

為什麼要安住當下呢?而且,事實上根本沒有「當下」這個東西,它完全是假的。首先,從究竟上來說,佛教徒不相信時間;「當下」是時間,所以它也不存在。其實我會說,「夕陽禪定」還比較好,至少它給你一點憂傷的感覺,你可能還能曬一身黑亮的皮膚。所以,禪定的訓練必須有一個好的、完整的道路。

 

要成為合格的創造福德的機器,禪定的訓練必須與第一個訓練───智慧的訓練───不相衝突。我之所以說這些,是因為我們往往被禪修的種種儀式轉移了注意力,以為那比了解智慧重要。我們喜歡那些規矩,比如身體坐直,至少這是我們可以感知到。這裡順帶一提一些佛教典型的禪修。

 

在眾多禪定的方法裡,有兩個是「止」和「觀」,相信你們已經聽說過上千萬遍,所以我用幾句話作個概要的解釋。基本上,「止」是個詭計,而「觀」是生意。為了要做生意,你需要這些詭計;因此「止」和「觀」都是必要的。

 

寂天大師剛出現在我腦海裡,所以我想我得提一下我想到了什麼。根據那些偉大的大乘導師們,佛陀好比是個醫生,我們如同生病的人,我們有情緒煩惱的疾病。當你生了一般的疾病時,比如頭痛,就只有你受苦;可是當你有情緒煩惱的疾病時,不只你受苦,你同時讓別人也受苦。這其實是摘自寂天所說的話。

 

對於一般的疾病,我們有許多藥物可用。當我到藥房買藥,光是治療頭痛的藥就有很多,治療情緒煩惱的藥卻極為稀少;事實上,只有佛陀才有。也許這話說得有點太過分。許多靈性修道,比如印度教,也討論能去除這個情緒之病的藥方。許多修道提到像是「愛你的鄰居」等方式,但只有佛陀提到去除情緒煩惱的因,也就是去除我執。這就是為什麼它如此的稀有。只有佛的教法能對治這種病,禪定的訓練是佛所開的藥方。

 

我最近才了解到,從佛教的觀點嚴格來看,當今人們所謂的「禪定」,多數根本不算是「三摩地」。大部分人以為,身體打直、緩慢呼吸、不要移動,這就是禪定;那不一定是禪定,那只是身體坐直。

 

對於禪定,一個比較嚴謹的藏文用語是「釀札」。釀」的意思是平等,「札」是不打擾、不碰觸、順其自然。我對《道德經》十分推崇,它開頭短短幾句就說了許多關於順其自然的道理。一切事物皆平等,沒有所謂的好、壞、對、錯、左、右,沒有這些;一切事物皆平等,所以順其自然。不管你是坐直、倒立、躺下、在吊床上搖擺,或在墨西哥度假勝地啜飲龍舌蘭酒,只要你可以做「釀札」───平等、順其自然,你就是真正在修禪定。

 

三、 戒律的訓練

 

最後是第三個戒律的訓練,這點很重要。如同三摩地的訓練,戒律的訓練也必須與智慧有關。如果你的戒律與智慧無關,不論你做什麼───像繞行多次,用繩索將你的身體完全綑綁起來───都不是我們這裡所談的戒律。

 

我們討論的是福德,所以我講的是積聚福德的方法,戒律和智慧不相衝突,這點很重要。彌勒菩薩說,一個持戒的人心裡想:「噢,我的戒律持守得很好。我凌晨四點鐘起床,不吃鴕鳥肉,我不殺蟑螂反而收養他們……」如果你以此為傲,你守的戒律與智慧無關,這種戒律會使你變得像清教徒似的嚴肅而拘謹。

 

如果你變得嚴肅拘謹,你會有兩種「情結」。當你走在紐約蘇活區,你會有優越情結,例如你看到妓女,你產生優越感,因而瞧不起她們。當你在路上看到耆那教的僧侶,你會產生自卑情結。自卑感不是謙卑,它基本上像是憤怒,你會努力在耆那教僧侶的身上挑毛病。

 

我們佛教徒常常做這種事,也許不該說我們,實際上是我常常做這種事。我覺得耆那教那麼好,不知道為什麼它沒能在這世界上興盛起來。當我看見耆那教的出家人,我立即的反應是:「他們沒有智慧,他們沒有空性和明覺。」而不是去欣賞他們瑣碎而狂熱式的堅守非暴力原則。

 

狂熱式的非暴力,你們聽過這種說法嗎?舊金山有耆那教的中心嗎?你們應該上網查查。聽說美國東岸有他們的中心,加州的這些比基尼可能對耆那教的僧侶來說多得難以招架。

 

 

發誓受戒

 

我們再回來談「戒律」。任何事都可以當作是戒律。通常的建議是你自己規範自己,而不是別人強迫你,不過你可以選擇去要求某個人給你戒律。你知道這稱為什麼嗎?這就叫作「誓言」。

 

誓言可以是任何事。它可以是個很可悲的誓言,像新年願望之類的;也可以是吃完很大一份義大利麵之後,立即產生的罪惡感:「從明天開始,我再也不吃義大利麵了。」但是到了明天,你又吃了,然後你產生更多的罪惡感───一種「充滿罪惡感的誓言」。

 

持有某種戒律來發展三摩地禪定,並進而發展智慧,這是必要的。假使這個戒律的訓練還能利益他人,那更好,在大乘佛教裡尤其如此。

 

我要跟你們說,不要瞧不起微小的行為。也許我們沒有能力發一個像是「不殺鴕鳥」的誓言,但你有力量發誓,刷牙時把水龍頭關上而不浪費水───你可以發這種誓言。

 

問題是,我們許多人認為這個誓言那麼微不足道。「我們不要發那種誓言,我們要試著發些比較大的誓言,比如不要有性行為。」那樣的誓言就很難了!就算只是每個星期三不要有性行為都很難,有時你會忘記。

 

不過老實告訴各位,我發現,連刷牙時關上水龍頭都並不容易。我們許多人會認為這樣的小事和靈修的道路無關。關掉水龍頭?這有何靈性可言?其實這個戒律算不算是靈修,完全在於你的動機,端看你多有創意。

 

如果你是菩薩,曾經受過菩薩戒,並且發過誓,每一次刷牙的時候都要關掉水龍頭,這個行為就會利益眾生。這不只能幫助他們證悟,也有益於生態環境,還能幫助人類。

 

受戒或發誓是一個積聚福德資糧的好方式。比如說,現在,你我沒有到處殺人。我們這樣沒有殺人已經過了多少年?我們沒去殺人其實只是因為我們沒有那個膽量,沒有時間,沒有力氣,也沒有理由去殺人。

 

殺人要花很多時間,如果你殺人,就得花大量的時間在這件事情上───之前、之後、和中間的過程。可是我們這樣有累積福德嗎?沒有。我們沒有累積殺人的惡業,也沒有累積不殺人的善業;我們只是懶惰。

 

佛教積聚福德的方法非常巧妙,一個簡單的行為就可以積聚大量的福德。假設你一開始就發誓不殺人,一旦發了誓,即使你在睡覺,因為你在睡覺時沒有殺任何人,所以你分分秒秒都在累積福德。這是真的!所以如果你想要累積福德資糧,就得發誓。

 

 

其他積聚福德的方式

 

其他積聚福德的方式包括:做大禮拜,以粉碎傲慢;做供養,以對治慳吝;發露懺悔不端的行為,以摧毀我執藏匿或築巢之處;隨喜他人善行,以對抗嫉妒;為了對抗錯誤的知見,我們做兩件事───請上師轉法輪或開示,以及請上師住世;然後回向福德。所以這應該回復了先前的問題:「積聚福德資糧是否太自私?」答案是否定的,自私的「我」因為智慧已經消失了。

 

我要以兩段話作結論。佛法的道路有兩項挑戰,第一個是,有關實相的科學和哲學在智識上非常難理解;第二個是,真正的相信───不是哲學討論的實相,而是實相本身───是如此簡單,簡單到讓我們難以信任。

 

你們會有這兩項挑戰,第一個挑戰很容易,你可以閱讀書籍,問有關佛法的問題,只要你能這樣做,你就會有進步。第二個挑戰很困難,這個挑戰在於「簡單」。你不能閱讀書籍,沒有人能教你,你越問就越糊塗;解決之道在於「福德」。當你具足福德,甚至聽到嬰兒的哭鬧聲,你會去想「噢,這就是了。」這整個世界也許會認為你是個白痴,但誰在乎呢?所謂「什麼都不在乎」其實是對證悟一個相當好的描述.

「不用擔心」之多日後的上密院(十七是大寶法王訊息)

   

昨日(29),法王噶瑪巴辦公室宣布仍將照常舉行「大眾公開晉見」!在幾日的肅穆緊張與難過之後,當下即不疑遲,決定要去參加公開晉見法王噶瑪巴!

 

前往上密院途中看見一輛輛的車開進上密院廣場,從車上下來一位位臉上充滿虔敬與興奮之情的藏人弟子。此次參與的人數也許可堪稱為上密院「大眾公開晉見」舉行來最多的一次吧,住在達蘭薩拉附近的弟子信眾,無論是藏人、華人、美國人、歐洲人等紛紛前來表達他們對法王噶瑪巴的支持。晉見完後,大家仍依依不捨,紛紛在大殿外面繼續望著在殿內的上師。許多人也留下來繞塔,並祈請上師長壽無礙,也祈請此次事件能平安順利落幕。

 

詢問一位喇嘛關於法王這幾日的情況如何,喇嘛轉訴法王的回覆:「不用擔心!」 即使面對如此的對待,上師仍惦記著大家,並希望大家不要擔心。再詢問喇嘛,法王是否有進食,喇嘛說:「有,法王這幾日仍照往常作息一樣,也有吃飯。」

 

如此無理的事件發生後,每位喇嘛與工作人員都受點影響,但是他們仍以堅強的笑容安撫我們這些弟子。當詢問他們還好嗎?每位的回覆皆是「很好!」對於事件的發展,他們表示很傷心,傷心的原因是「他們怎能編出這樣的沒有依據的故事!」,也很難過他們無法有力的保護上師,讓上師受到這樣委屈。除了年紀較輕的喇嘛之外,其他幾位都經歷過之前在隆德寺的艱苦經驗,因此他們展現出的堅強不屈又樂觀的性格,無不令人欽佩!

 

待在上密院期間也看到一行警察約十多人帶著那位被押送的堪布喇嘛回來。之前,聽一位喇嘛說,在質問期間因為堪布喇嘛什麼都不說,因此被打了兩巴掌!喇嘛兩旁各有一位警察押著他,我們看見他被脫去僧服,只著少許在家服,沿途抿著嘴低頭不語,在如此寒冷的此刻,他的行止讓所有的人看在眼裡很是不捨,此時大家能做的就是行注目禮,並在心裡為他加油,所有人對他唯有支持與尊敬!堪布喇嘛被帶到接待室,並待了好一會,之後負責送茶水的小喇嘛回覆說,堪布喇嘛看起來不錯,輕鬆坐著並微笑著!在場聽到的人頓時覺得安心點。我想也許是因為回到有上師在的家,看到平日一起工作的同伴,所以安心的笑吧!當然,調查尚未結束,之後堪布喇嘛又被帶出來,一問才知還得被帶回繼續收押!因此,所有在場的人又自動排成一排,目送他走。祈願他能平安回來!

 

「不用擔心!」——法王與法王姐姐給大家的安慰之語,更甚的是加持之語!

 


上密院廣場上的警察與新聞轉播車

富翁吃豬

人身難得,

一生的福德造化,

一世的美好際遇,

一念的善因善緣,

一旦蹉跎,萬劫難逢!

有誰可以把握下一分鐘的福禍,

又有誰能夠保證能否看得到明天的太陽升起?

佛陀說:「人命在呼吸間。」

不是消極悲觀論,

而是徹見生命的實相,

要我們全心全意,

活在當下的每一個因緣。


    傳說過去有一個富翁一生行善無數,修橋鋪路,救濟鰥寡孤獨,施茶施米,做了許多的慈善公益。他只知熱心修福,忽略聞法慧解的重要,當然對於佛法的因果,無法明理信受。 

    到了晚年老病的時候,業障現前,一直向家人吵鬧著要吃豬肉。當時,鄉下人殺豬是一件大事,只有在年節和喜慶的日子才殺豬。富翁家裏的豬只只肥大,他一個人吃不了那麼多,上街去買,路途實在遙遠,家人不得辦法,向鄰居買了一頭小豬,殺了小豬,肉還沒煮熟,他就一命嗚呼。 

    富翁過世之後,到了閻羅王那裏,閻羅王翻看他的生死簿,看到他一生做了不少慈善事業,正準備判決他回到人間,做個大富貴人時,忽然跑出一頭小豬,向閻羅王抗議說:「請他還我一條命,為了滿足他口腹之欲,使我那麼小就夭折了。」他申辯說:「我又沒有吃到牠的肉,是家裏的人把牠殺的。」閻羅王說:「你雖然沒有吃牠的肉,但是牠是為你死的,你的福報分一半給小豬,讓牠也去投胎做人,享受富貴的日子。」這個人慳貪不舍,心裏計算,為什麼一生積德換來的富貴,平白分一半給人?雙方僵持不下,閻羅王說:「你如果不肯分一半給小豬,你就轉世做豬,抵還欠牠的債。」富翁自以為討到便宜,反正變成豬也不過一世,我的福報依然存在,總會有享用榮華富貴的一天。 

    由於他過去的福報,雖然變成豬,還是受到很好的待遇。享用上好的飼料,住在有冷氣設備的地方,主人把牠當成比賽的大豬公,吃住百般的呵護照料。 

    有一天,一只小雞跑來偷吃牠的飼料,牠用頭蓋住飼料的糟口,不肯給雞子吃,飼料沾滿牠的頭,貪吃的小雞又去啄牠頭上的飼料,牠一生氣就把雞咬死了。 

    由於牠的瞋恨無知,富翁不斷的變換身形,雞鴨牛馬、飛禽走獸,不斷的輪回,而他念念不忘的富貴,像一張空頭支票永遠沒有兌現的一天。 

    人身難得,一生的福德造化,一世的美好際遇,一念的善因善緣,一旦蹉跎,萬劫難逢!有誰可以把握下一分鐘的福禍,又有誰能夠保證能否看得到明天的太陽升起?佛陀說:「人命在呼吸間。」不是消極悲觀論,而是徹見生命的實相,要我們全心全意,活在當下的每一個因緣。 

    富翁一念慳貪,不肯與人分享,結果換來無窮無盡的生死輪回。我們的一念之差,如果沒有察覺,不肯修正,也如同富翁,不斷幻化身軀,妄想遙不可及的幸福歲月。

資料來源:網路
 

 

〔法王官網〕法王噶瑪巴辦公室:聲明發佈─20110129

法王噶瑪巴辦公室:聲明發佈20110129
 

發佈日期:2011129
發佈單位:噶瑪巴辦公室

我們在此嚴正聲明,那些針對法王噶瑪巴和法王辦公室的指控都是過度不當的臆測,而且毫無任何事實根據。每一位瞭解我們傳承的歷史、我們的奮鬥努力以及法王生平的人,都對這些不實的指控感到震驚。

我們嚴正否認與中國政府的任何單位有任何關連。法王噶瑪巴對印度這個偉大國家的人民有著深厚的情感,多年來,也在這塊土地上奉行著他的信仰。我們與民主的印度政府有長期良好的合作關係,印度政府對不同文化的表現及信仰也一直展現出極大的寬容。

全世界許多國家的廣大信眾都對我們極為信任,也極具信心,透過他們每一位的供養,使我們的教派得以從事許多公眾服務的重大計劃,這些計畫已經利益了成千上萬印度及其他國家的人們。

世界各地的寺院都會接受來自信眾各種形式的供養,這並不是什麼讓人訝異、沒發生過,或是不尋常的事情。昨天,一位來自達賴喇嘛尊者辦公室的代表,就特別強調了這一點。目前警方正在調查中的那些被討論的現金,都是來自當地及全世界許多不同國家的弟子們用於行善的供養,這些弟子們希望透過他們的供養,來支持法王噶瑪巴各種不同的慈善活動。任何推測這些供養將被用於非法用途的說法都構成了誹謗。

談到人民幣的來源,事實上,尊貴的法王有一大群來自西藏的藏人弟子,他們都是以人民幣做供養。法王噶瑪巴在全世界有數以百萬計的追隨者,他們都對法王心懷無上的崇敬和愛戴,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們在世界各地的所有交易往來,都是十分坦誠而且完全透明化,因為任何其他的作為,都會違反我們尊信奉行的佛教信念。

由於目前法王噶瑪巴居住在位於達蘭莎拉的暫時住所,法王辦公室一直以來都在爭取能興建一座寺院,做為法王永久的居住地。這個計劃無疑必須得到印度政府的同意。法王辦公室也持續向印度政府的相關單位,完整地報告欲購買適當土地的近期計劃。那處可能的購置地點,已經由印度政府適當的相關單位做過評估,也獲得了批准。購地的協商作業仍在溝通進行中,並已呈報印度當局,這一切完全是攤在陽光之下光明正大的。

我可以證實沙提喇嘛 (Shakti Lama) 昨天已經遭到拘留,但是我們很有信心,只要我們盡快提供法律上所需要的答案,沙提喇嘛很快就會被釋放。我也可以確定,尊貴的法王噶瑪巴隨時都準備好接受相關官員的詢問。

我們將盡可能定期提供最充分的訊息,但是我們也必須聲明:我們的第一要務是要完全配合正在進行中的調查。

噶瑪巴辦公室發佈
2011129
於達蘭沙拉


大寶法王噶瑪巴官方中文網
http://www.kagyuoffice.org.tw/office/announcement/20110129.htm

繞塔

當看道此篇文章時的激動如果不是親身體驗是無法形容.把握當下.所以我們一直建議師兄姐們利用假日去繞塔.如果坐火車到田中別忘了看一下五輪塔及功德利益.必須自己把握不是嗎.如果有機會繞塔也可拍些照片讓大家分享.感謝大家.

繞塔

分類:心情雜記
2011/01/30 16:12

本來是預計過完年後找時間去把家當全部搬回來

因為再回那裏好像不太可能了

結果姑姑好像等不及了發出逐客令

那些家當該搬回台南了吧~

真是太不意思了

0126再回北斗載回我的家當時

經過田中

突然想到我可以去繞塔

因為就在田中往二水的附近

而且師兄在部落格上有很清楚的把位置寫的很清楚

那就是我以前回家必經的路啊

一轉彎果然很明顯的

寶塔就立在那裏

停好車子

下去繞塔

祈願功德回向一切有情外

特別回向給我的Peggy姑姑一家人

八年來對我的照顧和恩情

還有在彰化的所有朋友

頓時間心情真是輕鬆而且好感動

感動這些發心的師兄姐們立這作寶塔讓大家可以繞塔累積功德

好有福報

我也要讓那裏的朋友知道有座寶塔就在那裏

可以常常去繞塔

真是太開心了

 

1.車子停在對面,先來一張吧~太開心了!!

 

2.車子轉個方向下車準備繞塔再來一張~

 

3.  繞完塔回向後拍一下各個角度~哦耶!!這一張的亮度就好比我回向完的心情而且此時的我超感動

   的啦~ 除了感動各位師兄姐的發心外, 還有在這彰化的八年受到那麼多人的照顧,因為這八年讓

     我得到不 少,也成就現在及未來    的我,雖然現在沒有一般社會傳統價值上的名或利,但是我知

     道我自己的收穫及生命體驗, 所以不管是正面的或是負面的,一切都是我的生命老師~哦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