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月存檔:3 月 2013

咒音修持最深密意

佛道兩家的修持,傳授咒音的相當多,這裡面以密宗的咒音居多,也有一些道家修持的咒音。然而什麼是咒音?念誦咒音在修持中的作用是什麼?應當如何修持咒音?這些東西真正搞明白的可以說是少之又少,而真正獲得咒音大成就的,更是鳳毛麟角,以至於大家對咒音的理解不是流於迷信荒誕,就是曲解經典,謬種流傳。

        曾有一個人學了很多的咒語,也很誠心的念誦,但何以念來念去沒有什麼靈驗?我問他:你平時都修持哪些咒音?

        他的回答令人大吃一驚,原來他一天要念幾十個咒語,有大悲咒,往生咒,六字大明咒,蓮花生咒,藥師佛咒,淨心神咒,金光咒~~~真正是道家,顯宗,密宗哪一家都不得罪,輪番念過去。可是每天念這麼多咒,卻一點靈驗也沒有,大悲咒人家念了可以淨水治病,他念來不管用;金光咒人家念了就能夠放出金光,他念了一團漆黑,真正是越忙越亂。

        這位同志說:是不是這些咒音都是普傳咒,是共法,所以不靈光。你能不能傳我密門咒,不共法。原來,他懂得倒也不少,竟然知道普傳與密門,共法與不共法。

        我對他講,對於咒語,密門與普門並不是決對的,最關鍵的一點是:你有沒有搞明白什麼是咒音?有沒有真正依法修持?

        什麼是咒音?咒音是藉音頻激發心頻,以心頻帶動光頻進而相繼光明的一種修持語音方法。為什麼要修持語音方法。為什麼要修持咒音,就是要讓音頻轉化為光,進而進入到光明大定中去。咒音不是為召神請鬼而設的,它是一種光音的修持。這是咒真正的密意,這就是咒音的密門心傳,不共法。

        師傅教我觀音六字真言(也稱六字大明咒),不要以為有什麼秘密的耳傳心授,那根本是沒有的,簡單到不能再簡單,就是坐在那裡念,站在那裡念,走在那裡念,大聲念,小聲念,不出聲念,心念(默念),不去思維它的意義,也沒有觀想與手印,只是全心全意,反復不斷的念誦,這樣胡胡塗塗地念了有三十余天,一直念到我昏天黑地,不辯東西。我那時練功好似著魔一般,只要師傅教一個法門,便整天整夜、一心一意、時時刻刻去修持,所以念這個咒時,念到三十多天的時候,因為過於投入,我感到身心都非常疲累,全身好像連一點力氣都沒有了,聽覺也似乎出了毛病,聽到汽車鳴笛也覺得嗡嘛呢叭咪哄;聽到流水潺潺,也覺得嗡嘛呢叭咪哄;聽到炒菜的聲音也覺得是嗡嘛呢叭咪哄,甚至有一回,街上有兩個人在吵架,破口大罵,竟也覺得他們是在念嗡嘛呢叭咪哄!

        一直到有一天我嚐到了咒音的法味。

        那是一天夜間,我從睡夢中突然醒來。我睡覺一向是依華山本門的五龍槃體式來睡的。我躺在那裡,有些恍恍惚惚,卻又心地清明,渾身的肌肉骨骼柔軟如綿,好似躺在雲端裡一般,飄飄忽忽的。

        在此時,不自覺的,從我的心裡不由自主地湧出一句又一句的六字大明咒音。嗡嘛呢叭咪哄、嗡嘛呢叭咪哄。這一句一句的咒音,完全是自動地從我的心里而流淌出來,不是我在念它,更好像是它在念我。而這咒音,竟然像波浪一樣,一波一波地從頭到腳地在我體內來回振動,好像我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因此在輕輕的顫動,那種美妙的滋味實在是很難形容的,只感到一種“水”的感覺,“波浪”的感覺,“流動”的感覺。

        後來讀到一些經典與書籍上講,六字大明咒哪一個咒音在哪一個部位振動都有講究。在我實際體驗中,確實感覺這些咒音真是從某些部位發射出來的,但卻不是很具體明確,忽焉在頭,忽焉在足,不斷流轉與波動,慢慢的,好像失去了自己,只感覺到那麼一個咒音在大氣當中不斷地流動。

        許久許久,從這個境界中醒過來,只覺得心地異常的清明,異常的寧靜,異常的安祥;前些日子的疲乏一掃無餘。這番心境,就好像清秋的碧空,蔚藍無涯。這還只是咒音的第一重境界,音頻激發心頻。

        第二重境界,是在第五天之後,又是一次從半夜醒來,咒音再次自動修持,這次的感覺不是振動,而一波一波的光明隨著咒音的頻率,從我的身體裡面噴射出來,事實上,此時已聽不到咒音,而是感覺到咒音如白色的光明,隨著一個個咒音的流動,在身體內部流來流去,猶如一片光海,而這光明不斷的擴展、延伸,突地,從腳底一道弧形的光明直升上天頂,頓時,四周大放光明,猶如白晝一般,我與光明融彙為一體,光即是我,我即是光,光我不二,而咒音忽焉在外,搞不清內外與左右,這才是咒音的真正密意:咒即是光,光即是咒,光咒不二。

        而光明不斷的持續,直到一念咒,便能即刻融入光明,持續光明這就是光音境界,後來我才知道便是佛家經典裡面的二禪光音天,道家經典裡的竺落皇笳天。

        以後,我還學習了很多的咒音,有道家的,有藏密的,有顯宗的,這許許多多的咒音,我學來不費吹灰之力,只要稍稍凝神定意,便與咒音相應,因為我已​​經證得了光音天。一法成,萬法成,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我已經證得了咒音的真正密義。

        所以我常常奉勸我的師兄弟,咒音的修習(包括法門的修煉)萬萬不可貪多務得,切切不能好高騖遠,最重要的是一門深入,將全部的精神都投入這咒音中去,皈依它,融入它,如飢似渴,咬住不放,才能真正與咒音相應,才會有大靈驗。一法修成再修餘法則如順風行船,甚至一經聽聞便能立證光明快速成就。

        從形式上來講,道家的咒音與佛家的咒音是有差別的。一般來講,道家的咒語大多數由漢字組成,有明白通曉的意義,比如淨心神咒:“太上台星,應變無停,驅邪縛魅,保命護身,智慧明淨,心神安寧,三魂永久,魄無喪傾。”而在佛家的咒語大多是梵音。在我們看來,好像沒有什麼具體意義。其實這是誤解。道、佛咒音其形是二,其質是一。比如六字大明咒,在古梵文裡的意思是:“敬禮蓮花寶”。只是在翻譯到漢地時,譯經師已真正徹悟了咒音的真正密意,因為真正的念咒並不在於思維咒音的意義,而是要有口無心,心死神活,是要藉咒音直入光明境界,那麼從義諦的角度講淨土宗的阿彌陀佛與禪宗的“參話頭”也是持咒。

 

智慧心語—–止息苦難的方法!

無始輪迴以來,我們在數不勝數的多生多劫當中,積澱了根深蒂固的串習習氣,是我們不斷流轉輪迴的惡因,也成為我們獲得解脫的阻礙。若我們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缺乏佛法這味甘露妙藥,那我們永遠是誤入歧途,充滿迷惑的。就像盲人獨自走在空曠的荒野中一樣,只會迷失方向。

 

 

 兩千五百年前,佛陀為了普渡眾生而傳播了八萬四千法門。由於每個眾生的根器、因緣、興趣、意樂和接受能力等都千差萬別,所以針對於眾生的根器、眾生的因緣、眾生的煩惱等等而宣說了各種各樣的法門。

 

 

 佛陀以圓滿智慧​​察覺到眾生的無數煩惱,所以眾生具備多少煩惱,就提供了多少的對治法,就好像是一位名醫為不同的患者對症下藥一樣

 

 

 譬如:

 有些眾生嗔恨心比較重;有些眾生貪慾念比較強;有些眾生愚癡比較深;有些眾生嫉妒心比較盛;有些眾生我慢心比較高。而有些眾生則喜歡布施;有些眾生喜歡持戒;有些眾生喜歡禪定等等。

 

 

 此外,有些眾生喜歡小乘;有些眾生喜歡大乘;有些眾生喜歡金剛乘,所以佛陀為不同眾生宣說了八萬四千種法門。八萬四千法門歸根結底皆是為了破除眾生的我執,證得無我,獲得解脫。

 

 

  八萬四千法門分別為斷除眾生的三毒煩惱而歸納為經、律、論三藏。經藏法是針對於嗔恨的對治,律藏法是針對於貪欲的對治,論藏法是針對於愚癡的對治。

 

  有偈頌云:

 

調伏貪惑對治法,宣說律藏二萬一;

調伏嗔惑對治法,宣說經藏二萬一;

調伏痴惑對治法,宣說論藏二萬一;

調伏共惑對治法,宣說共藏二萬一。

 

 

 因為一切眾生流轉輪迴的根本就是貪、嗔、痴三毒,獲得解脫的最大障礙也是三毒。由於具備了貪、嗔、痴的緣故,所以會導致輪迴中無盡的惡業、苦痛、憂愁、煩惱、迷惑、錯亂、顛倒等等。

 

 

 換句話說,輪迴裡的一切苦痛、一切恐懼、一切損害都從煩惱而起、因三毒而生。

 

 若有人想要止息這苦痛、恐懼、損害等輪迴的一切過患,就要解決三毒煩惱,解決三毒煩惱最殊勝、最徹底、最圓滿的方法就是佛法。

 

  而一切佛法當中最直接、最快速、最有效力的就是大乘、金剛乘佛法。

 

  正如《三相燈論》中所說:

一義亦不昧,不難方便多,

是為上根故,極勝秘密乘。

 

 

  岡波巴大師在《勝道寶鬘集》中說:

    在所有道乘中,此精華義的道乘,是殊勝的。

 

 

 倘若要堪為金剛乘的具器弟子,需要具備很多條件,但最起碼要有對金剛乘無比的虔敬之心,對上師的信心勝過於十方諸佛,對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通曉無礙等條件。

 

 然而很可惜,想一想,在這個世界上具有這樣條件的人又有多少呢?實在是寥若晨星。

 

 

顯密圓融

 

 舉一個例子來說明:金剛乘就好像是乘飛機一樣,世上有很多交通工具,但最直接、最快速、最舒服的就是乘飛機。而乘飛機需要具備很多的條件,如身份證、機票、登機牌,還要經過安檢等許多因緣,才能具備乘上飛機的一切條件。社會上窮途潦倒的貧民、衣不遮體的乞丐都沒有辦法乘飛機,只能騎自行車,搭公交車。

 

 

 同樣的道理,沒有足夠福報,或是因緣未成熟的學佛人,只能踏踏實實地修學顯教小乘和大乘法。一般而言,對金剛乘缺乏信心的修行人無法遇到金剛乘。即便是遇到,由於缺乏信心、福報及因緣的緣故,也不一定能接受。

 

 

  不但不接受,還會產生誤解和邪見而導致謗法等嚴重後果,最後會失去修持金剛乘的緣分。在現代這個社會裡,像這樣的事情是普遍存在的。不過這些情況並非是佛法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在五濁惡世,眾生福報微薄、缺乏智慧的時候就會出現這種現象。

 

 

 我舉一個通俗易懂的例子:顯宗和密宗就像是鳳凰的一對翅膀,既是一對,又是一體。對於鳳凰的左和右來說翅膀是一對,但對於鳳凰的整個身體來說翅膀是一體,若沒有兩隻翅膀就無法在空中飛翔。同樣的,對於不同的傳承來說顯宗和密宗是兩派,但對於整個佛法來說顯宗和密宗是一體。

 

 

 無論如何,若沒有顯密圓融的修持就無法證得圓滿佛果。那麼一個人如何同時修持顯密圓融、雙運的法門呢?

 這就需要從外、內、密三個方面來學習佛陀完整的教法,並可以同時進行修持。

外,修持以小乘的出離心所攝持的別解脫戒,包括居士五戒或者出家戒,還有十二頭陀行。

內,修持大乘的四無量心、菩提心、六度萬行以及離一切戲論的緣起性空、中觀見地。

 

密,修持氣、脈、明點等方便道,那若六法、解脫道的大手印、大圓滿等。

 

因此藏傳佛教各教各派的高僧大德們都是既圓滿具備小乘、大乘、金剛乘的修持,又具備內、外、密的修持。

 

 

以古印度的龍樹菩薩及帝洛巴大師等八十四位大成就者為典範,在真正修行者的境界中顯密是圓融的、雙運的、相輔相成的。

 

 

為了使大家能夠更清楚的了解大乘、小乘及金剛乘的主張,我曾經寫過一首小詩與大家分享:

 

我們的行為,要做到小乘的行為。

我們的思想,要符合大乘的思想。

我們的見地,要達到金剛乘的見地。

 

 

小乘的行為是,少欲知足、謹慎取捨。

大乘的思想是,毫不利己、普度眾生。

金剛乘的見地是,悲智雙運、輪涅不二。

 

 

小乘的行為是否做到,取決於心中是否生起出離心。

大乘的思想是否符合,取決於心中是否具備菩提心。

金剛乘的見地是否達到,取決於心中是否保持清淨觀。

 

 

我們知道了修持顯密圓融的重要性後,顯宗和密宗的修行人應該相互交流,包容和睦,將佛陀的完整教法弘揚到三千大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令悲智雙運的佛光普照大地,讓世界的和平更加長久!

 

 

相信這是佛弟子們的共同心願。

 

 

水壺的蓋子

當水壺中的水沸騰時,蒸氣會由壺蓋的孔不斷冒出。鍋蓋上也有一個小孔,在做料理時蒸氣亦由此孔冒出。泡茶的小茶壺上也有個小孔,熱氣亦由此冒出。這個原理其實與人生真理有互相吻合之處。如果沒有孔的話,熱氣就無法散出,水就會不斷的由壺內向外溢出。就像壓力鍋一樣,如果沒有空隙的話會不斷發出嗶嗶聲,稍微掀開鍋蓋就可以消除這種聲音。總而言之,熱氣與壓力都必須有適度的發散才可以,過於累積的話就可能出現水向外溢出或是爆炸的情形。
人類也是這樣。有時對同事大聲宣洩對上司的不滿、與同事談論八卦、討厭工作時就蹺班,這種發洩自我情緒的人才具有維持工作的耐力。
「乖寶寶」是非常危險的。他們不會發牢騷,總是面對微笑。對人和善,為他人著想、對工作認真。經常為幫助他人而留下來加班,當別人問他體力是可以時,他總是以笑臉回答說「不用擔心」。這是非常危險的,這種人就像茶壺蓋沒有孔一樣。
任何人都有其任性及想說、想表達的事物,而乖寶寶卻會對於自己是否吃虧一點都沒有注意到,但實際上卻是在意識中不斷累積。這種「乖寶寶」不懂得發洩不滿的方法,一旦爆發就可能做出令人無法置信的事。
因此,在出現這種事態之前,最好能夠適時的將它宣洩出來。不斷隱忍只會引起嚴重爆發,不斷小小宣洩才能防止這種情形出現。這與火山爆發噴火的原理是相同的。如果你認為自己的壓力在不斷累積的話,就試著將不滿、牢騷發洩出來,或者就蹺班試試看,但是這些事物最好都能在「私底下」進行。另外,夫妻吵架也可以試著用這種方法來消除。為自己的情緒找個孔,讓不滿全都散出。

【讀後感想】:
在長期的壓力下生活找一種方式適當的宣洩出來是必要的,悶久了會悶出病來的!

淨空法師:為什麼有人晚年悔過,天天拜佛,還得惡報?

佛的慈悲只是把道理跟我們說清楚,修學的方法提供給我們;他是個過來人,把他修學的經驗提供給我們做參考。我們能相信,順著他的道路去走,我們決定有成就。佛對我們的加持只是如此而已,這個諸位要懂得。就像我們做學生聽老師的,老師對我們的加持是教導我們,路一定要自己走。你在學校唸書,老師教你,作業要自己做,不能說老師代你做作業,哪有這種道理?老師代你做作業,你能成就嗎?作業一定要自己做。所以我們一定要認真的修行,修什麼?把錯誤的行為修正。我們前面念過的,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這是錯誤行為;把這些錯誤行為修正,永遠不殺生、不偷盜、不邪行、不妄語、不兩舌,這就叫修行。

所以諸位,修行兩個字定義一定要認識清楚,不是說我每天讀經是修行,我每天拜佛是修行。在日常生活當中,還是殺盜淫妄,那有什麼用處?拜佛也沒有用處,做再多的好事都沒用處。這種例子很多很多,我們在古人筆記小說裡邊看到很多。有一些人在一生當中,造了很多罪業,發了大財,但是這個發財都是昧著良心欺騙別人賺得來的。到晚年也知道後悔,也知道錯了,天天拜佛,修橋補路,盡做好事,最後還是得惡報。什麼原因?這個業轉不過來。轉不過來,實在講,做得不得力。欺騙別人,賺了十萬,拿個兩萬來做好事、來拜菩薩,這有什麼用處?所以我們仔細去觀察,都是對於教理欠通,他所行的不力了。

如果真的通達、真的勇猛精進,業報能轉,哪有不能轉的?阿阇世王造五逆十惡,臨終懺悔還能夠上品中生。由此可知,勇猛精進是真能轉。轉不過來的,不是勇猛精進;是想轉,但是貪瞋痴沒有完全放下,以為做一點好事就可以彌補了。你做了十分惡,你才做兩分善,轉不過來。做了十分惡,必須有十二分的善,那可能轉過來了。這些道理、事實,經典上有,古人筆記、傳記裡頭有。如果你自己冷靜的來觀察,在我們周邊環境、我們認識朋友當中,有!活生生的就在我們面前,我們能看到。才知道世出世間業因果報是真理、是定律,不但是六道凡夫不能改變,三乘聖人、諸佛如來也不能改變因果。所以世尊對於一切眾生的教誨,十善業道是頭一堂課。我們從這個經入門,也在這一部經上得大圓滿。十善都做到了,都做得非常清淨圓滿,你就成佛了。

 

佛說雨寶陀羅尼經

機緣巧合今天接到一位師兄來電.他想做《佛說雨寶陀羅尼經》手機吊飾.讓大家因為財務有所困苦時得以解脫.在佛教所以機書中唯有《佛說雨寶陀羅尼經》是協助財寶增加的一本佛學經書及咒語.相信不久又將多了一本經書吊飾極為殊聖.

《佛說雨寶陀羅尼經》
                                 唐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奉召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憍睒彌國建吒迦林,與大苾芻眾五百人俱,又與多諸大菩薩摩訶薩俱。時憍睒彌國中有一長者,名曰妙月,諸根寂靜,心意寂靜,多有男女及多僮僕,淨信成就,往詣佛所,頭面禮足,繞百千匝,住一面,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欲問如來應正等覺,少有所疑事,唯願大慈垂愍聽許!」

  爾時世尊告長者言:「恣汝意問,當為汝說,令汝心喜。」
  時彼長者聞是語已,歡喜踊躍:「世尊!云何善男子、善女人諸貧匱者,可得富饒,諸有疾病令無疾病?」
  爾時世尊告妙月長者言:「何緣作如是問?」
   時彼長者重白佛言:「世尊!我等在家多諸眷屬,資財乏少,難可支濟,又多疾病。唯願世尊開示法要,當令貧者永離貧窮,倉庫財寶皆悉盈滿,存濟家中妻子、男女眷屬,有來求者,必生歡喜。為大施主,使諸倉庫、金銀、珍寶、如意摩尼、金剛諸珍、商佉、室羅、赤珠、碼、金寶之類豐饒,無有盡竭,周給親屬,廣修惠施,饒益有情。」
  爾時世尊告妙月長者言:「善男子!我於過去阿僧祇劫前遇佛世尊,名持金剛海音如來應正遍知,從彼如來受得此雨寶陀羅尼,受持讀誦、思惟計念、隨喜為他廣說流布。由此陀羅尼威德力故,若善男子人與非人、藥叉、羅剎、畢多、畢舍遮、鳩槃拏、烏娑多羅迦布單那、羯吒布單那等起惡心者,不能為害。復有諸鬼,噉人脂髓、膿血、涕唾、大小便利,欲來惱者,不能為障礙。」
   佛告妙月:「若有善男子心念、手持書寫,但聞名字,受持、隨喜、廣為他敷演者,彼善男子、善女人長夜安隱,受諸快樂,為瑜伽資糧、安隱豐饒故。若有人欲受持此雨寶陀羅尼者,應供養一切如來,一夜、二夜,或三夜,專心誦持受敬,淨信三寶。諸天悉皆歡喜,即雨財寶穀麥,為彼讀誦法師故。」即說陀羅尼曰:
  佛告妙月長者:「此名雨寶陀羅尼。以此陀羅尼威力,病患、飢儉、疾疫、業障悉皆消滅。若善男子、善女人,先應供養一切如來,於一日一夜無間斷誦持此陀羅尼,其家即雨寶,如大人量,一切災禍悉皆消滅。是故,善男子當受持此雨寶陀羅尼,廣為他人分別、演說。」
「善哉,世尊!」妙月長者聞佛所說,歡喜踊躍:「我今從佛受此雨寶陀羅尼,受持讀誦,廣為他人分別解說。」
爾時妙月長者受佛教已,右繞世尊百千匝已,合掌恭敬,頭面禮足,歡喜而去。
爾時佛告具壽阿難陀:「汝往妙月長者家,看彼長者諸庫藏中種種財穀、諸珍寶物及諸資具,今悉盈滿。」
爾時具壽阿難陀受佛教已,往詣憍睒彌大城往妙月長者家中。入已,見諸庫藏之中財寶悉皆盈滿。見此事已,心大歡喜,踊躍而還。爾時具壽阿難陀怪未曾有,心甚歡喜,而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妙月長者家中庫藏盈滿?」
佛言:「善男子!妙月長者淨信於我,受持此雨寶陀羅尼,為一切有情宣說。是故,阿難!受持此陀羅尼廣為人說,我以佛眼觀諸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於此受持雨寶陀羅尼者,不能作其障難。何以故?如來不異語故,此真言句不可壞故。此陀羅尼無善根有情耳尚不聞,何況書寫、受持讀誦。何以故?一切如來真語宣說,一切如來隨喜,一切如來稱讚,一切如來顯揚,一切如來種植。」
阿難陀白佛言:「善哉,世尊!」以妙伽他而說頌曰:
諸佛不思議,佛法亦復然,淨信不思議,果報亦復然。
寂慧一切智,法王不生滅,已到勝彼岸,稽首佛勇猛。
爾時具壽阿難陀聞佛說此《雨寶陀羅尼經

沙門與鬼

沙門與鬼

典故摘自:《舊雜譬喻經.卷二(五十二)



從前有位沙門外出他國,到了夜晚獨自在深山中靜坐思惟、用功修行,有一鬼化作無頭人,來到沙門前,沙門看到這鬼只有身體卻沒有頭,沉靜的開口說:「沒有頭,少了眼根攀緣色塵;沒有耳朵,就不會聽到是非;沒有鼻子,就不會對氣味起分別;少了嘴巴,就不會受到食物的誘惑;這樣子少了許多煩惱,真是很好!」

無頭鬼聽完這些話,忽然就消失了。又變成沒有身體,只剩下四肢的樣子,再度飄向沙門,沙門看了一眼,開口說道:「少了身體更好!不會有痛癢,沒有身體內的臟腑,就不會為病苦所折磨,這不是最痛快的一件事嗎?」鬼聽完這番話,又再度消失。不久又化成沒有手足的樣子,忽前忽後、忽左忽右,迴旋似的朝沙門而來。沙門開口說:「沒有手足,不會去行取不義的財物,這更是修行人所希望的。」鬼聽完這話,就消失不見了。

不一會,這鬼化作一名端莊男子,走近靜坐中的沙門,沙門知道這是剛才那位鬼所化成的。男子走近後,躬身向沙門頂禮一拜,說:「您的意志如此的堅定不移,沒有絲毫的恐懼怖畏,實在令人佩服!不久後,您將成道證果。」說完後,這名男子就消失不見了。
 

 

省思


沙門能夠在面對任何不同的境界考驗時,都不驚慌失措,憑藉的就是他對佛法的信心,及正確的知見,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在典故中的鬼影,就如同我們的貪、瞋、痴等無明煩惱一般,會一直不停的轉化成不同的相狀,出現在我們的左右,考驗我們的道心與對佛法的信心。如果我們能有正確的知見,對佛法能夠深信,時時回歸自心,反省檢討自己,當遇到境界時就能夠站穩腳跟。不僅不為外境所動搖,並能將種種考驗化成願力,如此修行才能夠踏實,也才終有成就的一天。

 

【轉載:一念嗔心,大悲水變滾水】不管是真是假發心真的很重要

【轉載:一念嗔心,大悲水變滾水】

台灣南部有個比丘尼僧團住持的道場,有天住持被一陣悽慘的哭聲吵 醒;住持睜眼一看,一群男女老少(非人)身上皮開肉綻地跪在面前 。

住持嚇了一大跳,連忙問他們:「為什麼這樣狼狽?誰做的?」

其中一位帶頭的說:「就是師父您的護法徒弟某某,用滾水把我們燙 成這樣的!」

住持一聽,問:「什麼時候的事,她為什麼燙傷你們?」

「就在剛才而已,她為什麼燙傷我們,我們也不知道哇!她持淨水誦 唸〈大悲咒〉,我們以為她會賜我們甘露水;誰知道,她竟然用滾水 燙傷我們,請師父為我們作主啊!」

住持正要詳問情形,雞啼一聲天下白,住持驚醒了,發覺原來是南柯 一夢。

但是住持很納悶:他們口中的那位護法居士弟子,平日很慈悲又很發 心;為什麼無緣無故,用滾水去燙傷鬼界有情呢?心理越想越不安, 用完早齋後,便請侍者打電話,約這位弟子前來。

見了面,師父問她:「妳早上在家裡,做了什麼不尋常的事?」

「沒有哇!就是日常早課。不過我感覺氣氛怪怪的,就唸了二十一遍 〈大悲咒〉灑淨灑淨而已。」

住持聽完沉思了一下,突然睜大眼睛問她:「妳灑出大悲水的時候, 心中想什麼?」

「我用大悲水趕走邪祟,這有錯嗎?」

「妳大錯特錯了!妳在做早課,妳的冤親債主都來聽經聞法;看妳持 唸〈大悲咒〉,他們很歡喜,都想得到大悲水加持。誰知妳竟然用嗔 恨的心灑出大悲水,結果大悲水變成滾水,妳把他們燙傷的好慘哪! 」

「師父怎麼知道?」

「他們來跟我告狀的。不然我怎會知道?他們只是想聽課,可以念給 他們聽,之後讓護法們帶他們走就好;千萬不能起嗔心,嗔心傷人傷 己。這些眾生只是告狀,如果不是告狀,很有可能就變成報復。我們 要想到不是只有我們要解脫,他們也要;要慈悲地對他們,幫助他們 才對。」

弟子聽到這裡,馬上跪到佛前懺悔去了。

民間一般認為:佛家的經咒可以避邪、驅趕邪祟,這是不明佛法的人 的見解。身為佛弟子,處處應以「慈悲」兩字為行事的準則才對。

曾經有出家眾問他們的上師:「出家戒條這麼多,動不動就犯了戒; 要怎麼做,才不會犯戒?」

上師只回答兩個字:「慈悲!」

淨空法師:人性本善,鬼神也是這樣

我們每個人不只是這一生,我們有過去、有未來,想到冤親債主,我們自己反省一下,我們無始劫以來,不曉得跟多少人結了冤仇。這些人沒有把你放過,你走運的時候他不惹你,他在那裡慢慢等;你的好運走完,他就來了。

他來找麻煩,障礙你修行——你聽經,他障礙你開悟;你念佛,他障礙你往生,為什麼?他要報仇。如果你認真修行,真正懺悔,發願往生,生到極樂世界再回頭來度他們,這個大願能感動許多冤親債主,不是深仇大恨,一般都會放過你。

可是有極少數,那深仇大恨很麻煩,他不願意接受,那怎麼辦?求三寶加持,真誠懺悔。老祖宗講人性本善,鬼神亦復如此,他的性是本善的,我們沒有辦法感動他,那是我們的真誠心不夠,真誠到極處一定能感動他。

聞到佛法之後,我們了解事實真相,我們努力懺除業障,依教修行,自他同時成就,這些冤親債主每天在那裡督促你,你不能不認真。你搞假的,欺騙他,他不會饒過你:你認真修,他知道你會成就,他在旁邊讚歎,歡喜接受。

【轉貼】在「代罵網」上罵人, 罵成精神分裂

佛教常說的「不要造口業、不要打妄語」,即使在線上一直造惡業,其在精神世界的負面能量,最後也會傷到自己,這叫因果業報,在中國內地還有小三協會(專門教人奪人夫,破壞別人庭),幹此等缺德事,早晚會有報應的,佛友切記。

罵人和挨罵也能成為一種交易,買家罵人付費,賣家挨罵收錢。近段時間來,網上的「挨罵店」佔據不少市場,32歲的服務員馮敏(化名)在享受這種罵人服務3個月後,突然精神分裂。

馮敏是一名服裝銷售員,最近,馮媽媽發現,女兒回家後喜歡自言自語,偶爾還會衝著自己大罵,很多次在家罵完後,還要去敲隔壁家的門,嘟囔?鄰居買衣服沒給錢,要其還錢。

發現女兒異常後,馮媽媽昨日找到了省中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周曉寧。馮媽媽說,女兒性格內向,工作上總是小心翼翼,接觸到刁鑽的顧客,她多半忍氣吞聲,以前發生不愉快的事,她還會回家跟媽媽訴苦,最近3個月,女兒回家後就把自己關在房間里,破口大罵,每天大約罵半個小時後才出來吃飯。

原來,馮敏是在上一家網站的「挨罵店」,花錢罵人。記者在淘寶網上輸入「挨罵」後,相關信息上千條,一般分為電話罵、QQ罵跟聊天室罵。收費按分鐘計費,最便宜的一分鐘一塊錢。店家承諾的服務是:只管罵,絕不還口,如果顧客有特殊要求,要求對罵的,另行收費。

周曉寧表示,罵人對於心理壓力確有一定的緩衝作用,但從長期來看會加重自身的心理負擔,形成心理疾病後治癒就會很困難。雖然罵人服務在虛擬網絡,但在虛擬世界中形成罵人習慣後會不自主地帶到現實生活中來,情緒控制不住會做出過激的行為。馮敏就是一個典型,長達3個月的閉門罵人,導致了她精神分裂。

此外,被罵也會形成或加劇自卑情緒,並且長期被罵會影響自己的人生和價值觀,造成心理畸形,嚴重者可導致人格分裂。


記者:鄒嬋娟

來源:武漢晨報

從為什麼皈依三寶談到皈依三寶後應做些什麼

從為什麼皈依三寶談到皈依三寶後應做些什麼

            作者:法尊法師(原載《現代佛學》1953年第十期)

 

自從中國佛教協會成立會議對於佛教徒與非佛教徒的界限,確定以受持三皈與否為基本條件之後,各地佛教徒對於三皈的意義掀起了學習的熱潮。現代佛學七月八日號上發表了兩篇專題的文章,關於皈依的體性名義、種類等等,廣徵博引大小乘經論,解釋甚詳,實是學習這問題的最好資料,茲不重說。今只就便於初發心學佛的人為什麼要皈依三寶?何以獨說皈依三寶?及如何皈依三寶?皈依三寶後做些什麼?略一敘述。

 

一、為什麼要受皈依?

 

一般說來起因很多,也很複雜,有惡的(如外道輩,想借皈依為門,竄入佛教,盜取佛法,欺騙人們等)、有無記的(如小兒隨父母參加法會受皈依等)、有善的(如正信受三皈依等)、有出世的、也有最無上的。惡的、無記的今不具說,且說善的、出世的無上的受三皈依的起因。

 

由於知道人身難得與人命無常的道理,而人死之後既不是化為烏有,也不是人死為人、馬死為馬,更不是由便種有力的真神度迴天國,實是隨各人業力的善惡,流轉六道而已。這樣認識,已超過了無因和邪因的惡見了,知善惡業果之決定,又知業果通於三世非局一生,於是要求皈依三寶,希求超諸惡道,常生善趣。依此正知正信而皈依三寶的,是為發起善心起因的皈依。

 

進一步若能了知如來所說生死輪迴,性皆是若、空、無常、無我,凡夫為無明所迷,妄計為樂。知此苦果,更察苦因;其苦皆從業力所感;更察諸有漏業,由煩惱起;故知有漏業及煩惱,是感眾苦之因。若不能斷除煩惱制止其有漏業,任憑作何苦行,終不能滅除苦果。唯有依照如來所說八種正道、三增上學、修清淨行,乃能對治惑、業,解脫生死。由此認識唯有皈依三寶、修四諦理者,乃能真實離苦得樂。若能依此正知信皈依三寶,是為成就出世正因的皈依。

 

若能更進一步推已及人,普觀一切眾生沉淪三有苦海,無有出期,於是發大悲心,願普度一切眾生,同出苦海,誓求成佛;並知要想完成此大誓願,必需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經歷五道十地等位,廣修二種資糧,乃能究竟。然此一切道、地之開始,都基於皈依三寶。依此大悲大菩提心故皈依三寶,是為具足最無上正因的皈依。

 

二、上來已說皈依因,則已了知為什麼皈依三寶。其次當說何以單說皈依三寶,不說皈依別的?

 

這是研究皈依對境的問題。要知何者可皈依,何者非可皈依,這須了知有內道與外道之差別:一是真能令皈依者出離生死,又具有出離之正方便,是可皈依處;一是非真出離,無度人之正方便,即使皈依亦不能完成皈依之目的,則是非可皈依處。

 

外道,是非可皈依處,它的種類繁多,今以類攝,不出常斷二見,或無因邪因之妄計,這些都從非真理的妄心出發,已如瑜伽師地論等廣破,茲不暇述。

 

若能了知外道各種邪說之謬誤,進觀如來大慈大悲所告示眾生之法要,了知唯有此法是真能斷煩惱、出生死、離苦得樂,故唯此法門是真皈依處。是以見四真諦後的諸聖者,多作是說:「唯有如來是我大師,唯此正法是我所學,唯此僧眾是我善伴。」由能辨別內道外道之差別,而皈依者的皈依信心乃能堅固不退,是為堅固皈依。

 

又《瑜伽師地論》說:由四緣故,唯有三寶真可皈依處。第一、其所皈依之對象必須自身已斷盡一切煩惱眾苦;若自未出苦,不能度他出苦故。第二,要於一切度生方便皆得善巧;倘僅自解脫,而不知隨順機宜宣諸法要,縱皈依他,也不能度人出離苦海故。第三,要具足大悲心,見有情受苦甚於己受,不暇休息;若無大悲心,縱有度生方便,因見眾生難調難伏,或因時間長遠便生疲厭,不肯利人;縱皈依他,也難得其慈悲攝受。第四,要不願財利供養而喜愛如教修行。就是說只要學者能依教實行,便不吝知,開示一切適應之教授教誡。若唯願財利,有財物供養者教授,否則不肯教授,心隨財轉,並不重法,縱皈依他,到了無財物供養時,便不能得其教授。是以要求皈依者先當以四緣觀察皈依處。

 

若具備此四緣者,即真皈依處,否則非真依處。唯佛如來,具足上說四種勝德,故佛如來是真可皈依處。那麼,佛以大悲心隨順眾生機宜所說各種能解脫生死、隨順修學的法門,也就都是所應皈依,是真可皈依處了。這樣,一般已經依佛所說的法門精勤修學先進的人,也就是真正修行的極好伴侶,也是真可皈依處了。如論云:“由如是故,彼所立法,彼弟子眾,皆可皈依。”照這樣說來,我們知道唯有如來斷盡二障、證大菩提、善巧說法、大悲利生,皆到究竟,真是我們可皈依的大師。也唯有佛如來由大悲心所流出的教法,乃能使眾生解脫生死,唯此法門,是所應修學。也唯有隨佛修行弟子,乃是真正修出離生死法門的善友。除上所舉的大師、教法、善友三者之外,更無餘人餘法能出其上,或與相等。故知唯有三寶,是真可皈依之對象,是真皈依處。

 

三、既具有發心受皈依之正因,又了知所應皈依者唯有三寶,則可進而說如何皈依。

 

要求皈依主要的是以至誠信心為基礎,然後進行如佛所說之儀軌的加持:心念口言,皈依三寶。

 

謂即了知佛是兩足中尊,自得一切種智,又能善巧為眾生說法;我今誓言皈依具備如是勝德之佛陀、為我大師。

 

了知唯有佛所說法,對治煩惱不順煩惱,滅除生死不順生死,唯有依照此法精勤修學,乃能超除生死得大涅盤;我今誓言皈依如是離欲寂滅之正法,隨順修學。

 

了知唯有隨佛所說正法之修學者,乃能斷除煩惱解脫生死,自解脫已兼能度人;我今誓言皈依如是清淨和合之僧伽,為我依教修行之伴侶。

 

這就是由前信心引起心念口言的誓願,遵照儀軌起堅定誓願,即為皈依。連同能皈依發心之起因,瑜伽論說四種皈依。初由了知三寶之功德故,發起清淨決定信念皈依三寶。次由了知三寶相等差別,分清三寶之各別勝德,發起清淨信念,皈依三寶。一、即由信敬為先,自知唯有皈依三寶,依教修行,乃能離苦得樂,是故決定誓願皈依三寶,寧捨身命,不捨三寶。二、由知內道與外道差別,了知唯有佛法斷惑證真,乃能出離。求受皈依者如是認識正確,唯有如來是我大師,更不見有餘師能自度度他,故更不說有餘大師。如瑜伽論云:“齊四緣故說能皈依。一、知功德故,二、知差別,三、自誓願故,四、更不說有餘大師故。”前二是約能皈依之因,後二是約正皈依之誓願。是故應知受皈依者,首先應了知三寶之功德差別,發起堅固信心,立起堅固誓願而受。不可唯因他人所教或隨學他人,或為事所迫,或無知盲從等而受皈依;即使受之,亦不堅定,遇緣即退。

 

四、正信皈依三寶已,不是無所修持便能離苦得樂。三寶只是教示修行者的道路方向而已,解脫生死,必要自修,若不修行終不解脫,這個患不在三寶而唯在自身。如經云:“當自精進無令空過,後致有悔,我如良醫,知病說藥,服與不服非醫咎也。又如善導,導人善道,聞之不行非導過也。”那麼皈依三寶之後,要做些什麼事呢?

 

瑜伽論說了八件事──兩個四種正行。一、皈依後應常親近善知識,必由師長漸次指導方能有進益故。二、依師願為學法,故必常常聽聞正法,要由聞法,乃能了知何者應斷,何者應修,斷修關要,非自臆度所能了知故。三、聞正法已,應自審諦如理思維,必以現量比量等觀其是理非理,乃能引起定智,非唯聽聞便能決定故(聽聞只能引生聞慧,思維方能引生思慧)。四、既善思維,了知其是理非理。如知苦諦真是苦,惑業真是招感生死之因等,則須如所知者而起正行,漸由戒定慧三學,或資糧、加行等五道,進求斷除煩惱,解脫生死,乃至證得無上菩提。這即是瑜伽論說的“當之皈依有四正行:一、親近善士,二、聽聞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隨法行”第一四種正行。

 

復次有二四種正行:一、皈依三寶後須漸學制伏煩惱。煩惱之起,多由根隨境轉,引起非理作意而生,故防護根門,制止煩惱之生緣,是為初學佛者第一要著。通常所謂“眼不見心不煩”者,即近此法(躲避現前環境,雖非真能對治,在初心學習,先使心有所專,減少煩惱生緣,煩惱較易調伏)。二、皈依三寶後,要依佛說而行,進一步須隨自力能受學學處(學處即戒律)。如佛說隨佛學者常發大悲心,愛護眾生命,故須不為己利而殺生。若皈依三寶仍好樂殺生,則難得學佛之益,當隨自己能力,學習如來所制學處。三、隨佛學者須修悲心。當念無始生死以來,無一眾生不曾作過我之父母兄弟姐妹諸親眷屬。既是親屬,則皆於我有恩,皆應報答。幸我今日皈佛因緣,了知世事無常而復得知正趣解脫之道,然此世間於我有恩眾生,處此苦海,竟無知覺,實可憐憫。我須發心精進學佛,進度一切眾生。四、由知三寶殊勝功德故,則知唯有三寶是無上福田。又知眾生所受苦樂皆隨業感故,唯修福業乃能得樂。今我值遇如是無上福田,若不培福,如入寶山空手而返,殊為可惜,故應隨力隨時供養三寶,修諸福德資糧。

 

又《涅槃經》說皈依三寶後,有三學處應當修學:第一自皈依佛後,應當思維唯佛如來是我大師,其餘世間天神如大梵天王、忉利天王等皆非真皈依處,故皆不應再行皈依。第二自皈依法寶後,應對一切眾生常起悲憫心,不應故意損惱有情。第三自皈依僧寶後,應與正如正見之善友共住共學,不應與邪知邪見不信三寶外道邪眾共住。如經云:“若皈依三寶,是謂正近事,終不應皈依,諸餘天神等;皈依正法者,應離殺害心;皈依於僧伽,不共外道住。”

 

又《皈依六支論》說,皈依三寶後,有三事應知:一、謂皈依佛寶後對於代表如來住世利生之形像,不論其泥塑木雕,大小好醜,皆應恭敬,起大師想。二、皈依法寶後對於如來所說教法,下至一四句頌,皆應恭敬起正法想。三、皈依僧寶後對於一切佛弟子眾,不論其持戒、犯戒、有修行、無修行,只要受持如來所遺之僧相,皆應恭敬,起僧寶想。遇破戒僧,應如是念:五濁惡世中,多諸聖者,為普利一切惡行眾生故,示現同事,非我輩肉眼凡夫所能識別,應以淨心視之,於己有益無損。如論云:“應於形像頌,及諸碎黃布,信解為大師;親口所說法,不謗應頂戴;淨未淨諸人,應觀為善士。”

 

阿底峽尊者所傳之教授中,又說皈依三寶後有六種學處,應隨修學:一、應常時隨念三寶功德差別,數數皈依,二、應常時隨念三寶大恩,恆修供養。三、應常隨學三寶大悲,方便接引諸餘有情令受皈依。四、隨作何事皆應先供養三寶,發願祈禱,不作世間諸邪方便。五、應善了知皈依三寶殊勝,晝三次、夜三次,勤修皈依,六、輕如戲笑,重至寧捨身命,絕對不說“棄捨三寶”之語言。

 

總之,吾人皈依三寶,原為隨佛修學,以求出離生死,證大涅槃,若自不學,則終不能達到其目的。故皈依三寶之後,實以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為吾輩初學佛者最要之隨行。關於皈依問題,大小乘論中多有闡述,並有闢為專章者,不暇廣引。即上來所述之少分義,亦不免多諸乘誤,望諸大德,有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