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月存檔:12 月 2010

如何恭敬五輪塔.五輪塔吊飾可繞塔嗎


今天到醫院看一個朋友.經過門診時聽到一對小兄妹對祖母的一段對話.雖是童言童語.但都值得我們參考.那小兄對對他奶奶說.都是妹妹不聽奶奶的話.沒有將五輪塔吊飾掛在身上及愛吃肉才需要經常看醫生.但他都不必看醫生.因為他身上掛者五輪塔吊飾每天都在繞塔.所以才會平安無事.他也要他妹妹要帶上五輪塔.雖然是童言童語.但不得不讓我們對五輪佛塔更有一層認識.對佛塔的信心.對佛菩薩的信心.只要自己有信心.何事不成.何願不成.

昨天在印隆師父部落格上看到.有格友問師父.五輪塔吊飾可不可以供奉繞塔.師父說無論大小只要是五輪塔都可繞塔.只要將吊飾安置在可豎起盆中.即可繞塔.供奉.

見塔如見佛.五輪塔即是佛即是道場.對於五輪塔恭敬即是恭敬佛菩薩.凡事只要對佛菩薩有信心.對自己的信念不存疑.對自己的上師有信心.相信心想事成.

在此我們也期待新的一年讓大型五輪塔能夠在各大城市安置.也期望家家有座五輪塔早日達成.讓百萬五輪塔吊飾散佈佛世界.讓五輪塔佛光普照佛世界.讓天災能夠減少.讓大眾平安快樂吉祥如意.心想事成.

 

 

 

如何對佛菩薩祈願.如何祈願才有效.可從**可許則許**經書上得知.免費結緣(數量所剩不多索取從速)結緣完畢

對佛菩薩祈願.如何祈願才有效.可從**可許則許**經書上得知.免費結緣(數量所剩不多索取從速)結緣完畢

佛教徒中.有一些人好求靈驗感應.他們認為自己旣已皈依佛門.又有一番修持功夫.凡有所求.佛菩薩就應該**有求必應**滿足他們的願望.然而事實上.卻往往也有未見靈感.反而遭遇不順的情況.因而失去信心.漸漸背離佛教.

探討此種心態.實由未能深明佛理.才會產生退志.有識之士應該知道.個人際遇.乃從多生業力而來.多生業力.非是一時修行便能好轉.家庭環境.則由眷屬共業所感.眷屬共業.非是一人功德所易改變.如果誠心學佛.遭遇反而拂逆.當知若非學佛功德.情況也許更慘.

**因緣果報**之間的關係.並非只論一時.也非只論一事.多生因緣.千頭萬緒.曲折滋蔓.交互揉合.又如移花接木.變幻風雲.*果報*自然發生變化.因此.我們不能僅憑短視的眼光瑞直判斷.

如何對佛菩薩祈願.如何祈願才有效.都可以從此書得到答案.如慾索取此經書.及一個五輪塔吊飾.請隱密告知姓名寄送地址郵遞區號.如數量多請告知原由.感謝你

淨空法師:千萬不要毀謗密宗

淨空法師:千萬不要毀謗密宗

作者:淨空法師 發佈時間: 2010/12/09

禪宗乃至於密宗都是佛傳下來的,你毀謗它,就是毀謗三寶,這個就犯戒。菩薩戒裡頭自讚毀他,自己讚歎自己,誹謗別人,這是重戒。在梵網戒裡面是輕戒;在瑜伽戒本里面是重戒,是列在第一條重戒,這個是絕對不許可的。

就好像一個大學一樣,大學裡面有許許多多科系,我學我這個科系特別讚歎,不同科系的人我都毀謗他,這個可以嗎?這個不可以呀!所以要認清楚佛家的宗派法門,就像學校的科系、院係不相同是一樣的道理,任何一個科係都能夠圓滿成佛,只是他所修行的方法、手段不相同,方向、目標是不變的,這是大家要好好的記住,要認識清楚。不要一面學佛,一面在毀謗三寶,你所修的功德跟你造的罪業抵消掉,甚至於還抵不過;我們修的功德少,造的罪業太重,抵不過!抵不過,將來的果報都在三途,這非常可怕。往往自己造極重之罪,自己並不覺得,並不知道;知道你就不會造了。那麼應該用什麼態度對不同的宗派法門呢?要讚歎。你看看《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菩薩,每一個人修學的法門不一樣。善財童子去參訪,這一些善知識接見,對於自己修學的法門非常謙虛,都讚嘆別人,都是說我自己善根淺薄,能力薄弱,我只知道修學這一個法門,我比不上他們那一些大菩薩們,他們智慧、德能都超過我。這是自己謙虛,讚歎別人,尤其是在不同的道場參學。佛門有一句俗話說: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大家互相讚歎,佛法就興旺了。彼此互相毀謗,這個不但是不能興佛法,實在是滅佛法,讓社會大眾對佛法猜疑,對於佛法輕視,甚至於對佛法不敢接觸。甲毀謗乙,乙毀謗甲,旁邊的人在那裡聽到,我到底學哪一個好呢?這一想,你們都不是好東西,算了,我都不學了。這是破壞眾生的法身慧命,造這個重業,往往自己不知道。

問:弟子修學密宗,發現有許多學習淨宗的同修,對密宗有很強烈的排斥感,甚至於出言不敬。請問密宗不也是佛陀傳下來的法門嗎?淨宗講念佛往生,而密宗也講念六字大明咒可以往生。為什麼人們有那麼大的分別心?

答:這個問題提得很好。凡是有分別執著的都不能往生,為什麼?往生的條件,經上講得很清楚,心淨則佛土淨。我們念這句阿彌陀佛的名號,目的就是要把清淨心念出來,把煩惱習氣念掉。

昨天我們在《華嚴經》上講到的,夏威夷古老的傳統,清潔心地穢垢的方法,是用「我愛你、謝謝」,永遠不斷的對一切人事物,都用這種心態,把煩惱習氣漸漸就洗乾淨。
佛法裡面這句阿彌陀佛比它這句話更管用,更有效果。所以法門都是佛傳的,《金剛經》上說得很好,「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八萬四千法門我們只能選一種學習。

選擇的標準必須要看自己的根性,根性利的可以修學一切大乘法門,根性普通的最好學念佛法門,非常可靠。所以對於不同的法門要尊敬,不能夠排斥、不能夠毀謗,毀謗那就是謗佛,排斥就是排斥正法,這非常重要。

我的接引老師是章嘉大師,這是密宗的大德,我跟他三年,他沒傳給我密法,他認為我的條件不夠,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這是真正的密宗大德。他是個小學程度,你要把博士班的課程教給他,那他怎麼受得了?他受不了。

所以章嘉大師教我,第一個認識釋迦牟尼佛,第二個依戒律奠定修學的基礎,這都是很如法的,以後看大乘經是這麼講法的。密是建立在顯的基礎上,沒有顯教的基礎不能學密。

所以藏傳密法,現在我不曉得,章嘉大師以前告訴我,先學顯教,期限是十年,還經過考試,考試及格,它有個學位叫格西,拿到格西學位之後才可以接受密法的承傳,可見得那是如法的。如果我們顯教沒有基礎,密教真的是困難。總的來講,八萬四千法門都是依覺正淨入門,沒有例外的,走到最後就是三門。

我們知道禪宗、淨宗走覺門,覺而不迷,這是什麼人?上上根人,這不是普通人。第二種那佔大多數,這是中等人,學教大開圓解,這正門,正知正見,從這個門成佛的。
第三個就是修淨;換句話說,你不是上上根學教也有困難,教的經典太多,像讀書上學一樣,你從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很長的時間。
第三個修清淨心,這個門叫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專修清淨心的這兩個宗派,是密宗跟淨土宗,這兩宗都是修清淨心的。但是密比淨高,為什麼呢?淨它離一切染污,避開得清淨心,是用這個方法;密不必,不必避開,在不清淨的環境裡面修清淨心,這個高!所以這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密裡面有淺深不一樣,那是甚深的密法。

所以密宗裡頭有修雙身的,在淫欲裡面斷淫欲,你有沒有這個本事?沒有這個本事你墮地獄,有這個本事成佛道。
所以密宗的清淨它沒有當中的,就是一個最高的,一個就是墮地獄。它不像淨土,淨土是染污的我避開,我修清淨的,這個對於中下根性有大利益。密宗對中下根性沒有利益,中下根性要是學密的話,肯定是墮三途,這個我們知道。

但是密宗是最高的法。在經上我們學經教,我們了解,佛確實是這樣說,不修密法不能成佛。

什麼人才真正是密宗正科的學生?明心見性的人,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初住以上的菩薩,他們要開始學密。為什麼?他禁得起考驗,他三輪體空,他是妄想分別執著全放下,所以他能夠隨緣而不攀緣。

隨緣是什麼境界都能隨順,不失清淨心,也就是說他不會起心動念,這是真密,這不是假的;你還會起心動念這個不行。
修淨土,修淨土帶業往生,只能生凡聖同居土,這個諸位要曉得。往上去的方便土、實報土,那個業就是越帶越少,很稀薄,這個道理不能夠不懂。

所以我們對於世尊所說的一切法門,連小乘法門,我們都是無比的恭敬讚歎。
他一種方法度一類根性的人,都是善法、都是正法,不可以排斥、不可以毀謗、不可以輕視。學佛要學五十三參,學善財童子,你看五十三位善知識代表五十三個不同的法門,善財是修念佛法門,除念佛法門之外,所有一切法門他恭敬、禮拜、供養、讚歎,沒有一個法門他排斥的,沒有一個法門他不恭敬的,所以這是我們必須要學習的。

說到這裡,不但是佛門裡面所有的法門要恭敬,我們這些年來在國際上團結宗教,我們對於任何宗教都尊敬、都禮拜,任何宗教的經典我都認真去讀誦。深深體會到那都是佛菩薩應化在這個世間,對不同根性的人開出不同的法門,所以一切宗教,都在八萬四千法門之內,不在外,八萬四千是個圓滿的大數。
問:不少漢地居士對藏傳密宗的非議很大,他們引用《楞嚴經》,對四皈依、喇嘛喝酒吃肉或打著雙修旗號騙色的行為,直接斥為邪魔歪道,全盤否定了藏傳密宗。請問藏傳密宗到底是真正的藏傳佛教,還是他自己的本土宗教?

答:藏傳佛教是從印度傳過去的。佛法,諸位一定要知道,佛沒有定法可說,佛法永遠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古印度跟藏傳土著,他本土裡頭有些神道教,所以佛教這個教學非常高明,他不排斥,他不否定別人,他能夠把它圓融貫通,所以稱之為密,

這個密是神密。佛教學本身講密是深密,這個道理太深了,不是一般人能懂的,所以稱深密。
在藏傳裡確實深密之外它還有神祕,為什麼?古印度這些神教,像婆羅門教這些教統統融會在一起,而佛給它做新的解釋、新的教義,真的把他們都變成佛教,這很高明,不排斥他,教他覺悟。

所以佛是覺悟的意思。覺,不迷就是佛教;迷,不覺那就是迷信的一種神道教,這是土著的宗教。
道理一定要清楚、要明了,藏傳的教是佛傳的,這宗是佛教正規的一個宗派,而且是屬於高級宗教。
為什麼?你看《華嚴經》講到四種無礙,「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最高的是講到事事無礙。如果他沒有這個境界,他要想跟著學,全都墮地獄。
我的老師是密宗的上師,跟藏密是一家,章嘉大師。藏密的承傳是四個喇嘛,現在大家熟知的,只是曉得藏傳的達賴、班禪。另外兩個知道的人不多,但是在從前都知道,只是最近的時候忽略了,以前統統知道。
內蒙、外蒙,內蒙章嘉大師,外蒙哲布尊丹巴,他們這四個四兄弟,都是宗喀巴大師的學生,傳人。章嘉大師尤其是貢獻大,你看在清朝四大喇嘛只有章嘉大師住在北京,常住在朝廷,跟帝王接觸的機會最多,國師!你看看清朝歷史你就曉得。

所以我跟大師三年,我認識他,跟他學的時候他老人家六十五歲,他是六十八歲過世的。我的佛學基礎是他老人家奠定,這是個真正善知識。
他告訴我,我才曉得,密法在佛法裡面,就像學校裡面的博士班一樣,它是最 高的 博士班。你就曉得博士班要什麼人才能修?

要碩士才 能學 博士。你要不是碩士,你說隨便一個人去學密,哪有這種道理?好像我什麼基礎都沒有,我一下就念博士班,這是不可能的,那怎麼會不墮地獄?
所以藏傳佛教先要學顯教十年,他們定的是十年,十年顯教。經過考試及格,及格他有個學位叫格西,拿到格西的學位才能夠學密,這是藏傳密教學習的次第,不是什麼人都能學的。那在真正大乘佛法裡面講學密是什麼時候?我們講很開放的,這個一般的標準初住菩薩。也就是說他已經證得法身,他已經超越十法界,他才有資格。就是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他才事事無礙,才有這個能力。
他還有煩惱習氣沒有放下,譬如說修雙身,修雙身他還有淫欲的念頭,他就墮地獄。

修雙身沒有淫欲的念頭,淫欲從哪裡斷?從淫欲裡頭沒有念頭,這淫欲真斷了。這是什麼人?你能不能做得到?
你做不到你的淫欲要墮地獄,你做到你超越十法界了。所以密宗只有實報莊嚴土跟阿鼻地獄,當中都沒有,你上不去,你就墮下來了。這是老師告訴我的。

所以我們對於密宗是非常尊重,但是什麼?不敢學,真有煩惱習氣。你吃肉他真有貪心,真覺得很好吃,這就墮落;真有這個功夫的人,吃那個跟沒吃一樣。他能夠吃肉,你盛一大碗的狗糞給他吃,他照樣吃,他沒有分別,這是真正的。如果肉吃得很香,擺一碗大糞給他,他就不敢吃,他就是假的。你說這個多麼不容易!

在過去這是《高僧傳》裡面有個故事,也是有個得道之後高僧,他的行跡也就不再講究,但是教學生教得很嚴,持戒很嚴,督促很嚴;他自己也喝酒、也吃肉,也到外面去應酬。
學生不服,不服,他笑笑,好,明天我請你吃肉,你跟我一道去。到第二天叫大家準備畚箕、鋤頭背著去,到山上去挖死人的死屍,挖出來的時候,你們大家吃,我請你們吃。沒有一個人敢吃,他在那裡一塊一塊津津有味,大家呆了。
他說你能像我這樣子,可以;你不能像我這樣子,乖乖持戒,你不要學我。學生服!這個不容易。

所以密是不學密就不能成佛,密是最後一關,你全部要通過。真正是不起心、不動念,不但是沒有分別執著,沒有分別執著是低層的,最高的是不起心、不動念,你才圓滿成就。
現在密宗裡頭這些大德,我們看他的行跡,我們不敢非議,為什麼?不知道他的境界多深,我們只有讚歎密法,決定不批評。

但是我們自己曉得,我們到不了這功夫。他是真的是假的,不要去管它,這裡頭有真的,當然也有假的,我知道有假的,龍蛇混雜。可是我們對他有恭敬心,這自己的德行不虧失!也不會因執著分別造下謗法的惡業! 


 

夫妻臉是模仿來的 洪蘭

為什麼夫妻在一起久了會有夫妻臉?實驗證明,人每天都不停地相互模仿;所以,和好人在一起,壞人也能漸漸改邪歸正。

 

人愈老愈思鄉,今年有位多年不見的同學特地從美國回台灣來過年,我們替她洗塵,也藉此開個同學會。

 

席間,有人指著她跟她先生開玩笑說:你們怎麼愈來愈像了?當年你們結婚時,我覺得好像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現在看看,都差不多了。同學們哄堂大笑,我一方 面驚訝這位同學的心直口快,半個世紀沒改;另一方面也佩服那位同學的先生修養好,沒有拂袖而去。不過經她一說,我環視一下桌面,的確夫妻臉愈來愈多了。這 現象可能的原因是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s)的關係。

 

一九九二年,義大利帕瑪(Parma)的神經科學家在獼 猴的大腦中做單細胞記錄的實驗。有一天,當猴子安靜地坐在椅子上,等待實驗者下一個指示時,實驗室中某個人伸手拿了一個蘋果來吃,這時猴子大腦運動皮質區 的神經元突然活化起來,令實驗者大吃一驚,因為猴子並沒有動,但是牠管動作的運動神經元卻活化了。後來發現,猴子跟人的大腦中都有這種鏡像神經元,我們在 看到別人的動作時,自己大腦做同樣動作的地方也會活化起來,如果不准模仿,社會行為會嚴重受損。這個實驗是令受試者嘴裡咬一根鉛筆,然後請他們判斷別人臉 上的表情。

 

結果他們的表現比沒有咬筆的那一組差了很多,因為嘴裡咬了鉛筆,臉上的肌肉不能動,就不能模仿。當不能模仿時,我們就不能辨識了。

 

實驗顛覆了我們過去的看法,我們以前都認為要先辨識,才能模仿,如果不知道是什麼,怎麼模仿?現在發現不是了。鏡像神經元的運作是自動化的,不需經過意 識,當它在模仿時,它同時送訊號到情緒中心,情緒中心神經元的活化就使我們知道別人臉上表情是什麼了。有人認為自閉症兒童社會功能的缺失,就源自鏡像神經 元系統的喪失功能。

 

現在有愈來愈多實驗顯示人其實是後知後覺。沒有了鏡像神經元的模仿,我們甚至連話都不會聽了。實驗者發現,當我們在聽 別人說話時,大腦前葉運動皮質區管說話的地方也活化起來,好像我知道你在動那些肌肉,所以我知道你在發什麼音,若用跨顱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暫時中斷發音器官神經元的活化時,受試者就分辨不出聽到的音節了。

 

人其實每天 不停的在相互模仿,在改變自己的大腦。夫妻在一起生活久了,相互模仿多了,動作、講話、思想就愈來愈相似了。所以有一個實驗發現,受試者看到一個人的相片 時,可以從一堆相片中相當準確地配對出他的配偶來。夫妻相互影響,所以在用人時,不妨先去打聽這個人的太太品性如何,如果勤儉持家,這個人可以用;如果喜 歡翡翠、鑽石還有金控紅包,這個人就不可以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

 

看到模仿連人的面貌神情都可以改變,不得不佩服古人對典範的重視。我們現在需要積極設立正確典範、匡正社會風氣。當社會的好人愈來愈多時,壞人就自然變好了。

 

(作者為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思八答的智慧

思八答的智慧

問題一:

如果你家附近有一家餐廳,東西又貴又難吃,桌上還爬著蟑螂,你會因為它很近很方便,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光臨嗎?

 

回答:

 你一定會說,這是什麼爛問題,誰那麼笨,花錢買罪受?

可同樣的情況換個場合,自己或許就做類似的蠢事。

不少男女都曾經抱怨過他們的情人或配偶品性不端,三心二意,不負責任。明知在一起沒什麼好的結果,怨恨已經比愛還多,但卻不知道為什麼還是要和他攪和下去,分不了手。說穿了,只是為了不甘,為了習慣,這不也和光臨餐廳一樣?

 

【做人,為什麼要過於執著?!】

 

問題二:

如果你不小心丟掉100塊錢,只知道它好像丟在某個你走過的地方,你會花200塊錢的車費去把那100塊找回來嗎?

 

回答:

 一個超級愚蠢的問題。

是,相似的事情卻在人生中不斷發生。做錯了一件事,明知自己有問題,卻死也不肯認錯,反而花加倍的時間來找藉口,讓別人對自己的印象大打折扣。被人罵了一 句話,卻花了無數時間難過,道理相同。為一件事情發火,不惜損人不利已,不惜血本,不惜時間,只為報復,不也一樣無聊?

 

失去一個人的感情,明知一切已無法挽回,卻還是那麼傷心,而且一傷心就是好幾年,還要藉酒澆愁,形銷骨立。其實這樣一點用也沒有,只是損失更多。

 

【做人,幹嗎為難自己?!】

 

問題三:

你會因為打開報紙發現每天都有車禍,就不敢出門嗎?

 

回答:

 這是個什麼爛問題?當然不會,那叫因噎廢食。

而,有不少人卻曾說:"現在的離婚率那麼高,讓我都不敢談戀愛了。"說得還挺理所當然。也有不少女人看到有關的諸多報道,就對自己的另一半憂心忡忡,這不 也是類似的反應?所謂樂觀,就是得相信:"雖然道路多艱險,我還是那個會平安過馬路的人,只要我小心一點,不必害怕過馬路。"

 

【做人,先要相信自己。】

 

問題四:

你相信每個人隨便都可以成功立業嗎?

回答:

當然不會相信。

但據觀察,有人總是在聽完成功人士絞盡腦汁的建議,比如說,多讀書,多練習之後,問了另一個問題?那不是很難?我們都想在3分鐘內學好英文,在5分鐘內解決所有難題,難道成功是那麼容易的嗎?改變當然是難的。成功只因不怕困難,所以才能出類拔萃。

 

有一次坐在計程車上,聽見司機看到自己前後都是高級車,兀自感嘆:欸,為什麼別人那麼有錢,我的錢這麼難賺?我心血來潮,問他:你認為世上有什麼錢是好賺的?他答不出來,過了半晌才說:好像都是別人的錢比較好賺。

 

其實任何一個成功者都是艱辛取得。我們實在不該抱怨命運。

 

【做人,依靠自己!】

 

問題五:

你認為完全沒有打過籃球的人,可以當很好的籃球教練嗎?

回答:

 當然不可能,外行不可能領導內行。

可是,有許多人,對某個行業完全不了解,只聽到那個行業好**,就馬上開起業來了。

我們看過對穿著沒有任何口味、或根本不在乎穿著的人,夢想卻是開間服裝店;不知道電腦怎麼開機的人,卻想在網上**,結果道聽途說,卻不反省自己是否專業能力不足,只抱怨時不我與。

 

【做人,量力而行。】

 

問題六:

相似但不相同的問題:你是否認為,籃球教練不上籃球場,閉著眼睛也可以主導一場完美的勝利?

回答:

有病啊,當然是不可能的。

可是卻有不少朋友,自己沒有時間打理,卻拼命投資去開服飾店,開咖啡廳,開自己根本不懂的公司,火燒屁股一樣急著把辛苦積儹的積蓄花掉,去當一個稀裡糊塗的投資人。虧的總是比賺的多,卻覺得自己是因為運氣不好,而不是想法出了問題。

 

【做人,記得反省自己面。】

 

問題七:

你寧可永遠後悔,也不願意試一試自己能否轉敗為勝?

回答:

恐怕沒有人會說:對,我就是這樣的孬種吧。

然而,我們卻常常在不該打退堂鼓時拼命打退堂鼓,為了恐懼失敗而不敢嘗試成功. 關穎珊贏得2000年世界花樣滑冰冠軍時的精彩表現為例:她一心想贏得第一名,然而在最後一場比賽前,她的總積分只排名第三位,在最後的自選曲項目上,她 選擇了突破,而不是少出錯。在4分鐘的長曲中,結合了最高難度的三周跳,並且還大膽地連跳了兩次。她也可能會敗得很難看,但是她畢竟成功了。她說:因為 我不想等到失敗,才後悔自己還有潛力沒發揮。

 

有一位成功人士曾說:勝利的希望和有利情況的恢復,往往產生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做人,何妨放手一搏。】

 

問題八:

你的時間無限,長生不老,所以最想做的事,應該無限延期?

回答:

不,傻瓜才會這樣認為。

然而我們卻常說,等我老了,要去環遊世界;等我退休,就要去做想做的事情;等孩子長大了,我就可以……

我們都以為自己有無限的時間與精力。其實我們可以一步一步實現理想,不必在等待中徒耗生命。如果現在就能一步一步努力接近,我們就不會活了半生,卻出現自己最不想看到的結局。

 

【做人,要活在當下。】

 

知恩報恩為先 利人便是利己 – 聖嚴法師

知恩報恩為先

一般凡夫,多多少少都會恩將仇報、過河拆橋。別人對我們有恩,我們卻把他當仇人看,對方不幫我們忙還好,幫了忙之後反而更糟糕,認為沒有幫夠、沒有幫好。

 

因此有人對我說:「師父!我們幫了別人的忙,人家反而對我不好,真的是引狼入室,怎麼辦?」

 

我說:「這很平常,我們自己也許也是如此,只是未曾自覺自省罷了。對方報不報恩,不必放在心上,幫助人就是幫助人,沒有條件,盡其在我就好。對於別人恩將仇報,就把它當成是前世欠了他的果報。施恩於人的時候,目的即已達成,能夠不計較恩將仇報,便能福至心寧了。」

 

可是,如果是自己受了別人的恩,那就一定要知恩、報恩。恩從那裡來?從四面八方來。從小到大,到老死,我們都在接受各種人的幫助與協助,父母、師長、朋友、親戚、同事,以及所有直接、間接與我們產生種種關係的人,都是我們的恩人。

 

曾經有一位年輕人告訴我:「師父!人人都可報父母恩,我沒有恩可報,因為從小父母就把我送給別人領養,我還要報父母什麼恩呢?」

 

告訴他:「生身父母雖然沒有養育你,對你還是有恩。因為母親懷胎十月,而父親與你的關係也是過去無量劫以來結的緣,所以從過去世來看,父母對你都有恩。我 們要飲水思源。這個身體得自於父母,是父母就是父母,要知恩報恩。」此外,只要有人曾經給我們一碗飯、一杯水、一張車票,乃至於僅是一個動作、一句話,幫 我們解決了問題,也都該心存感謝,感謝他對我們的布施。

 

報恩,可以有下列兩種方式:

(一)直接報恩:

誰對你有恩,就報答施恩的人。對父母盡孝養,對師長盡恭敬,對國家盡忠誠,對社會盡責任,對家人盡義務,對友人盡道義,對眾生盡關懷……這些都是直接報恩。

 

(二) 間接報恩:

 別人培養你、護持你、幫你的忙,都是希望你能夠有成就,能夠有利於社會、有利於眾生。你也以同樣的方式培養人、護持人、幫助人,不為自求回饋, 但為報答恩人,便是間接報恩。例如出家人要報施主的恩,就是好好修行幫助眾生,以一切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這就是報施主的恩。施主布施給僧尼,僧尼若拿金 錢還給施主,那就不是報恩了。

 

佛教徒的報恩觀念就是:得到了恩,先回報給對我們有恩的人,要念念不忘地想著他、懷念他;在 適當的時候要表揚他、讚歎他,這是念恩。念了恩之後,更要好好地努力修行來幫助眾生,利益人群。人家如何幫助我,我也要如此助人,而且要付出更多來幫助他 人、回饋社會、影響世人,這就是報恩。

 

利人便是利己

 

一個學佛的人,如果常常想到自己的利益,一定是煩惱重重。如果事事都為自己的利益打算,做任何事都只想到對自己有什麼好處,一定是煩惱很多、非常自私的人﹔對一個非常自私的人,要他沒有煩惱是很難的。

 

們一定要把心量放大、放寬,個人是極其渺小的,因為我們生存的環境與我們的關係密切,從時間上說,跟漫長的歷史相關,跟整個世界,乃至無盡的宇宙、所有的 一切人、一切眾生都息息相關。例如中東發生戰爭,伊拉克入侵、佔領科威特,看起來不過是小小的一個地方發生了戰爭,但是整個世界都受到影響。

 

因此,若從宇宙看個人,便無法自大,若從個人看宇宙,便不能不負責任。我曾聽到有人說:「我這樣微小的一個人,在天地間看起來像芝麻般大,做好做壞,無關緊要。」像這種念頭是不可以有的。

 

經裡記載著一個故事:有一座山林失火了,火勢蔓延整座山,這時候有一隻鳥,很慈悲地想著:「經過這一場大火的延燒,山上所有的動物、眾生都會被燒死,實在 很可憐!」因此牠想去救火,牠飛到大海裡把身上的羽毛打溼,沾著水再飛回山林,把水抖下去救火。用羽毛沾水救山林的大火,比起「杯水車薪」,還要無濟於 事。可是牠化不可能為可能,牠一次次地飛,終於感動了帝釋天。

 

天神說:「這隻鳥真偉大!有這麼大的慈悲心!這些眾生本來都將死的,但是如果我們不救火,這隻鳥最後一定會死掉,為了要救這隻鳥,山林的火一定要熄掉。」

 

結果,雷聲大作,濃雲密布,大雨傾盆而下,森林的大火一下子就被澆熄了。天神救了這隻鳥,這隻鳥也救了整片山林。這隻鳥就是釋迦牟尼佛在過去世中行菩薩道時的一個階段,是釋迦牟尼佛的本生故事。他很慈悲,一心為救眾生,所以最後能夠完成佛果。

 

們學佛的人應該要有這種信心,要盡其可能地做利他的事,要一點、半點地做好事,力量大就多做,力量小就少做,不要以為人微言輕,或抱持與其少做不如不做的 念頭,好事就是好事,不應有大小之分。點點滴滴地做,就會做出大事來。而且別忘了,一個人做好事,還能影響他人做好事,當下沒有,未來一定會有。

 

錢有力的人當然可以像天神一樣,下一場傾盆大雨去救整座山的火,沒錢少力的人也可以學那隻鳥救整座山。山上的眾生尚未成佛,那隻鳥卻最先成佛;釋迦牟尼佛 沒有想到自己的問題,只是想到如何去幫助眾生?如何使眾生脫離苦海?所以釋迦牟尼佛成佛了。因此利人就是利己,利了人才能真正可靠的利己,二者是息息相關 的。

 

當你把家裡的人照顧好、安頓好之後,每一次回家,還有人會跟你吵架嗎?家和萬事興,自己也得到幸福,這不等於是利己 嗎?如果你是個自私鬼,把家裡兒女的零用錢拿去買酒喝、太太的買菜錢拿去賭博,回家時,家裡的人會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你呢?所以若想真正利己,最好先利 人。利人一定更能夠利己,這是顛撲不破的道理。

 

夏壩仁波切:做弟子的標準

不僅善知識需要嚴格的德相,做弟子的也有嚴格的標 準。如果現在不具備,應該修習改善,讓自己逐漸具備這樣的條件。不要認為只要有好師父就行了,因為你能否得到無上正等正覺,不僅是善知識的問題,直接與自 己的修行有很大關係。佛經上有個比喻,醫生給病人非常好的藥方,這些藥一味比一味名貴,一味比一味有效,可是病人卻不肯吃藥,只把藥方藏在口袋裏,這樣的 病人永遠不會好。同樣,我們遇到了如此殊勝、能讓你得到無上正等正覺大覺佛陀果位的善知識,聽聞了顯密合一的無上如來聖法,而且自己也得到了修持圓滿教法 的條件,如果自己不珍惜佛法,不去修行,從何得到聖果呢?因此,要學佛法,得到證悟,不僅僅是善知識的問題,更主要的還是自己。

 

龍樹菩薩在《寶鬘論》中 說:「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救星,只有自己才能徹底地拯救自己;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除了自己之外,沒有任何人能徹底地毀滅自己。」因此,我們不能自做自敵 呀!前面講的善知識是傳授佛法的嚮導,可是有了嚮導還不夠,自己必須一步步地往前邁步,否則不可能到達目的地。這正如想從天津去北京,既問了路,也看了地 圖,指路的人也告訴了你如何走,講得一清二楚,但是你只問路,而不前進,那永遠也到不了北京。同樣,要想成就無上佛果,不僅要聽聞殊勝的教法,還必須要如 實的修行。因此龍樹菩薩說:「我給你指出瞭解脫之道,是否能到達涅槃彼岸,就要看你自己的了。」

 

大家對修煉千萬不要有簡單的想法,就算一個小小的企業,搞 了十幾年,能否成為一個好企業,還得打一個問號,更何況我們所做的這個工程是為瞭解脫生死,徹底斷除所知障和煩惱障,得到至高無上的智慧、慈悲、德能,到 達涅槃聖果彼岸的工程?如果成佛這麼容易就能得到的話,為什麼這麼多人還沒有成佛呢?

 

此外,不要太盼望有什麼奇異的現象。做個好夢就高興 得發瘋,看到什麼離奇的顯相,就以為自己得到了感應,看見佛菩薩又能怎麼樣?如我們不如法修,就是佛祖站在我們面前也愛莫能助。為什麼呢?因為佛不會以個 人的感情和關係把你拉到淨土佛國。如果只想抱著阿彌陀佛的大腿,不修福德和智慧,也不發出離心、菩提心,更不需要性空正見,就像買彩票一樣,想一下子得到 一大筆錢,即使得到也不穩定。

 

淨土法門清楚地講:由上師的加持力,確實可以把你送到佛國,但是結果蓮花不開,你在裏面呆幾千萬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最後福 報享用完了,也沒有看見阿彌陀佛,也沒有聽任何法,像這樣的人多著呢!

 

最近,互聯網上有個人,是漢族人,可能去過西藏。他發表了一些有關 大圓滿的言論,他寫了許多文章,我看了確實不如法,我寫了許多文章破斥他的觀點。為什麼我非要破斥他呢?如果更多的人接受他的觀點,就會給佛教帶來不利的 影響,他說我總是用偏見破斥他。我說我必須對你講清楚,因為我是佛弟子,是藏傳佛教的學習者,有責任和義務保護藏傳佛教的利益,保護釋迦牟尼佛全部教法的 利益。儘管我不是學紅教的,但我也有責任和義務保護紅教的一切利益,對於你的理論,我是用正義的辯理方式把你駁倒。

 

月稱菩薩在《入中觀論》中明確地講: 「不是為了貪圖和嗔恨,完全是為了力爭正確的真理,而對某些有錯誤和偏見的觀點有所傷害,不但不為過失,反而有功德,而且功德無量。」我把這部分譯成漢語 讓他看。他的觀點是大圓滿的智慧是不修自得的。我講既然是不修自得的,那我們不求這樣好的法,為什麼還要天天念經、磕頭呢?他認為只要聽了這個法就能解 脫。我就問他,你有沒有解脫?

 

如果沒有解脫就證明不是聽了就可以立即解脫。因為你已經聽了一年、二年了,為什麼還沒解脫呢?像這樣簡單的想法,暫時可以對 佛法產生一點信心,但是後果不堪設想,以後再有人對他講正法,他就不相信了。我每天在互聯網上至少回答五、六個居士的來信,並對一些有關佛法不確切的解釋 做出完整的解說,因此,我每天夜裏三、四點睡覺。我認為只要對佛法有利就值得,在互聯網上沒有這樣的人不行。

 

我為什麼講這些呢?作為一個合格的佛弟子需要有一定的善根,否則就很容易產生盲修瞎練的現象,甚至走入邪道。

 

那麼作為一名合格的佛弟子,應具備哪些相應的條件呢?在聖天菩薩著的《中觀四百論》中明確提出了作為弟子的標準。他說:「正住具慧,希求為聞器。」這裏提到了三個問題,正住、具慧和希求,作弟子必須具備這三個條件。

 

正住

什麼叫正住?就是站在比較公正的立場,不偏執任何一個教派、宗派、傳承的觀點,只要是正確的佛法,內心就無比恭敬地修煉,這就叫正住,對學習佛法的人來講,這是非常非常關鍵的。

 

去曾有一個婆羅門教的大師,最初他信仰婆羅門教。後來他遇到了佛法,經過研究,發現佛法原來如此殊勝。從此他成為佛教徒,還寫了一個讚頌,讚歎釋迦牟尼 佛。讚頌中講(藏文原文略):「我和婆羅門並無冤仇,與釋迦牟尼佛也不沾親。但誰要是講了正法,我不得不服從他。因此,我就入了佛門,學了佛法。」他還 說:「在無邊無際的六道輪回中,我就像小孩子一樣迷惑、流浪。我究竟該皈依誰呢?誰能做我的引導呢?」他自己回答:「誰能消除內心的一切煩惱,具備一切智 慧、慈悲功德,若我有一點點正義感和正信的話,為什麼不皈依這樣的人呢?」

 

具慧

 

如果不具備智慧就不知道什麼是正法,什麼是邪法,不知道站在哪個立場,也不知道怎麼去修煉,因此,學佛者必須具備一定的智慧。這智慧主要是指鑒別能力,能分別什麼是正,什麼是邪。上面講的親近善知識,若有智慧的話,你就能用此標準來衡量一個上師。

 

希求

 

必須具備希求,如沒有希求,你遇到再好的善知識也不會去求正法。

 

三個叫聞器,即具有聽聞佛法的條件。《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又加上要對法和法師尊重。因為不對法和法師產生尊重的話,就無法修成任何一個法。所以《菩提道次 第廣論》中講:「若如是者可攝為四,謂於其法具大希求,聽聞之時善住其意,於法、法師起大敬重。棄舍惡說,攝取善說。」

 

第一是對佛法有廣大的希求心。

 

第二是聽佛法時,要善住其意,也就是正住。

 

第三是對法和法師起大敬重。

 

第四棄舍惡說,攝取善說,也就是具慧。如果不能分別出惡說和善說,根本就不具備聽法的條件。這四個是佛弟子的合格標準,也就是弟子的德相。如果不具備,就爭取具備,如果已經具備,應生歡喜。 

 

 

慈心觀

佛陀曾說:

    「即使一個人用心找遍十方的任何角落,也找不到一個自己愛他的程度超過愛自己的人。同理,十方所有眾生愛他們自己超過愛別人;因此,願自己得到安樂的人不應傷害別人。」

 

所以,為了推己及人,以及使你的心柔軟、和善,你必須先以下列四種意念來對自己培育慈愛:

一、願我免除危難;

二、願我免除精神的痛苦;

三、願我免除身體的痛苦;

四、願我愉快地自珍自重。

 

若人的心柔軟、和善、寬容以及能為別人著想,他將不難培育對別人的慈愛。因此,你所培育出來對自己的慈愛必須強而有力,這是很重要的。一旦你的心變得柔軟、和善,以及具有對別人的同情心、寬容心之後,就可以開始培育對其他眾生的慈愛。

 

【慈心禪方法】祝福一切眾生遠離危難、遠離精神的痛苦、遠離身體的痛苦與健康快樂

·                                  願我遠離危難

·                                  願我遠離精神的痛苦

·                                  願我遠離身體的痛苦

·                                  願我健康快樂

·                                  願親愛的人如:父母親、兄弟姐妹、親朋好友

·                                  願無好惡感的人如:路上的行人

·                                  願討厭的人

·                                  願東方的一切眾生遠離危難

·                                  願他們遠離精神的痛苦

·                                  願他們遠離身體的痛苦

·                                  願他們健康快樂

·                                  願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

·                                  願一切眾生遠離危難

·                                  願他們遠離精神的痛苦

·                                  願他們遠離身體的痛苦

·                                  願他們健康快樂!

慈心是一種感覺,一種柔和且真心的內心感覺;文字只是用來啟發「慈心感覺」的一種工具。然而,很多人忽略這一重點,常常在修慈心禪時口中唸唸有詞,心裡卻連一絲的感覺也沒有,這樣並不能達到慈心的境界。慈心是一種超越語言的感受,並不是一種東西,它是可欲而不可求的。



 

 

[禪門公案] 饒經八萬劫,未免落空亡

饒經八萬劫,未免落空亡呂洞賓參黃龍禪師

呂洞賓京川人,唐未時三舉不第,在長安某酒樓遇到鍾離權,授以延命術,遊廬山歸宗寺時,把詩書寫在鐘樓壁上:「一日清閒自在身,六神和合報平安;丹田有寶休尋道,對境無心莫問禪。」

 

後來呂洞賓雲遊經黃龍山見有紫雲成蓋,懷疑這裏有異人,這時正值黃龍禪師升座說法,呂洞賓進入法堂聽法,黃龍說:「今日有人竊法,老僧不說了。」

 

呂洞賓便出來禮拜,問:「請問和尚,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內煮山川?」

 

黃龍禪師罵:「這守屍鬼。」

 

呂洞賓說:「爭奈囊中自有長生不死藥。」

 

黃龍禪師說:「饒經八萬劫,未免落空亡。」

 

呂洞賓瞋心大發,飛劍要斬黃龍,(忘了自雲對境無心莫問禪)黃龍禪師以手一指,呂洞賓的劍落地,要再拿卻拿不起來,呂洞賓便禮拜悔過請問佛法,

 

黃龍禪師:「半升鐺內煮山川,即不問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

 

呂洞賓於言下頓契,乃述偈雲:「棄卻飄囊擊碎琴,從今不戀汞中金;自從一見黃龍後,始覺當年錯用心」。

 

 

感想:原來清靜的仙人還有瞋心,聽說有一群仙人在天上坐雲仙遊,下面適逢一女子在河邊洗衣服,無意露出潔白大腿,這群仙人看到了一個一個從雲上掉下來,! 「能駕天上雲,不敵女子裙」真是的, 或許你會問阿羅漢看了會不會掉下來,阿羅漢從厭離而修,看都不想看也!

 

 

[佛教故事] 楊和尚與蛇王菩薩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處深山裡,住了一位楊和尚。 

  這楊和尚是個如法修行、用功精進、深具德行的好僧人。

      打從三十年前楊和尚入山以來,他便很少下山。寺裡,楊和尚每天除了隨眾作務外,平日甚少開口,空餘時間也只管專心禪思、誦經、持戒修行。

      一萬多個日子裡,有多少落葉歸回塵土,有多少飛花化做春泥?  有多少珠露從草地飄上了天,有多少雨霧由天頂落到了河裡?

         山腳下人間紛紛擾攘,驚動不了山上僧人的禪心,人世間的輪轉彷如一場醒不了的夢。紅塵之中,誰能凝視南柯、黃梁一笑?誰能在轉眼一萬多個日子裡,如夢醒時張開雙眼,悠然甦醒?

 

  清晨,山中薄霧初開,天光微明,當第一道陽光照耀在樹葉上銜掛的露水時,也正好是禪房內最後一絲檀煙飄出窗櫺的時候。這天,楊和尚如同往常一樣直身端坐於禪榻上,沈浸在寂淨地輕安法喜中。突然間,山中霧氣所凝結的露水,從屋簷上「咚-」地一聲滴落在地上時,楊和尚在禪定裡生起一個念頭:「該是我下山度化眾生的時候了……

 

  於是,楊和尚星目微啟,慢慢鬆了盤坐的雙腿,經過緩緩地吐納後,便從榻上落了腳跟,推開木門踏出禪房漱洗。禪房外,花木扶疏,遠方靛藍色的山巒正氤氳著一層薄薄嵐煙,似白紗蜿蜒、舖落於群山蔥嶺中。陽光灑落,大地宛如由光與水氣所凝結的彩墨畫。楊和尚掬起一杯由竹筒連接而來的山中冷泉,摸擦雙頰。山間氣溫低涼,冷泉輕輕拂過臉面,著實令人精神一振,神清氣爽。簡單漱洗後,楊和尚挺起身,對著山林深深地吸了幾口氣,隨即便轉身步入禪房,整理衣物,準備收拾下山。

 

  楊和尚的行囊極為簡單,除了三衣缽具,再加上幾件衣物和日常必需品,除此也就沒啥牽掛地可以四處遊化,隨緣行腳。這時,天上白雲已開了大半,鳥鳴也在山林間啾啾迴響,此起彼落,充滿生機,看來,這天正是個遠行的好日子。不料,當楊和尚才到佛殿向佛告了假,扛起肩袋,挺起背脊,打算一腳跨出山門時,突然間,一件令人驚怪的異象發生了。這事,倒讓住山幾十年的楊和尚心生疑怪……

 

  話說,正當楊和尚出門之際,原本明亮的大白天清晨,一時之中竟被大片灰濛濛的烏雲擋住整個山頭,天色倏地暗淡下來。楊和尚抬頭看看天空,更發現濃濃的黑雲不時夾雜著數道閃光,陰霾詭奇;更駭人的是,原本春光明媚的清晨,此刻山頂卻呼呼刮下寒風,一陣冷似一陣,像要穿透皮肉筋骨,令人身體不自主地僵涼起來。陰風亂吹,落葉亂飛,楊和尚的舊衣衫飄飄盪盪,頭上斗笠險些飛走。楊和尚一凝思,知道將有神鬼來臨,於是杵著錫杖,站定等候。不一會兒,山上果然傳來巨大窸窸窣窣聲音,大地震動。楊和尚瞪眼一看,一條巨大無比,約莫數百來尺的青色大蟒,正揚頭吐信地朝楊和尚急急滑來,頃刻天昏地暗,狂風大掃,烏雲密集,雷聲隆隆,這景像該十分恐怖,若是一般人,不即時嚇暈,大概也腿軟攤坐在地。

 

  可楊和尚畢竟是用功修持三十年的好僧,眼見這驚怪之景,那修行功夫自是任運自在,半分不假地神色從容。

 

  「來者何神?」楊和尚見巨蟒在他面前不到十尺處停下後,開口便問。

 

  「我乃蛇王。」巨蟒張開血盆大口回答。

 

  「既是蛇王前來,定有事相告,敢問何事?」楊和尚微微拱手作揖,炯炯有神地朗聲問道。

 

  「和尚有過,我要你還來一疋絹!」蛇王揚起巨大黑青的頭顱,低頭向楊和尚吐信。

 

  「一疋絹 貧僧在山門內一向用功,自信並無任何犯過毀失,蛇王何以向我索絹?」楊和尚全然不畏這條可怕的巨蟒,抬頭詢問,神色堅定。

 

  巨蟒再朝和尚面前滑去,將有如樹幹粗的蛇身圍繞在楊和尚四周:「你在常住確實用功,並無過犯,但你曾在寺裡拿紙一張,包果子寄奉俗家,依時間算來,你該還絹一疋!」

 

  楊和尚粗眉一皺,雙手合十再問:「貧僧可否借問一事?」

 

  蛇王點頭:「請問何事?」

 

  楊和尚問:「貧僧取紙一張,何以需還絹一疋?再者,今天下多有不學道者,許多偽僧胡作非為,全無慚愧,敗壞山門,侵損常住者不知幾何,蛇王何不尋此劣眾,卻獨來扯我索債?」楊和尚揚聲問道。

 

  「哼!當今眾人不好學道,欺偽盜世,胡作亂為,我豈不尋他?這等劣眾,惡行罄竹難書,待他陽世盡了,無常大鬼手執鐵鍊,將他綑手綁腳,推入地獄,屆時豈得容他?我必跟他輜銖對算,絲毫不爽,自作自受,墮地獄受大苦楚。若受罪滿足,罰出人世,做種種苦役償還他人夙債。如你楊和尚今欲入地獄再還,我也不來扯你!」

 

  楊和尚點點頭,再度詢問:「拿紙一張,何以還絹一疋?」

 

  蛇王回答:「昔日靈山會上,我受佛囑咐,教我看顧山門常住之事,我當時對佛發大誓言,願山門內,不論什物諸般乃至毫茅寸草,我當盡力看管守護。是以十方信施所供養物,一一計算,若有侵損常住物資,則我記註簿上日長三分,夜長七分,一日一夜,算計利息,除非此寺毀傾,磚瓦成灰,我才不管。所以,你儘管只取薄紙一張,但對算至今,你該償還一疋絹!」

 

  楊和尚聽到蛇王這麼說,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說道:「善哉蛇王菩薩,倘你今日未加說明,貧僧猶不知己已犯過!……但,蛇王今既現身,貧僧倒希望藉你之口再問一事,你當詳明,以利後世。」

 

  「善哉和尚,就我所知,必當詳說。」

 

  「今日僧道,有身穿好衣,受用好物,此是何因?」楊和尚問道。

 

  「此是他前世為善,布施結緣,修來之福。經云:『慇懃還自受,福報反己當』,雖然如此,卻也不可受福太過,當務求知覺,求佛聖道,早求解脫,切不可倚福受福,當要福中再作福。若今昧卻前因,不進修行,待受盡前世福報,將來必受無量諸苦,所謂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若不自求用功,了福墮落,來日必定披毛戴角還。」

 

  「若有僧人,在山門之中,懈怠墮落,為非做歹,損害常住,毀謗正法,鬥亂壞僧……如此之人又當如何?」

 

  「如此之人,乃昔日如來初成道時,有一等妖魔,心懷恨意,要害佛法,茲此末法,混入僧倫,邪師邪教,破齋食肉,飲酒作樂,佔住庵堂,污穢淨地,自稱佛門弟子。此輩之人,蛇王我稱此等乃光頭百姓,又號魔家眷屬,今日敗害佛門,死墮阿鼻,苦不可言。」

 

  楊和尚再問:「世人得聞佛法,微妙廣大,好僧為道,能度生死,超出輪迴,但今又有一輩人等,受師恩德,不喜為僧,反起邪惡狠心,盡將山門錢米,搬去還俗,甚至娶妻受用,全無慚愧,不信因果,此輩之人又當如何?」

 

  「此輩罪根深厚,福力淺薄,不信出家是解脫道,不知懺悔是安樂行,這等人乃從畜生道來,初轉人身,邪心易熾,正法難知。吾佛法門中所有常住物資,如同官物一般,豈可非法取用,當知佛門道糧,悉是十方信施供養,若無修行,鎮日懶散,勾心計較,如此三心不了,信施難消,何況搬去反俗,娶妻受用?所謂畜髮是生尾,眠妻臥鐵床,有日無常到,追見老閻王,那時我蛇王方才與他算數,打落無間,如箭繫秤錘落水,再無出期!」

 

  楊和尚嘆了口氣,雙手合十,繼續說道:「因果昭然,絲毫不爽,吾今欠紙一張,日久計算,合該當還絹一疋,吾望蛇王菩薩寬待數日,方便我向俗人化緣,以還此債。」

 

  「善哉善哉,楊和尚快須辦此,免作負恩欠債人。」蛇王頻頻頷首,點頭示意後,突然間蛇身上竄,一陣灰煙從蛇王身上散漫開來,才轉眼,蛇王已無蹤影,剎時天空又恢復清早的爽朗,陽光普照,白雲朵朵。

 

  經歷過這場奇遇,楊和尚趕緊回到俗家,化緣 三兩 銀子充做一疋絹的數目歸還常住。至此,楊和尚才又拜別告假,悠然離山。臨行時,楊和尚站在山門外,對空說了一偈:

 

    「日打勤勞夜坐禪 免得伽藍算飯錢     若不依吾言警誡 墮落地獄萬千年」

 

  偈語說完,只見楊和尚足下生風,騰空而去。

 

        正在此時,蛇王菩薩亦遙空回說一偈:

 

   「蛇嶽靈王不可欺 威靈顯應不思議    昔日靈山曾發誓 莖茅寸草盡為持    侵害山門人罪重 偷盜常住禍相隨    不信但觀楊和尚 拿張紙去絹還歸    若不填還常住去 萬劫輪迴沒了期」

 

  …………

 

  嗟夫!藉由上面的故事看來,因果毫釐不爽,常住三寶物資更當戒慎使用,否則,就連楊和尚這等好僧亦無能脫免,更何況吾輩凡夫,豈可不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