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月存檔:1 月 2013

紫晶宮**一天純酥油雙燭(紅)**供燈禮佛拜天公


【品名】:紫晶宮心境(一天純酥油雙燭)9.2*5.5公分(紅黃兩色)提供選擇

【材質】:純酥油

【特點】無煙環保、無異味、無毒害、無污染、火光穩定、持久、燃燒完全。燃燒時散發清淡的天然奶油香草味。每個燃燒24-30小時

如需大批量商品,請您聯繫我們,具體價格另議(廠家直銷)

【供燈功德】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裏面宣講了供燈的十種功德。

1)照世如燈:供燈者生生世世如同世間的明燈,轉生之人也是人中之王,就像上師如意寶一樣慧燈照亮整個世界。

2)肉眼不壞:供燈者肉眼非常明亮,不會變成盲人或者近視眼。

3)得於天眼:供燈者將會獲得五眼中的天眼。

4)善惡智能:供燈者能辨別善法和惡法,懂得一切因果取捨。

5)滅除大暗:供燈者具有超勝的智慧能滅除自他相續中的一切愚癡黑暗。

6)得智能明:供燈者的智慧超群,不受外界的各種誘惑,有辨別取捨的能力。

7)不在暗處:供燈者生生世世不會轉生在邪見或者黑暗的地方,住于光明的殊勝之地。

8)具大福報:供燈者轉生具有大福報的眾生。

9)命終升天:供燈者命終後不會墮入惡趣,而會轉生天界。

10)速證涅磐:供燈者在很快的時間內證得聖者的果位。

紫晶宮出品www.tzyy-jing-gong.com.tw 品質保證. 

 

 

紫晶宮**三天純酥油雙燭(紅.黃)**供燈禮佛拜天公


【品名】:紫晶宮心境(三天純酥油雙燭)6*17.5公分(紅黃兩色)提供選擇

【材質】:純酥油

【特點】無煙環保、無異味、無毒害、無污染、火光穩定、持久、燃燒完全。燃燒時散發清淡的天然奶油香草味。每個燃燒72-80小時

如需大批量商品,請您聯繫我們,具體價格另議(廠家直銷)

【供燈功德】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裏面宣講了供燈的十種功德。

1)照世如燈:供燈者生生世世如同世間的明燈,轉生之人也是人中之王,就像上師如意寶一樣慧燈照亮整個世界。

2)肉眼不壞:供燈者肉眼非常明亮,不會變成盲人或者近視眼。

3)得於天眼:供燈者將會獲得五眼中的天眼。

4)善惡智能:供燈者能辨別善法和惡法,懂得一切因果取捨。

5)滅除大暗:供燈者具有超勝的智慧能滅除自他相續中的一切愚癡黑暗。

6)得智能明:供燈者的智慧超群,不受外界的各種誘惑,有辨別取捨的能力。

7)不在暗處:供燈者生生世世不會轉生在邪見或者黑暗的地方,住于光明的殊勝之地。

8)具大福報:供燈者轉生具有大福報的眾生。

9)命終升天:供燈者命終後不會墮入惡趣,而會轉生天界。

10)速證涅磐:供燈者在很快的時間內證得聖者的果位。

紫晶宮出品www.tzyy-jing-gong.com.tw 品質保證.量大可談 

神奇的嗡阿吽三字明 .


“嗡阿吽”三字明,又稱為金剛誦,是藏密主教金剛總持即普賢王如來的根本咒,代表佛的三密和三身。“嗡”代表佛的身密,白色,化身;“阿”代表佛的口密,紅色,報身;“吽”代表佛的意密,藍色,法身。“嗡阿吽”三字明是充滿人類宇宙的根本法音。

佛部、蓮花部、金剛部的聲密

“嗡”,我們自己心臟跳動,血脈流動的聲音就是“嗡”音。它是宇宙原始生命的根本音,是形而上天部的聲音。它含有無窮無盡的能量,是佛部的聲密,表示佛的聲密。

“阿”,人出母胎,呱呱墜地,開口第一聲就是“阿”音。它是宇宙開闢,萬有生命生髮的根本音,是人與動物諸生命的開口音,具有無邊無際的功能。是密宗阿部的開口音,是蓮花部的聲密。

“吽”,物質世界,天上雷鳴,地下地震,都是“吽”音。它是萬有生命潛藏生髮的根本音。它具有無限無量的生髮功能,是金剛部的聲密。

“嗡阿吽”三字明發音原理

“嗡”,是人體之氣轉向腦部所發之聲。發這種音時,需要用圓型的口腔共鳴器和唇型來表達它,形成一個圓滿的圓形。“嗡”的念誦,可以調和陰陽,使虛症得補,實症得瀉。最低效果,也可以使頭腦清醒,精神振發。如果傷風感冒,連續不斷念此音,可以使頭部發汗,自然而愈。

“阿”,是人體之血轉向心部化而為氣所發之聲,也是氣轉而至喉所發之聲。內聞為無聲之聲,開口即聲。若懂得“阿”音部的妙用,就可以打開身體五脈輪結,同時也可以清理臟腑之間各種宿疾,修之持久,可以體會內臟氣脈震動的效果。

“吽”,氣下降到臍輪則是“吽”字音。藏密特別重視“吽”音,以“吽”音通一切音,表五方佛之心:觀想“吽”字,可以轉“貪嗔癡慢疑”五種煩惱成為光明的佛的五種智慧。懂得以“吽”部音念誦,可以震開脈結,促進新陳代謝,啟發新的生機,最少也可以達到長壽的目的。

 

參考:網路文章

 

印度創古仁波切關於大寶法王的認證 .


問: 據仁波切所說以大寶法王的功德,糾紛最終能化解。但是在紛爭未解決前,大寶法王的弟子們陷入混亂迷惑中。希望白教的長老們,像創古仁波切您這樣的長老,為白教的弟子們解釋,以你的眼光,要如何証明哪一位大寶法王才是真的。 不要到自己死了還不知道自己的上師是哪一位。

答: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是整個教派的的傳承問題,這裡我以一個簡單譬喻來說明,有如桌上有兩蘋果,一真一假,如果我們要充饑,能夠選到真的留下,把假的丟掉,那是非常好的,因為可吃飽。若不幸丟掉真的留下假的,肚子餓可就要苦了。辨認大寶法王的真假也是一樣,後果是非常事關重大,誰有能力來分別哪一位是真的大寶法王,並教導弟子如何分辨!這是我的責任,也是噶舉派的長老及大師們的責任。現在我就要負起這個責任,我要清楚告訴弟子們,哪一位才是真正的大寶法王,應當依止哪一位大寶法王來修行!

目前已經出現兩位大寶法王,一位在西藏,另一位在印度,而我在尼泊爾,以世間法來說這兩位都與我無任何關系。但在修法傳承上我任何時候都在向第16世大寶法王發願和祈禱,希望我內心能清楚地知道哪一位是真的第17世大寶法王?我以清淨心願祈禱及以第16世大寶法王的加持,我本人確定西藏的烏金聽列多傑是第17世大寶法王。這是我個人修持及法王的加持而如此說。我們可以以三個方面來確認誰是真的大寶法王。

第一件事是:有一位伏藏大師秋吉林巴,在他的伏藏裡清楚的記載著以第1到第21世大寶法王的事蹟,包括出生地點、父母名字。依照這本預言書,記載竹普寺的烏金聽列多傑是真正的大寶法王。

第二件事是:過去當我與16世大寶法王在一起時,當法王從西藏到印度時,曾寫下了一封轉世的預言信。到了錫金隆德寺之後,也曾寫下了類似的轉世預言信,這封信是像詩一樣的預言信。這兩封信我都親眼見到。第一封信裡清楚說到西藏的烏金聽列多傑就是第17世大寶法王,第二封在隆德寺所寫,我親眼看過了!裡頭也清楚說明西藏的烏金聽列多傑就是17世大寶法王。

第三件事是:所有藏傳佛教的高僧大德們,如達賴喇嘛、薩迦法王及很多慈悲的修行者都以各自的智慧說出了在西藏的烏金聽列多傑就是第17世大寶法王。

我非常感到慶幸我能得到這些清淨的証據,找到第十七世的大寶法王並且向他祈禱發願,希望大家也發起清淨的願心,並且知道烏金聽列多傑是第十七世大寶法王,清楚地把塑膠蘋果丟掉,拿起真正的蘋果來吃,那會得到很大的利益。

漢傳佛教法事中的孝道思想

古印度的僧團和中國的僧團在生活方式上有很大差異,而不同的生活方式決定了不同的修學形式。佛陀時代,僧眾主要是聽經聞法、靜坐禪修、羯磨布薩與托缽乞食等,沒有固定的寺院生活模式。而佛教傳入漢地後則形成了穩定的寺院生活方式。漢地僧團的修學與印度的僧團相比,有一個明顯的區別,那就是形成了一個嚴密的佛事體系。這些佛事有日常行持的五堂功課,有誦經、念佛、禪修,有佛菩薩聖誕的祝延、上供,有黑白月的誦戒布薩,還有瑜伽焰口、各種懺法、祈願乃至水陸法會等等。這些佛事交叉重疊、互輔互補,構成了寺院日常修學的大部分內容。嚴密的佛事體係是漢傳寺院修學方式的重要特徵。法事活動有多方面的作用,淺的來說,眾生能在殊妙的法事中收攝身口意三業,頤心養性、陶冶情操,將自己熏陶為一個情操雅潔、道德高尚的人;深的說,眾生會因佛事的方便接引而消除業障,悟入佛道,進而擺脫生死煩惱。所以經典中說:“為菩薩時,當作佛事”。除了這兩個作用外,法事活動還有一個特殊價值,就是能起到敦進倫理、淨化民心、和諧社會的作用。例如,漢傳佛教法事活動中蘊藏的孝道思想,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說到孝道,佛教的創始人釋迦世尊就是這方面的典範。釋迦佛原為迦毘羅衛國的太子,他出生不久母親摩耶夫人就過世了。為了報答母親的生育之恩,成道不久的佛陀上升忉利天宮,為母親宣講三世因果、六道苦空、悲濟眾生的佛法思想,摩耶夫人因此得度。佛陀不但對過世的母親極盡孝道,對淨飯父王也不忽視,先派弟子以神通令他慕道,然後說法勸歸佛教。淨飯王去世的時候,佛陀親自扶棺為父王下葬。釋迦世尊的孝行感天動地,無數眾生因此而歸投門下。

釋迦佛除了以身示範孝道,還利用各種場所對弟子們宣講孝行。與弟子們外出遊行,看到路邊一堆枯骨,他立刻起身對著白骨虔誠禮拜,弟子詢問原因,他說這是過去生父母的白骨。接著,佛陀為弟子們講述了父母養育兒女的艱辛不易,說明了不孝之行的因果報應,指出為佛弟子應當孝養父母,報答生育大恩的道理,這就是《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的產生因緣。

目犍連尊者證得阿羅漢果之後,為了營救在世不善而墮落惡道的母親,以自己的神通將飯食送往地獄中,哪知人間的飲食到了那裡就化為火炭不能入口,目犍連悲傷至極,求救世尊。於是佛陀宣說《盂蘭盆經》,為他講述用眾僧威神力量解救父母的辦法。這兩部經都屬於佛教的孝道類經典,是法事活動中用來報答多生父母養育之恩的常用典籍,漢傳佛教中 農曆七月十五日 的“盂蘭盆會”就是從這裡演化而來。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地藏經》被稱為佛教中的孝經之一,《地藏懺》也成為佛教懺法中超度父母的重要法事活動。禀承佛陀遺風,中國的高僧大德也十分孝敬父母師長,從古代大德創立的法事活動中就展現出濃厚的孝道思想。

佛弟子孝敬的途徑有兩條:父母在世時,除了供給生活資料,還要運用善巧方便讓他們學佛敬佛、持齋念佛;父母過世後則以誦經拜懺、修持佛法等功德為他們至誠迴向,令其出離惡道,進而發心自利利他。這在漢傳佛教的法事活動中有著許多的體現。下面,從幾個不同的角度來對漢傳佛教法事活動中的孝道思想進行論述。

 一、漢傳佛教法事中的孝道思想,首先表現在法事所依典籍的直接教導中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在中國流傳千餘年,在中國民眾的生活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每到七月的“報恩法會”,信眾們諷誦最多的經典之一就是它。此經以如來禮拜一堆枯骨為緣起,演繹了一部知恩報恩的故事。佛陀在此經中首先談到了胎兒成長與養育的過程,告訴弟子,母親育子有十大恩德,指出母親在這個過程中十分地艱辛與不易。接著,世尊為弟子宣說了不孝之子的種種行為表現,指出不孝有極大的不善果報;最後告訴大家,學佛之人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的方法。其中,在談到父母養育恩時,用許多語句述說父母恩情的深重:

假使有人,左肩擔父,右肩擔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繞須彌山,經百千劫,血流決踝,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遭饑饉劫​​,為於爹娘,盡其己身,臠割碎壞,猶如微塵,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為於爹娘,手執利刀,剜其眼睛,獻於如來,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為於爹娘,亦以利刀,割其心肝,血流遍地,不辭痛苦,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為於爹娘,百千刀戟,一時刺身,於自身中,左右出入,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為於爹娘,打骨出髓,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為於爹娘,吞熱鐵丸,經百千劫,遍身焦爛,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經文中用了七個假設來說明父母養育恩情的廣大。正是由於父母恩深廣大,為人子女若不孝養父母就會遭受劇苦重報。據《南史》“梁武德郗皇后傳”記載,梁武帝為超度郗氏夫人而修制了《梁皇懺》懺法。武帝夫人郗氏性酷妒,死後化作巨蟒,託夢於武帝,帝制懺法十卷,請僧行懺禮,郗氏化為天人謝帝而去。懺法流行於世稱為“梁皇懺”。元代時,妙覺智等重加校訂審核,形成今天的流通本。懺法主要講述歸命過去六佛、現在釋迦​​牟尼佛及未來世佛彌勒菩薩,懺悔罪業,發願信奉並緻禮諸佛,以除罪生福,濟度亡靈的內容。“梁皇懺”是懺法出現較早的一部,它的內容中有:

佛告阿難:若有眾生,殺害父母,罵辱六親,作是罪者,命終之時,銅狗張口,化十八車,狀如金車,寶蓋在上,一切火焰化為玉女。罪人遙見,心生歡喜:我欲住中!我欲住中!風刀解身,寒極失聲:寧得好火。在車上座,燃火自燒。作是念已,即便命終。揮霍之間,已坐金車。顧瞻玉女,皆捉鐵斧,斬截其身,身上火起,如旋火輪,譬如壯士,屈伸臂傾,直墮阿鼻地獄中。從於上鬲(),如旋火輪,至下鬲際,身遍鬲內,銅狗大吼,囓骨唼髓,獄卒羅剎,捉大鐵叉,叉頭令起,遍體火炎,滿阿鼻城。鐵網雨刀,從毛孔入,化閻羅王,大聲告敕:“癡人獄種,汝在世時,不孝父母,邪慢無道。汝今生處,名阿鼻地獄。汝不知恩,無有慚愧,受大苦惱,為樂不耶?”作是語已,即滅不見。爾時獄卒,复驅罪人,從於下鬲,乃至上鬲,經曆八萬四千鬲中,掠身而過,至鐵網際,一日一夜,爾乃周遍。阿鼻地獄一日一夜,此閻浮提日月歲數六十小劫。如是壽命,盡一大劫。

咬人的銅狗變化為漂亮的寶車,恐怖的火焰幻化為美麗的玉女,即將進入受報的罪人還以為是真實的。而一旦進入地獄之中,火、狗現形,各種刑罰不斷,罪人痛苦不堪卻歷劫不能出離,這都是“殺害父母尊長,罵辱親朋好友”等不孝惡業所導致的懲罰。

在說明了父母恩情重大,如果不孝的罪報後,佛陀還講說了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的辦法,《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中載:

佛告弟子:欲得報恩,為於父母造此經典,是真報得父母恩也。能造一卷,得見一佛;能造十卷,得見十佛;能造百卷,得見百佛;能造千卷,得見千佛;能造萬卷,得見萬佛。是等善人,造經力故,是諸佛等,常來慈護,立使其人,生身父母,得生天上,受諸快樂,離地獄苦。

《盂蘭盆經》中則說:

佛言:……比丘、比丘尼、國王、太子……行孝慈者,皆應為所生現在父母,過去七世父母。於 七月十五日 ,佛歡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飲食,安盂蘭盆中,施十方自恣僧。乞願使現在父母,壽命百年無病,無一切苦惱之患。乃至七世父母,離餓鬼苦,得生人天中,福樂無極。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 七月十五日 ,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

經中說,行孝慈的方法是在每年七月十五僧自恣日的時候,以各種精美飯食供養出家的僧人,以此祈禱過去父母得生人天之中,在世的父母能夠福樂百年。把印造佛經和供養僧眾當作孝敬之道,這是出世角度的孝順方法。

 二、漢傳佛教法事中的孝道思想,表現在唱贊、誦偈和召請中

法事中的讚偈有兩個類型,一是薦亡的,二是延生的。薦亡類的讚偈極多,主要用於超薦死亡的親人,舉例如下:

1、薦宗親贊

門中先祖三代宗親統領大小眾孤魂來赴道場庭聽經聞法脫苦早超升南無生天界菩薩摩訶薩(三遍)

2、目連讚

目連尊者破獄尋娘血盆池內受悲傷度母上天堂逍遙快樂萬古孝名揚南無大孝王菩薩摩訶薩(三遍)

3、梁皇懺贊

天龍人主護世周全師親恩重莫於先奉報在心田眾志虔虔苦到禮三千南無不動地菩薩摩訶薩(三遍)

4、三寶贊

晚課門開薦拔孤魂輩祖彌先亡五姓冤家類八難三途平等俱超濟仗佛光明來受甘露味

5、靈前偈

一更鼓打響高樓世上人間多少愁月照堂前人不見六親骨肉淚交流

(上引諸贊偈出自《禪門日誦》、《梵唄流輝》、《佛教早晚課念誦儀規》等書)

《薦宗親贊》是法事齋主家的父母先亡等來到法事道場,聽經聞法,擺脫苦難。《目連讚》是講述目犍連尊者運用神通救度地獄中母親的故事。《梁皇懺贊》是讚頌父母師長的深情大恩,應該虔誠禮懺奉報。《三寶贊》是祈求過世的各類眾​​生前來接受施食超濟。《靈前偈》傷嘆與過世父母親人的別離。上面所列舉的讚偈中,都是在超度過世父母雙親的法事中常用的內容。類似的還有許多,這裡不再羅列。這些贊偈,詞句簡短,內容精悍,但是內涵卻非常豐富,在法事中會配上大磬、二磬、鐺子、鉿子、小鼓、鐘等法器。誦經法師們虔誠的神態,深沉低緩的唱腔再加上莊嚴的法器聲音,場面極其的肅穆,往往會勾起人們對父母雙親無限的眷念,有時真是催人淚下。

延生的讚偈也有不少,主要是為在世父母親人進行祈福延壽的法事活動中使用,常用的有:

1、元辰贊

佛光注照本命元辰災星退度福星臨九曜保長生運限和平福壽永安寧南無增福壽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2、供天贊

旃檀海岸爐熱名香耶輸子母兩無殃火內得清涼至心今將一炷遍十方

3、藥師贊

藥師佛延壽王光臨水月壇場悲心救苦降禎祥免難消災障懺悔檀那三世罪願祈福壽綿長吉星高照沐恩光如意保安康吉星高照沐恩光如意保安康

4、祝延贊

戒定慧解脫香知見五分真常非青非白亦非黃不生滅露堂堂無根樹下親拈出供養如來法王謝天謝地謝三光報佛恩祝平康謝天謝地謝三光報父母謝師長

(上引諸贊偈出自《禪門日誦》、《梵唄流輝》、《佛教早晚課念誦儀規》等書)

這些都是為父母進行祈福延壽的法事中所用的讚偈,有的是直接為祝延父母長壽、福樂、平安、吉祥的,有的則是在其它節日中祈福時,順帶為父母祈禱的。無論怎樣,都是為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除了超度和延生,佛弟子在拜懺時也少不了代替父母師長懺悔禮佛,如懺法中載:

相與人人,等一痛切,五體投地……奉為有神以來,至於今日,經生父母,歷劫親緣……一切眾生,皈依世間,大慈悲父。

今日起慈悲心……等一痛切,五體投地,至心奉為:國王帝主,土地人民,父母師長,信施檀越……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

今日至心,等一痛切,五體投地,慚愧懺悔,願乞除滅,……又奉為父母師長,求哀懺悔。

(以上見於《梁皇懺》)

引文有三段內容,大致意思都是說要代替父母師長來禮佛懺悔。這實際就是間接為他們求福、消業,也是孝道思想的體現。

召請就是在超度法會中,對孤魂進行召喚祈請的內容。佛教認為人的肉體死後,神識會隨業受報再次輪迴,善業多者​​生善道,惡業多者生惡道。但是,只要在世的人肯誦經念佛,懺悔罪業,過世的人就能夠脫離惡道,得生善途。因此,法事中有許多專門超度過世親人的,如“瑜伽焰口”和每日晚課的內容就是這樣。“瑜伽焰口”是經常用來超度過世雙親的大型法會之一,其中直接關於超度父母的語句有不少:

1、啟告十方……我今眾等,以大慈悲,乘佛神力,召請十方……多生父母,先亡久遠……於此時中,決定降臨,得受如來,上妙法味,清淨甘露,飲食充足。

2、一心召請,懷胎十月,坐草三朝,初欣鸞鳳和鳴,次望熊羆夜夢,奉恭欲唱,吉凶只在片時,璋瓦未分,母子皆歸長夜。嗚呼!花正開時遭急雨,月當明處覆烏雲,如是血湖產難之流,一類孤魂等眾,來受甘露味。

3、一心召請……忤逆雙親,兇惡浮於宇宙……如是冥頑悖逆之流,一類孤魂等眾,來受甘露味。

4、孝子賢孫,義勇忠良志,烈女貞妻,視死如歸去,仗節忘軀,千古留英氣,耿耿靈魂來受甘露味。

5、忤逆爺娘,怨黷天和地……十惡狂魂來受甘露味。

6、大施門開,薦拔孤魂輩,祖彌先亡,五姓冤家類,八難三途,平等俱超濟,仗佛光明來受甘露味。

7、汝諸佛子,汝等各有父母、兄弟、姐妹、妻子、眷屬、善友、親戚,或有事緣,來不得者,汝等佛子,慈悲愛念,各各齎持,飲食、錢財、物等,遞相布施,充足飽滿,無有乏少。

(所引出自《瑜伽焰口施食集要》,金陵刻經處印行)

這些語句是來自於《瑜伽焰口》的內容,基本上都屬於召請的範圍。召請對象包括了父母、孝子賢孫、產難亡者、不孝逆子、十惡狂魂及祖上先亡世俗家庭的各種人員。召請先祖列宗和孝子賢孫人們可以理解,但召請不孝逆子、十惡狂魂則未必人人能夠理解,其實這是更大孝道思想的體現。根據佛法精神,不孝的人死後要墮落種種惡道,受諸般苦煎,本已罪大惡極,若因受苦而再生瞋恨或無明煩惱,就會更增愚癡。在“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菩薩精神和“心包太虛,量週沙界”的大乘胸懷下,為了減少這樣的無明愚癡之人,所以連同他們一起召請超度。

晚殿主要內容是懺悔和施食。施食就是對過世的人進行誦經念咒,以此力量將內心的觀想轉化為鬼神道眾生能夠接收的飲食,從而令他們擺脫飢餓熱惱的狀況。施食也包括了自己過去父母。雖然說出家為僧已經脫離了俗世的家庭,但每天功課的祈禱說明了出家僧人對於俗世父母親人的牽掛和孝敬。

  三、漢傳佛教法事的孝道思想,表現在迴向和祈禱文疏中

迴向又稱為轉向或施向,就是以自己所修的善根功德為過世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穩脫苦,或迴轉給眾生並使自己趨入菩提涅槃。迴向經常用於各種法事圓滿時的結束語中。迴向是佛教慈悲精神和寬廣胸懷的體現,此中蘊含著濃濃的孝道精神。

法事中,早晚殿是份量最重的,每天的早晨、傍晚都要持誦,風雨無阻。早殿主要誦持的是楞嚴咒,在誦完楞嚴咒之後的迴向中,有這樣幾句話:“上來現前清淨眾,諷誦楞嚴秘密咒……三途八難俱離苦,四恩三有盡沾恩;國界安寧兵革銷,風調雨順民安樂”。這個迴向的意思是說前面清淨大眾背誦了法力巨大的“楞嚴神咒”,這裡願將誦經持咒的功德迴轉施向於三途、八難中的所有眾生,願他們都能夠脫離苦海;迴向轉於四恩、三有中的所有人,願他們都能夠均霑修持善法的恩德。此中,“三途”指地獄、惡鬼和畜生;“八難”指地獄難、畜生難、餓鬼難、邊地北鬱單難、生在佛前佛後難、長壽天難、聾盲喑啞難、世智辯聰難;“四恩”指國土恩、父母恩、師長恩和佛恩;“三有”即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明顯的,迴向包括了父母在內的所有有情眾生。

平時念佛或誦經結束,最常用的一種迴向是這幾句話:“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意思是說願意用這念佛或誦經的功德,清淨莊嚴佛陀的國土;上報含攝父母在內四種恩德,下濟包括三途眾生在內的各種有情;所有聽聞參與了的人,都能夠發起殊勝的菩提之心;祈願在此期生命將盡的時候,大家能夠共同的往生到西方極樂淨土。

迴向也是一種佛門弟子必須堅持的修持,當參與者與主法的法師們共同念誦的時候,這種思想就會影響到參與法事的每一個人,他們都會因此而變得孝順師長,敬奉雙親。

祈禱文疏是在法事活動中對法事目的的宣告和祈求,採用說唱的腔調。這種宣告的功能多是起到超度和延生的作用,即使法事的對像不是父母,也通常含有對當世父母乃至多生父母的祝愿,所以也含攝著深厚的孝道思想。

這裡錄抄往生普佛的文疏為例,用以說明文疏的孝道思想。往生普佛功德文疏:

大圓滿覺,應跡十方,心包太虛,量週沙界。

上來今有,三寶證盟,薦亡往生,普佛功德文疏。

所有義文,今對佛前,至誠披宣,大圓鏡中,祈垂朗鑑。
伏以佛天浩蕩,聖凡等受,帡幪法利宏深,幽顯均蒙加被,有求皆應,無感不通,仰叩洪慈,俯垂洞鑑。
爰有一四天下,南贍部洲,中華人
​​民共和國×××省() ×××縣() ×××寺,秉釋迦如來遺教奉行,主修法事功德沙門××
今據× ××市××××××吉向居住,奉佛修因,啟建薦亡生西,普佛道場。孝眷×××,暨領闔家善眷人等。是日沐手焚香,一心皈命:
娑婆教主釋迦文佛,
極樂世界彌陀慈父,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十方常住三寶,
各寶金蓮座下。
願舒紺目,俯鑑丹忱。
切念亡者,難招已往之魂,固知三寶恩深。
展俯提之臂,不施薦拔,曷由解脫!
願仗佛力,定歸蓮邦。
由是恭就×××大雄寶殿,啟建薦亡生西,普佛一堂,仗憑戒德師僧,稱揚彌陀,萬德聖號,虔禮蓮池海會,佛及聖眾,以此功德。
專祈當齋正薦×××之靈,仗彌陀之誓願,及海眾之威德。眾罪消滅,五蘊皆空,不離當念,即生西方;證法身而位登不退,盡未來際以度脫眾萌。
又祈歷劫冤親,等蒙解脫;現在眷屬,咸獲壽康;四恩總報,三有齊資;法界眾生,同圓種智。
謹疏時維:佛歷××××年,歲次××××年××月××日,沙門××暨領諸善信人等,和南具疏。
(
關於各種疏文的收錄有上海佛學書局出版的《疏牒文譜》一書可供參考)
文疏先讚歎了諸佛菩薩、龍天護法的靈感是有求皆應,無感不通。接著述說了啟建超度普佛法事的主法人、道場、齋主以及啟建的因緣。接著列舉了法事所誦持的內容及所贊禮的佛菩薩名稱。然後列出法事所超薦的亡靈姓名,祈禱亡靈滅罪解冤,得生西方。最後,報出普佛法事的具體時間,主法人帶領大眾禮謝結疏。文疏中,在祈禱亡靈滅罪解冤得生西方的後面,有“又祈:歷劫冤親,等蒙解脫;現在眷屬,咸獲壽康;四恩總報,三有齊資;法界眾生,同圓種智”一段內容,意思是祈禱齋主和被超度的人一切冤仇怨結消散,家庭親人增福延壽;祈禱父母等四恩的恩情得到回報,法界所有的有情眾生都能夠得入佛的智慧。這也就是說,無論往生普佛是不是專門為過去的父母所做,只要做了這個普佛,他們總會因此得益。每次普佛都少不了對過世父母的超薦,這也是佛教法事孝道思想無處不在的體現。

通過上述可以知道,漢傳佛教的法事活動中蘊含著深厚的孝道思想。這也就是說,漢傳佛教的法事活動不但具有音樂方面的研究價值,還有社會教化意義的現實作用。從這裡看,近現代以來許多佛教大德深為詬惡的經懺佛事,其實並不是沒有一點兒現實意義。中國佛教的衰敗問題出在人身上,而不是出在經典、懺法、佛事上面,如果真的沒有絲毫價值,古德也不會製作它們。當法事活動成為一部分人的謀生手段時,它的作用就完全改變了,意義也就完全失去了。充分利用它的方便度生作用,發揮它的社會教化功能,法事活動將會是佛教對社會的重要貢獻力量之一。

——轉自《法音》2007年第一期

 

食子略說


食子的製作是西藏特有的傳承,往昔佛陀在印度食子尚未出現。    由於西藏地區食物、水果取得不易,唯一的主食是糌粑(青稞粉);用糌粑(青稞粉)散成一盤獻供既不雅也不莊嚴,於是人們就將糌粑(青稞粉)加上一些奶油和一點點糖,做成較可愛的形狀供佛;因而發展出各式各樣作用不同的食子。    以佛陀的事業而言,「息」、「增」、「懷」、「誅」各有不同的象徵:1、息:以圓形、白色象徵。2、增:以方形、黃色象徵。3、懷:以半圓形、紅色象徵。4、誅:以三角形、黑色象徵。    製作食子的基本形態,因各傳承而有差別。    在本尊法的批註中通常會提到本尊食子的形態和顏色,不過並沒有專門講述食子的書籍,必須從各法門的批註裡去尋找。學做食子的方式,都是透過上師教授,代代相傳下來。    就格魯派來說,上密院和下密院就有很大的不同,而形成主流與非主流,更因不同的上師造就出不同的風格。因此,首先你必須瞭解到,自己所接觸到的是哪一種傳承。         就用途而言食子可分為供養食子、上師食子( ​​又稱本尊食子)、成就食子、一年食子、除障食子。    如「灌頂食子」金剛薩埵與綠度母便不相同,這是用於灌頂時的特殊食子。    成就食子的作用在於主修息、增、懷、誅其中任一種法門,直到食子顯現瑞相。    一年食子通常放在寺院之內,要花二至三天製作,並依於某一個本尊法門,如馬頭明王或是瑪哈嘎拉等等,每天持續修法,為期一年。這種食子威力相當大,在沙拉寺、上密院、下密院等等大寺院中都有這種一年食子。年終除夕時,會將一年食子分裝成一小袋一小袋,並蓋上戳印送給在家眾。食子的威力     若你遭遇到諸如非人幹擾魔障等,都可燃燒這種具有威力的食子,聞其氣味來去除,這是其中的一種用途。    另一種用途是用於氣候方面,在柯盤寺如果你興建房子遇到雨季時節,尤其當天空中一片片烏雲飄過來時;若是不想讓地基給雨水沖毀,拿出你的一年食子燃燒,聽說效果蠻好的!不過如果你只是修了幾天的食子威力並不大。    食子本身並不具有威力,法力是來自修法者本身嚴守三昧耶加上強烈的信心、持咒定力和完備的材料。某一尊者曾說過:「一個人若沒有法力,他的食子做得再大再好吃,都只是粉和水而已。不管念了多少咒語,都只是吽吽佩佩呀呀烏烏的聲音罷了!如同乾涸的河流,毫無生命」。也就是說,食子的法力來自有修行的行者。     食子主要的意義在於累積功德     一方面是供養佛、上師、本尊,另方面是佈施給六道有情,兩者都用於佈施度。    事部、行部、瑜伽部的食子差別不大,外形大部分是圓形,顏色是白色,成份包含三甜(白糖、蜂蜜、砂糖),加上三白(奶油、牛奶、乳酪)。    無上瑜伽部密續的本尊食子,形狀差異較大,顏色都是以紅色為主。成份是三甜三白加上內供等。如果你的食子想要放置許多天,則不要加水。如果只是擺幾天而已,奶油不要改成水。    袞卻格西曾經說:「食子的藏音『多瑪』,『多』是摧毀之意,摧毀貪著的我執。『瑪』是母親之意,亦即積累功德之母。藉由食子供養諸佛、菩薩、本尊,並佈施給一切有情;因而累積無量的功德」;能不能摧毀我執,則須觀照自己的心。    如果你不是主修本尊,不妨以餅乾、水果、蛋糕來當做食子獻供,也相當好。很多格西、行者也都以餅乾來替代。
  

[星雲說偈] 與人從事

欺誑師長,受法不敬;
無疑悔處,令他疑悔。

求大乘者,訶罵誹謗;
以諂曲心,與人從事。
──《大寶積經》

這一段偈頌,主要是告訴我們與師長、同學,以及同事、朋友的相處之道。

「欺誑師長,受法不敬」,一個人不論修學佛法,或者學習世間的知識、技能,最忌諱的是欺誑師長。在師長的面前應該誠實以對,如果害怕被人怨怪,而用種種謊言來掩飾自己的過失,這樣的罪過是很嚴重的。

得到了老師的指導,要心生感謝,因為他幫我們去疑解惑。但也有不少人不但不接受老師的開示或意見,反而心生反感,不以為然,不管老師講什麼,他還是有很多的想法、意見,以這樣的心態來求法,是不會有收獲的。即使在社會上,不管你是什麼階層的人,與朋友長官相處,不尊重對方,不肯接受別人的意見,自己也無法得到他人的利益。

「無疑悔處,令他疑悔」,這句話是告訴我們,做人處世要能給人信心。例如,有的人待人接物,明明很簡單的問題,他都要故弄玄虛,讓人感到疑惑、懊悔;你做了一件事,好不好他也不說,就是故意讓你不曉得他的想法,還要製造一個問題讓你去猜疑,這樣的人就不會是一個善友了。

「求大乘者,訶罵誹謗」,有人發願學習大乘菩薩道,發心利益他人、幫助社會,這是一件好事,旁邊的人不但不給予鼓勵、讚美,反而還給他呵罵誹謗:「哎呀!你自己吃飯都有困難了,怎麼還要去幫助別人?」「你算什麼東西,你能替社會國家做什麼嗎?」像這樣,對發大乘心的人批評、辱罵、毀謗,也是很有罪過的。一個真正有力量的人,遇到他人行善,是會助長他人一臂之力,而不是潑人一盆冷水。

「以諂曲心,與人從事」,與人相處,應該直心、真心以對,而不是用諂曲的心來迎合對方,這是不應當,也不是學佛者該有的態度。

我們必須遠離以上四種過失,自己的道德人格才能日有所增長,大寶積經的這幾句經文,值得我們深思。

 

阿彌陀佛四字是個最大的秘密

南懷瑾:阿彌陀佛四字是個最大的秘密

  現在,貢獻大家念佛的法門,也就是習慣所稱的淨土法門。

  我們一千多年來,所流傳淨土宗的念佛法門,到了近代幾百年來,大多都是採用持名念佛的途徑,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持名念佛。阿彌陀佛是佛的名號。南無是皈依的意思,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不須我來饒舌多談。南無兩個字,要念成 namo。但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有一點須要注意,不可以念成(o)彌陀佛,要念(a)彌陀佛

  阿(a)是開口音,嘴巴張開,在喉部、胸部發音。

  這個 (a)”字門,也就是密集的陀羅尼”——總持法門之一。密乘修法中,具有字門的觀想和念誦法。字是梵文字母的生發音聲,是一切眾生的開口音。

  所有佛經,大都從梵文翻譯過來。梵文的真言咒語,有三個根本咒音,也就是普賢如來現身金剛薩埵的根本咒。

  這三個字是(ong)”“(a)” “(hong)

  簡略的說:

  (ong)”的意義是:永恆常住,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遍滿法界。

  (a)”是無量無邊,無際無盡,生生不息,開發光明。

  (hong)是無邊威德,無漏果圓,無上成就,迅速成就。

  如果念成(o)彌陀佛,就有偏差了。哦(o)的發音是嘴部收縮成為一小圈,單從喉部(生死輪)所發出的聲音,是輪回的音,輪回音是下沉的。所以不可以念成(o)彌陀佛,必須要規規矩矩念出(a)彌陀佛的清朗音聲。

  一切眾生,既有生命,首先發音的一定是(a)”。它是開發的,上揚的,示現生命的生生不息。例如嬰兒所發的第一聲,以及開始學說話.都是 (a)”的發音。至於(o)”音是沉沒的,向下的,甚至可以說是沉墮的音聲。即如念唱華嚴字母的梵音,起腔由(a)”字開端,到字完結,便是咒音的聲明內義。

  持名念佛的法門,如果只念阿彌陀佛四個字也就夠了。人在臨命終時,氣息將絕,這四個字也念不出來時,就系心一緣,……”也就夠了.絕對夠了! 我說此話,絕對負責任,如果錯了,我願下地獄。但千萬記住,系心一緣在阿彌陀佛的這個(a)”字。甚至這一聲也來不及念,念不出聲了,就要斷氣了,那就不要出聲,只要憶念就夠了。阿彌陀佛這四個字,就是一個大秘密。

  在梵文中的含義,包含了:無量、無邊、無際、無限、空、大、清淨等等,很多的意思。總之,是一切眾生的生發音,是開口音。

  是時間、壽命、無限的延長、延伸、連續綿遠.無盡止的延續、伸展。

  是光明,無限的光明,乖量的光明,無邊無際、無盡的光明.大而無外,小而無內。

  因為阿彌陀這三個字的意思,無法用少數幾個中文字表達出來,於是就照梵文名號譯音。根據巴厘文的發音,或根據後期的梵文發音,對於阿彌陀的:字,就念成的字音。

  總之,阿彌陀即是無量壽、無量光。這便是一個大秘密。光和壽,代表空間和時間。阿彌陀即包括了無量美好的、殊勝的時問與空間。一切物理世界,三千大千世界都有生滅,只有時間、空間——光壽無量,沒有生滅。它充滿了法界,盡法界、遍虛空,無處沒有光。白色白光,紅色紅光,黃色黃光,藍色藍光。黑色的也有光。雖然說:現代的光學常識.把光與色加以界說,白是融射一切光的表色,黑是隱役一切光的表色。其實,黑只是不反射光的相,它同為光之體所含攝。五彩、七彩、多彩的光,只因光波長短的不同,它所顯示的表相——光色即有不同。而光是無所不在,無所滅處的。所以說盡虛空,遍法界,無不在佛光普照之中。但虛空無盡,法界無窮。諸佛性光,也無窮盡。

  無量壽、無量光的阿彌陀佛,他究竟在哪里?我們的身心內外,無所不在,處處都在。那麼,那光從哪里來?從跟見的電燈光而言,它是從電能發生的,而電能是從宇宙間的能源而來的。但又從何而來呢?最初最初的能,不是物理的,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自性光所感發的。所以阿彌陀佛無量壽光,即是我們的自性心光。念南無阿彌陀佛,自性心光就出現了。並且光與音聲都同時遍滿。心光通於佛性,佛性自在心光。

  光有很多層次,有很深奧的內涵,隨便介紹出來,在有些學習密宗的人看來,是一項很嚴重的事。但在我的觀念中,密宗與顯教本無差別,無所謂密與不密。一切都就公諸世人。是天下的公道,有利於人的,不應該保守什麼秘密。如果另有秘密,而不可傳,豈非佛法也有藏私嗎?既然不能公開,尚須藏密,則此秘密何以值得相信?大公無私的道,不屬於我之所有,也不屬於任何人所應該秘密擁有的。這就好比空氣、陽光,人人都有權分享,應該獲得。所以不管顯密,只要有益人群的,凡是所知的,都可以付出,一切都佈施,一切都供養,不必藏為己有。真的秘密,秘密在每一位自己的身心中。所以雲門禪師說:我有一寶,秘在形山。

  光有子光、母光。凡有相的光明,都是子光。眼前的燈不是物理世界的子光。假如將燈熄了,一片黑暗,黑暗也沒有什麼可怕的。在電燈光中念佛,燈熄了,就在黑暗中,照念下去。念久了,自性心光發出,與阿彌陀佛的無量壽光融接了,在黑暗中也自發現光明照耀,這種境界,不是想像所得。

  要知道,我們人類是在白天的日光中才能看見東西的生物。在這個世界中,有比人類更多的眾生,在白天日光的強度下,看不見東西的眾生,更多的不知其數。如蝙蝠、貓頭鷹、蟲孚等等,有的反而要在黯淡的光線下才能看得見東西。他們都在黑夜才出來活動,它們有的看見日光,反而受不了,甚至會導致死亡。各各眾生的業力不同,感光就不同。所以阿彌陀佛也在它們中間放出各各感應不同的光。大家須要懂得這個秘要,才可了知佛的慈悲廣大心願。

  當你念佛,念到光明現前的時候,不要執著它就是勝境。這種光明還是子光,不是母光。到了一念不生,清淨圓明,既無所謂光,也無所謂不光,自性心光現前,方可與阿彌陀佛的心光相接了。如果你在念佛時,見到有相的光明,便以為是阿彌陀佛放出光來接引你了,那就未免太小器了。那你拿四十元買一支手電筒,輕輕用手指一按,就會發出光亮.豈非比念佛打坐要便宜得多!總之,有相光明,還是子光。換言之,它是母光的反映。有些人在靜坐中,發現了光,就很高興,認為自己有功夫,有道行了,這才是傻瓜。豈不聞佛在《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屬虛妄。所以必須了知,那是子光,不是母光。

  那麼這類的有相光明好不好呢?不執著就好,執著了就不好。如果不執著、不著相,那有相的光明,與自性心光便自漸漸融會一體。如果執著了,便落在生滅妄緣中,那就不好了。所以說,持名念佛,如果能體會到佛號無量壽光的涵義,那就更好。再說持名念佛的法門,也即通於普賢如來和觀自在菩薩的大光明藏的法門,光壽無量,無所在而無所不在。

  再說持名念佛的三種方法:

  一出聲念佛
       
  念(na)(mo)(a)(mi)(tuo)(fo)”字字要發音清楚,可以大聲念出,但不要只在喉嚨嘶叫,心裏卻在打妄想。要由喉嚨以下的胸腔發音。由丹田的氣,連接上來發聲,一口氣念下去,念到氣接不上來時,閉上嘴巴,不要用任何特別呼吸的方法,只任其自然,聽任鼻子自然呼吸。此時心中沒有雜想,片刻之間,非常清淨,既不造妄想業,也不動祈求心。這樣一口氣,一口氣的念去,心氣合一,心念合一,便得大利。如果念到聲光合一,也不必志得意滿,此中道理已如前面所說,不必多講了。

  二、微聲念佛。

  雖然還是一口氣,一口氣的念,但旁人聽不太清楚,只是自己耳根反聞內聽,一字一句的清晰念去。

  大聲念或微聲念,都要一字一句,清清楚楚。最好耳根不要分昕外界的聽音。在念佛中間,縱有一個雜念,要立即自淨其意,要以念佛之念來遮斷一切雜念,專心注意在返聞內聽上,雜念自然中止不生。念到六根不受外界影響,念念是佛,這樣也就是合于觀世音菩薩返聞聞白性的法門,同時也可進人大勢至菩薩淨念相繼的念佛境界。

  如此念去,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直念下去,當然沒有不成就的。如是修去,在活著的時候,身體鍵康,百病消除。一旦臨命終時,可以不麻煩自己,也不拖累別人,那便恭喜自在了。

  三、瑜伽念佛。
     
  持名念佛是出聲念佛,要聲氣合一。瑜伽念佛,是意念合一,達到如《楞嚴經》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所講:淨念相繼的境界。這也就是心心念佛的法門。如活在世間,能修到淨念相繼,將來臨命終時,往生淨土,必然成就。

   所謂淨念相繼,就是由持名念佛或觀想念佛,而到達隨時隨地,念念在佛念之中。這種瑜伽念佛,最初正如白居易的詩倡所說:坐也阿彌陀,行也阿彌陀,縱使忙似箭,還是阿彌陀。隨時都念念在阿彌陀佛。平常一般人說,現在是超音速的時代,一切都講究快,講究速度。所以許多人都說,我太忙了,工作太緊張了,沒有辦法念佛。聽來好像蠻有道理,但是忙到極點,也不會像射出去的箭,發出去的**那麼急速吧。縱然忙到這個地步,身忙心不忙,能夠做到還是一念在阿彌陀佛上,必定成就無疑。

  如此隨時隨地念下去,漸漸的念也念不起來了。只是一片清明,了無雜念的閒心。也許有人認為這是業重障深,念佛念不起來了,其實並不一定。有的正是到了淨念境界。清淨現前。這樣身心清淨,突然斷念,既無過去心,也無未來心,現前一念清明,佛也沒有,念也不生,清淨現前,正是淨念。此時保持身心一片,了了常知,任運自在,這樣就是淨念相繼了。然後一旦身心解脫,當然淨土現前,絕對不會不成就的。如果在淨念中,了了常知,既不昏沉,也不散亂,頓然定住似的,你就讓他多定一會,更好,試看五百羅漢的造相,各個不同,有的正在掏耳垢,有的正在捏腳,他就如此地入定不動了。佛國禪師偈雲:有時且念十方佛,無事閑觀一片心。諸位若能念到如此境界,當然無不成就念佛三昧。我當隨喜,我當歸向,暫且講到這裏為止,講太久了,謝謝諸位,同聲念佛,回向淨土。

 

甚深內義之“五蘊與五大的本質”

我們之所以用“祖古”的字來代表一個有垢染惑迷的轉世是因為如之前我們所曾說過的,根本佛性乃是清淨無染,遍滿一切眾生的。我們有了一個所謂的色身,它由五大與五蘊結合而成。而五大與五蘊的本質正是五佛與五智,只是我們未能認知此點,而隨著根本上應為五佛與五智的五大與五蘊投射心影,製造痛苦。因此這就是指它為錯誤、惑迷的整個概念,而這也是指凡夫的投生乃是一個有垢染痴迷的轉世之意。

  

    心的本質乃是不可捉摸,無堅實的實體存在,且由無始以來即清淨無染的。它以無上究竟證悟的金剛持(藏語多傑羌)為表徵。此完全清淨無染的心,具化身無數的度眾力量,它是法身,也是金剛持化現的五方佛。在五佛部中,五佛有五眷屬(佛母),她們是究竟證悟,也就是金剛持果位的化現。

 

 

再談到我們自己。我們身體中最主要的氣脈非中脈莫屬,而最重要的氣便是命氣。這兩樣東西的作用正如普賢王如來與其佛母一樣,一陰一陽。這是一種表徵,當你真正了悟時,便能了解其並非如我們所看到的表像那樣了。除了氣與輪脈外,我們還有五大與五蘊。若我們的心清淨無染,沒有惑迷時,則五蘊便是五佛,而五大則是五佛母。這是五蘊與五大的本質。

 

 

當胎兒出生時,他的身體便已發實完整,擁有手、腳、身、眼、耳等等。我們可明顯的看出五大在胎兒身上的作用,令其發實成長。當具足五蘊與五大的胎兒在落地的那一剎那,五佛與五佛母也跟著同時出生。身體的出生以及五蘊和五大的作用,相對於五佛與五佛母的顯現與悟證是合一不分的。“祖古”,或又稱大再來人就是這樣的的轉世。雖然五佛與五佛母已降世,但眾生的心卻被遮障,無法認出此點,而仍以五蘊和五大相待。由於心的遮障使得我們成為凡夫、成為一個帶染污痴迷的再來人。

 

 

我們都是偉者的轉世,只是未能認識或了悟存在於自身之內的五蘊和五大等的重要性和清淨性罷了。由此我們了解到身邊有一位法友(此處指的是上師)確實是件相當可貴的事。法友是指一個,不管當前我們的心多麼無明,多麼無法認清自身即佛,而仍能為我們啟開心性,讓我們了知自身即是諸佛壇城的人。此友告訴我們眾生之所以無法認知此點乃是由於心障所致,因而傳授我們對治的方法,以消除此等障礙。藉此法門,我們精進去做,最後一定可以認識自己的潛能和價值。在修行的過程中,我們會越來越認清自己以及自己身體上的清淨和珍貴性。

 

 

當我們越能對眾生髮露慈悲心時,便越能看​​清眾生的痴迷。眾生的惑迷導致他們終日汲汲營謀逐欲,完全僅從事對己有利的事。這種只管自身,不顧他人的結果令眾生更加深陷災難和痛苦中而不覺。了解這點後,我們便能自然而然對眾生生起一種愛心。此外,當我們對自己所具有的本質、功德漸漸有所認識後,便會學習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此時,我們除了已表現的愛心外,還會再對眾生生起一種真正的慈悲。也就是若我們能了解眾生由於不識佛性而不斷造業,產生痛苦時,便會對他們發露出真正的慈悲心。

 

 

今天我們講到了身體的形成以及投胎的過程,我想不會太難了解吧!我也稍為提到了氣脈的形成。氣脈在梵文裡稱為“那迪”,藏文則叫“乍”。明天我們要特別講到氣脈有組織。再隔一天,則是有關氣的東西,之後再談到明點。我們每一天都有一個特別的主題。一般來說,“甚深內義”的教法共有十一章,它談到了我們的內、外以及其他方面的組織系統。我們不會特別去注重哪個章節,但會每天開示一個主題,讓大家了解外在的肉身和內在氣、脈、明點等的運行和作用。我們將以此方式來學習整個脈絡組織。

 

自身即本尊壇城


這是一個清淨與不淨的例子。有時我們會猜誰已證悟而誰還未;我們無法說證悟的人(或佛)在哪裡,因為他們的化現不是常常那麼明顯。他們可以化現不同身份、不同階級、不同性別的人。不僅我們無法知道誰已證覺而誰仍未,事實上,我們連自己本具的開悟種子也無法認知。由於我們還未悟到自己是誰,又如何能期待自己去了解別人是什麼。對自己的業障有深切的了解,我們便不要去分別判斷誰悟,誰又無悟。但一如密乘的法門所教,因為我們還未完全開展出了解他人的能力,因此我們對每個人都要具有“聖觀”。

 

只要我們還不具備此種能力,開悟者(或佛)便無所不在,只是我們不知不覺而已,因此具備聖觀非常重要。密法開示道,不僅對別人以聖觀相待非常重要,我們還要恭敬的禮敬他們。藏文中的“洽擦”意為頂禮,表示對我們自己內在由於業障而無法見到的本尊恭敬頂禮。因此我們對自己要自重,因為事實上,我們自己就是本尊壇城。

 

同時,當我們在做心靈供養的觀想時,它不只是一個心靈上的遊戲或幻想而已。老修行者應該對由自身化出許多供養天女的觀想不致感到陌生才對,通常我們藉此化身(不單是一位供養天女,而是許多位),向諸佛菩薩行供養。供養天女的化現不是我們腦子所造作出來的。在淨相中,也就是當我們的業障消盡時,她們確實是真的天女和本尊。我們常不了解,以為觀想只是一種精神或心性上的訓練而已,事實上,它也會讓一切真實化,因為諸佛菩薩是無所不在的。我們的究竟本質其實與佛是無二分別的,我們一切的內在氣脈組織等也都是諸佛本尊。當我們談到要認知自己,或認知自己一切內在的氣脈組織等都是諸佛本尊時,我們並非要增強我們的我執,我們只是要對自己絕對與佛無二分別這事產全信心和了解。至於我們常未能認知此點的原因也是業障所致。

 

由於我們本身就是本尊壇城,因此在修密法時,有件非常危險的事,那就是當我們把周遭的同事、朋友當為凡夫時,在某方面而言,我們便已破了密乘的戒。他們不是凡夫,他們與我們一樣,都是本尊我們常無法認知他人的聖潔本質,而當我們無法領悟到這一點時,便已破了密乘“聖觀”的三昧耶戒。一切眾生身內均有勇父與空行的男女本尊,這個密乘見地我們要常記在心,而這也是為何它被稱為密法(密咒乘的法門)的原因。“密法”代表用這個法門修行非常具大效益,甚至可以即身成佛。這種可能性便以密咒之名表之,至於為何稱之為“秘密”,這是因為由於無明的關係,以致我們無法認知在我們自身以及眾生之內的聖尊壇城。由於無明,導致眾生產生我執,而有自他之分,生起貪嗔等之煩惱。當我們對朋友和自己所愛的人產生愛意,而對仇家怨親生出嗔念或有所舉動時,我們便不斷的在污染障礙自己內在的本尊證悟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