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夢參老和尚系列

我所鳥

典故摘自:《生經卷一.佛說是我所經第五》



佛陀與大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人來到祇樹給孤獨園,當時有一位尊者,擁有無量金銀珠寶,萬貫家財,雖然富有,卻慳吝猶不知足,不僅不供養侍奉父母,連妻子、奴僕也是吃不飽、穿不暖,更不與親族朋友往來,唯恐他們來借貸財物。尊者命終之後,沒有子女繼承家業,因此所有家產,都歸國家所有。

比丘將這件事告訴佛陀,佛陀告訴諸比丘,這位尊者不僅今生慳吝,不行布施,過去生也是如此。

過去,在大香山上有一種蓽茇樹,樹上住了一隻鳥,名叫我所鳥。蓽茇樹的果實有食療效用,所以果子成熟時,有很多人上山來採果實,我所鳥見了猛力地呼喊:「這些果子是我所有的,你們不可以來摘。」人們不理會牠的叫喊,繼續摘著果子,我所鳥卻一再地叫喊:「我不希望別人拿走我的東西,你們趕快停止。」

然而,任憑我所鳥如何地憂愁叫喊,也沒有人停下手邊的動作,果子還是一顆顆被摘了下來,我所鳥不斷地哀號,牠的悲泣聲,越來越小,漸漸地力竭身亡。

佛陀告訴比丘,當時的我所鳥,就是現在這位貪吝尊者,所以大眾當修布施,割愛去貪,內心恆保清淨無垢,比丘聽佛所說,個個歡喜依教奉行。

 

省思


世間上的東西,有什麼是可以久藏不壞的呢?萬事萬物皆生滅無常,就連與自己朝夕不離的色身,也有敗壞之日。短暫的生命過程中,何不把握修善因緣,與人分享現有的美好事物!

 

**學貴於行**錄自:佛教叢書

 

般特比丘在佛陀座下修行多年,因為天性遲鈍,闇愚不靈,佛陀曾派五百個證得羅漢果位的比丘天天教導他,經過了三年,竟然連一首偈語也記不住。佛陀非常憐憫他,把他叫到跟前,親自教他一首偈語:

 

守口攝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時。

 

般特對佛陀的慈悲感激涕零,欣喜萬分,剎時豁然開悟,這首偈語便念得朗朗上口。

 

佛陀告訴他說:「你年紀這麼老了,才會背一首偈子,別人早就耳熟能詳,你不能以此為滿足,現在我要為你解說它的意思,你要專心聆聽。」

 

般特於是專心聆聽佛陀為他解說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綺語、惡口、貪心、瞋恚、愚痴等十惡業的過患,並且要他反省這十惡業是如何產生的,如何才能消除。

 

佛陀進一步告訴他:「眾生出入三界六道,彷彿車輛一樣不停的輪轉,上升天界,是由於不犯十惡業;下墮地獄,是由於犯了十惡業,如果能把十惡業淨化為十善業,就能成就佛道。」

 

佛陀耐心慈和的為他分析解說身、口、意所造的善與不善行為,以及一切無量微妙法義。般特突然悟道,當下證得阿羅漢果。

 

過去般特的愚鈍是眾所皆知,現在才會一首偈語,怎麼就突然悟道了呢?大家都感到訝異,紛紛請示佛陀。

 

佛陀告訴大家:「學道不必貪多,能夠徹底實行最為重要。般特雖然只了解一句偈的要義,但他能深契佛法的奧妙微義,一心直入,身口意三業清淨無染,如同天界的純金。世人雖然學得多,但是不求甚解,甚至只說不行,徒然擾亂心神,於道又有何益呢?」

 

於是佛陀又說了一首偈語:

 

雖誦千章,句義不正,

不如一要,聞可滅惡。

雖誦千言,不義何益?

不如一義,聞行可度。

雖多誦經,不解何益?

解一法句,行可得道。

 

誦經固然有功德,如果能夠進一步聽聞佛法,了解經義,並且付諸實踐,化為生活,必能功德轉大。

 

輕慢譭謗出家人的人, 當墮三塗惡道中,億劫沉淪無休息!

出家人是佛陀的親近追隨者,是如來偉大家業的繼承者,是一切世間的無上福田,因此決定了他們具有廣大的功德,地位至尊至貴,世間一切眾生皆應恭敬。出家人無論男女老幼、智愚賢劣、持犯淨穢,因為是佛陀的種姓,顯現三世諸佛的清淨解脫幢相,身披無上解脫福田衣,手持應量器,因此佛在人天大眾之中再再告誡,必須恭敬出家人。出家人縱然破戒毀禁,邪命惡行,違法背律,放逸懈怠,佛也從未開許一切世間之人包括轉輪聖王可以打罵譭謗他們。若打罵譭謗則違背三世諸佛的教言,與三世諸佛如同敵對,無疑造下無量罪業,後世三惡趣之報在所難逃。若具菩薩戒者打罵譭謗逼令破戒、具戒出家人還俗,則破菩薩根本重戒。
                   

                                      
        經中記載,縱然是噁心猛厲的羅剎夜叉、狂醉大象,見到披戴赤色少分袈裟者不僅不損惱而且恭敬尊重。然而到了末法時代,一些惡劣、愚癡、傲慢的國王、宰官、居士、長者等連羅剎畜牲也不如,損惱摧殘出家人。如此造下彌天大罪,一切信受三寶、護衛國土的天龍藥叉等,對此罪人心生嗔忿,不久罪人便會肢體殘廢斷缺,長時間中結舌不語,感受諸多難以忍受的痛苦,命終之後決定墮於無間大地獄之中。

        如《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云:「當觀如是過去羅剎,雖受無暇餓鬼趣身,吸人精氣,飲血啖肉,噁心熾盛,無有慈悲,而見無戒剃除鬚髮、以片袈裟掛於其頸者,即便右繞尊重頂禮,恭敬讚頌,無損害心。然未來世,有帝利旃荼羅王、宰官、居士、長者、沙門、婆羅門等旃荼羅人,心懷毒惡無有慈湣,造罪過於藥叉羅,愚疑傲慢斷滅善根。於皈我法而出家者,若是法器若非法器,剃除鬚髮被服袈裟諸弟子所,不生恭敬,惱亂呵罵或以鞭杖楚撻其身,或閉牢獄乃至斷命。此於一切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犯諸大罪,斷滅善根焚燒相續,一切智者之所遠離,決定當生無間地獄。」
                                    
         以大乘佛法而言,連對草木瓦礫等無情都不能起嗔心,何況輕毀修離欲善法的出家人?
破戒比丘以其初發心出家的功德仍然超勝百千萬億的在家人。猶如金制的容器雖然破漏,但卻遠勝完好的木制容器一樣。    

                                            

        佛金口親宣,他的出家弟子縱然毀禁破戒也仍然超勝一切世間外道。出家人縱然破戒,由於身著如來袈裟,又與清淨梵行者同住,且經常聞思三學聖教,所以很容易發起慚愧而懺悔罪業改往修來。如同一健足之人偶有不慎跌倒於地,但會馬上起來,在家人卻並非如此。

     《讚僧功德經》云:「縱使欲火熾燒心,玷污屍羅清淨戒,不久速能自懺除,還入如來聖眾位。如人暫迷失其道,有目還能尋本路,比丘雖犯世尊禁,雖然暫犯還能滅。如人平地蹶腳時,有足還能而速起,比丘雖暫缺屍羅,雖犯不久還能補。」

        經中還說出家縱然墮地獄也如拍球入水,剛下即起,而在家人卻如石沉水,極難升起。

        因此奉勸有緣者,千萬不可譭謗如來教下的僧寶眾,如對自己的噁心惡行不加以遏制,當來業報成熟時可能連如來都會譭謗。由此謗僧、毀僧、惱害僧人的身口意惡業,當於萬萬劫中沉淪於三惡道而難有出期。

        如果由於往昔無知而曾惱害、譭謗過僧人,現在應當生大恐怖,克誠披露,求哀懺悔,發願盡未來際永不複造。

                                    



     
《讚僧功德經》云:「是故殷勤勸諸人,勿毀如來僧寶眾,今生習惡因緣故,當來業成亦毀佛,緣茲身口意業支,永斷世間人天種,當墮三塗惡道中,億劫沉淪無休息。」又云:「常能防護己業過,不談如來僧寶眾。」

  時至末法的當今,出家眾中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仍是人天福田,佛法的住持者,如果其?那功德有體相的話,盡大地也無法容納。沒有今日的出家人,即便是當今的影像佛法也難以維持下去,當然也不可能有具三皈五戒、菩薩戒等的在家修行人。
 
       
因此作為白衣還是要平等地恭敬護持一切出家人,不能動輒譏毀汙謗。當然在依止時可擇其善者而隨學。如果見到出家人犯戒行惡破威儀,即刻應當觀清淨心,切勿譏謗、傳佈惡行。對於在家人,出家人猶如長輩,所以他們縱然有過錯也應觀為清淨,委屈將護,婉轉善巧地規勸護持,縱然無力幫助他,也絕對不能揭露宣揚其過錯。

     《讚僧功德經》云:「縱見沙門犯戒時,當寬其意勿嫌毀,如入芳叢采妙花,不應摘選枯枝葉,廣大清淨佛法海,多有持戒精修者。其中縱有犯威儀,白衣不應生譭謗,譬如田中新苗稼,於中亦有稗莠草,應可一種敬良田,不應選擇生分別。是以世尊制諸人,不聽譭謗沙門眾,唯當尊重生敬心,同此受勝諸天報。」

                                            ********************

  堪布希阿荣博開示:

      僧寶是我們皈依的三寶之一,是我們修行路上的助道友。如 果因為自己的分別念,而隨意誹謗僧寶,大家可以好好地反 省一下,看自己的皈依戒是否清淨。

  誹謗僧寶的嚴重過失,在《極樂教言》等諸多經論中都 有詳細闡述。肆意誹謗,對自己的修行,不會有任何幫助, 反而會讓你造下很大的惡業。這樣的話,不用說解脫,來世 得到人身都非常困難。

  從世俗做人的角度來說,信口開河,隨意批評他人,或 惡意誹謗,都是有悖於個人修養原則,甚至是不道德的。

  我希望大家精進修行、善護三門,這是追求解脫與安樂 的人都應力爭做到的。

聖嚴法師:不要埋怨是業障

有些人在遭遇困難時,就說:「這是我的業障重。」不僅是遇到了麻煩事,有時明明一帆風順,只不過事情忙了一點,也會說:「這是我的業障。」就像是欠人家的債,非得現在償還,還得一付很無奈的樣子。

 

這樣聽起來,業障像是一種消極的宿命論,其實這是錯認了它的意義。佛法中所謂的「三障」:業障、報障、煩惱障,指的就是會阻礙修行的三種障礙,業障只是三種障礙之一。

 

所以,不要把業障形容成很無奈的事情。即使是欠人家的債,現在能夠有機會償還,不是應當感謝嗎?為什麼要感到無奈呢?再深入想想,如果受一點苦難,就能 換來經驗與成長的機會,讓自己能夠多得一點福報,那麼即使肩上的責任重一點,不也是很值得嗎?因此,不要埋怨說是業障,應當要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