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月存檔:10 月 2012

星雲法師:四個最有效的念佛方法

一、要空空虛虛的念

我們生存的世界,是多麼的虛妄不實;我們的身體,是四大五蘊假合而成,唯有一句阿彌陀佛才是究竟的歸宿。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們要心無罣礙,一心稱念佛號,念到頭也沒有了、手足也沒有了、天地粉碎了、世界不存在了,悠悠揚揚、飄飄渺渺,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如游絲般充塞於整個宇宙虛空。

空諸所有,實諸所無,念得天也空、地也空,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在其中。空空虛虛的念佛,使我們體會到忘卻時空、脫落身心的快樂。

二、要歡歡喜喜的念

念佛目的在求生西方極樂,我們要臆想此去極樂世界蓮華化生,不再有生老病死的痛苦;住的是黃金鋪地、七寶裝飾的亭台樓閣;相處的人是諸上善人等大善知識,可以互相切磋請益,並且能夠親聆彌陀說法。人生還有比此更快樂的事嗎?如果觀想,心中的法喜越深,嘴裡就不知不覺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綿綿不斷的持念起佛號。要念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發出至心微笑。這樣子念得心念純靜、熱情洋溢,必能收到很大的效果。

三、要誠誠懇懇的念

想到阿彌陀佛的慈悲,無邊的願力,攝受十方一切眾生,不禁油然生起虔誠的恭敬心,稱念佛陀您,頂禮佛陀您……唯願在您無量光明照耀下,一切眾生早日得度。我們要以如此虔誠恭敬的心摯誠懇切的稱念佛號、頂禮聖像,可以加速消除業障、增長福慧。所謂禮佛一拜,福增無量;念佛一聲,罪滅河沙。一點也不錯。

俗語說:精誠所至,無事不成。念佛、拜佛只要抱著摯誠心,專心一意的禮拜,自然會有感應,所謂人有誠心,佛有感應。我們念佛,應該誠誠懇懇的稱念禮拜。

四、要悲悲切切的念

世俗的痛苦,莫過於死別。我們念佛也要如此,彷彿自己親愛的人死了,以那極度哀傷悲泣的音調,稱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好比失去依怙的孤兒,找尋依怙一般,悲切的稱念佛名。其實我們如果仔細思考自己從無始以來,就沉淪在生死大海之中,頭出頭沒,永無出期,遍歷輪迴之苦,或牛胎馬腹,或披毛戴角,或地獄餓鬼,火湯血池,刀山劍樹,受盡無量的痛苦,什麼時候才能出離呢?思臆及此,怎不悲痛欲泣?在痛苦的深淵裡,只有仰賴阿彌陀佛慈悲救拔,才能脫離苦海,躋登樂國,又怎能不感激而涕零呢?如此悲悲切切的念佛,心很容易就能和阿彌陀佛的心相應

 

皈依是皈依三寶不是皈依某一位法師

現在人往往皈依了,他不是皈依三寶,他是皈依某一個人,一個人搞一個黨派,一個人搞一個小團體,把佛法搞得烏煙瘴氣,亂七八糟!

皈依三寶是皈依覺正淨,不是皈依一個法師,皈依法師,那你就錯了!你皈依三寶,這個出家人只是來給你做證明,證明你皈依,你可不是皈依他,你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你發心,佛就派遣二十五位菩薩;真正皈依三寶,經上講的三十六位護法神日夜保護你;你受五戒,每受一戒,有五位護戒神,五戒通通具足,有二十五位護戒神,也是日夜保護你,這真受啊,不是假的。戒壇上受的那個不作數,老和尚給你傳授的三皈是結緣三皈

釋迦牟尼佛教我們皈依阿彌陀佛,我們皈依阿彌陀佛,才是釋迦牟尼佛的好學生!我們皈依佛,佛是覺悟的意思,皈依佛就是從迷惑顛倒回過頭來依覺悟,覺而不迷,這叫皈依佛;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見,從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見解回過頭來,依正確的思想、正確的見解,這叫皈依法;皈依僧,僧代表清淨的意思,我們從一切染污回過頭來依清淨,淨而不染,這叫三皈依。

真正發心,或者說是發願向釋迦牟尼佛學習,這才發心來求受皈依。求受皈依就是求釋迦牟尼佛收我做學生,從今之後,我們願意做釋迦牟尼佛的學生,遵從釋迦牟尼佛的教誨,糾正我們在生活當中許許多多錯誤的行為,這是皈依的正確動機,或者是說皈依正確的發心。

所以人家將來問你,你皈依了嗎?你皈依師父是哪一位?你可不要說是淨空法師,否則的話,那就成了笑話,大錯特錯!問你皈依師父是誰?我師父是阿彌陀佛,那就對了,一點都沒錯。

「皈依佛二足尊」,第一個是智慧圓滿,第二個是福報圓滿,福慧二足尊,足是滿足,就是圓滿的意思。如果不是大智慧、大福德,他不會相信。真相信的,你看鄉下阿公阿婆非常貧苦,也不認識字,他就真信,你跟他一講他就信,他就老實念。念到最後你看他往生的時候,那麼自在、那麼瀟灑,作佛去。

 

佩戴佛珠手鍊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佛珠是佛家神聖的器物,無需用佩戴的佛珠來證明自己是佛教徒,它只是念頌真言的計數器,無需用預知未來的功能來證明修行的境界,未來只是為了改變而非為了等待,也不要用你能親見菩薩做為自己的與眾不同,有時幻覺和真覺只是正常與否的區別,或者是否是佛弟子不是我所動容的,當然,如果你是因果的守護者,請接受我至誠的合十,如果你是信佛的,你有佩戴一定要注意以下講究:

1、不要手腕上帶著念珠去衛生間方便,如果需要去的話可以將念珠摘下放在上衣口袋裡,夏天可以貼身掛在脖子上;

2、吸煙或者用手觸摸過從蔥、蒜、韭菜或者飲酒時佩戴念珠,更不要將煙吐到念珠上;

3、請不要用摸過肉或者魚等不潔淨東西的手觸摸念珠,在摸念珠之前應當洗手。

4、不要隨意觸摸其他人的念珠;

5、念珠不要放在褲子兜里更不要放在屁兜里;

6、念珠在掛在脖子上或者掛在牆上時應該將佛塔向上;

7、不要在夫妻同睡的情況下戴念珠或者放在床邊;

8、念珠不使用和佩戴的時候應當放在佛堂里或者佛像跟前,有熏香的行人可以在每天早上起來使用之前用熏香熏一下;

 

2012薩迦 達欽法王來台弘法系列介紹 – 法王子簡傳

2012薩迦 達欽法王來台弘法系列介紹法王子簡傳

尊貴的法王子 阿巴雅(Abhaya)金剛仁波切,1997年出生於西雅圖,父 親為Zaya仁波切和母親Lhanze達嫫拉。11歲時,因隨長 兄尊貴的法王子阿比契達(Avikrita 金剛仁波切接受印度薩迦派傳統的洗禮與展開一系列佛學教育。並且 從尊貴的 薩迦崔欽法王,與他的祖父薩迦 達欽法王以及許多具德偉大上師,得到了源源不斷的教導和灌頂,奠 定鞏固佛學基礎。在12歲時,生起對三寶強烈的信心。並獲得尊貴 的 祿頂堪千仁波切主持儀式以及尊貴的 祖古康薩霞仲仁波切,和印度曼都瓦拉哦巴祿頂宮的住持座下,薩迦 密續佛學院校長堪布堪珠嘉措仁波切等寺院的協助與見證下,完成了 比丘戒。
仁波切通常居住在新德里薩迦基金會,但在炎熱的季節,他幾乎整個 夏天都在大吉嶺的薩迦咕魯寺。2012年,仁波切受邀於堪布貢噶 頓珠在波卡拉,尼泊爾的措貝瑪與其他51位出家僧參加了16阿羅 漢曼陀羅閉關。
由於自幼出生在佛教家庭,且祖父 達親法王率領下以及崔欽法王座下指導長期薰陶與影響,精勤努力研 習,奠定了阿巴雅仁波切摧不可毀的依止佛學成就之道與強烈修學弘 法的信心。在這末法時期,科技時代不斷變化,仁波切仍執著於接受 最嚴謹傳統藏密僧學教育,並堅持發揚佛學宗教文化,立志利生,實 屬難得。

 

尊貴的 薩迦 阿桑噶金剛仁波切(Asanga Rinpoche)是法王子~ 阿尼金剛仁波切 (H. E. Dhungsey Ani Vajra Rinpoche)與佛母達嫫喇 琪美宗卡(Dagmo Chimey Drolkar)的兒子。阿桑噶金剛仁波切也是尊貴的 薩迦 達欽法王的孫子。因此,他也就是擁有接近百年歷史的昆族法脈繼承人。
一九九九年五月一日,阿桑噶金剛仁波切出生於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州。從小,他就對佛法十分喜愛。在他五歲時,他堅定的離開了西雅圖,展開了最嚴謹的僧學教育與訓練,成為一位優秀上師。仁波切的使命將薩迦的傳承延續下去。
在尼泊爾,阿桑噶金剛仁波切於學習佛法中獲得西藏優秀獎學金得主。除此之外,他也有學習英文,中文,藏語,還有數學等等。老師們都對他有極好的評價。他是一位勤勞聰明的學生,有著

極高的耐心和專注力。
2007
年,仁波切接受了來自他祖父 薩迦 達欽法王的道果(Lamdre Tsogshay)。隔年,他接受了來自他舅公薩迦 崔欽法王的道果(Lamdre Lobshe)。此外,許多尊貴的上師,達賴喇嘛尊者,究給企千法王(H. E. Chogye Trichen, 阿貝仁波切(H. E. Appey Rinpoche),祿頂堪千仁波切(H. E. Luding Khenchen)以及母系曾祖父(寧瑪巴)賈傑康楚仁波切(H. E. Garje Khamtul Rinpoche)也給予他許多佛法的教導和重要灌頂。
他擁有了薩迦派心法基礎以及各派的重要傳承作為最佳證悟教法的指引,擁有了這麼不可思議世襲法脈的源起,愿一切眾生都能正得解脫並持以清靜的戒行。在末法中,像他這樣一位難得傑出的上師,我們向他表示致敬,這實在是難得可貴,並好好地珍惜此殊勝法緣,仁波切首次來臺弘法,歡迎共襄盛舉!

 

薩迦 達欽法王灌頂祈福法會會場路線說明

台中天佛寺公告:
薩迦 達欽法王灌頂祈福法會會場路線說明

自行開車者: 請於國道一號下后里交流道後 , 往外埔方向(指標)直行 , 跟隨道路旁佛教旗幟指引即可抵達會場。或亦可參考路旁輔祥實業(公司)指標 , 會場即在輔祥實業旁(上坡後即是會場)。法會期間因為信眾眾多 , 建議車輛停於路旁再步行上會場。

大眾運輸工具者: 目前會場尚無大眾運輸工具可抵達 , 建議可先搭車至后里市區或麗寶樂園(前月眉育樂世界) , 再透過計程車至會場即可。 (麗寶樂園至會場約十分鐘車程)

因法會期間未提供掛單 , 遠道而來之大德請先提前規劃食宿 , 吉祥如意!在外埔法華寺

不要只是相信

摘自:《南傳增支部‧第七經四集一九三》

 

有一次,一位名叫跋提的離車族人,到毘舍離城的重閣講堂拜訪佛陀。

 

離車人跋提對佛陀說:「大德!我聽到這樣的傳言:『沙門瞿曇會迷惑人的幻術,又通曉拐引術,會誘拐其它教派的門徒。』

 

大德!這是真的嗎?還是有人故意誹謗世尊的呢?我們不願意誹謗世尊,特地來向世尊求證。」

 

「跋提!

不要只因爲那是多數人的主流觀點,就信以爲真;

不要只因爲那是來自古老口傳的吠陀,就信以爲真;

不要只因爲那是來自有完整傳承者的教說,就信以爲真;

不要只因爲那是來自經典,就信以爲真;

不要只基于合乎邏輯,就信以爲真;

不要只基于合乎推理,就信以爲真;

不要只基于合乎理性思惟,就信以爲真;

不要只基于合乎深思所成的觀點,就信以爲真;

不要只憑着教說者的權威與好口碑,就對他所說的信以爲真;

不要只因爲這位出家沙門是我的老師,就對他所說的信以爲真。

 

跋提!一件事只要做了以後,會有不善的、有罪過的、智慧者所譴責的結果,或者會有所執著,因而引發出無益之苦的,跋提!那就是應當捨離斷除的。」

 

接着,佛陀舉了些明確的實例來說明:

「跋提!人的心中如果起了貪,起了瞋,你們認爲是有益呢?還是無益呢?」

 

「大德!是無益的。」

 

「跋提!因爲心中起了貪念、憤怒的人,會被貪、怒所蒙蔽而起執着,這樣,殺人、搶奪、淫亂、欺誑等惡行,就都做得出來。不但自己做了,還會教唆别人一起做。這樣的人,是不是像陷于漫漫黑夜,一直受著無益之苦呢?」

 

「大德!確實是這樣的。」

 

「跋提!這樣,你們認爲貪與瞋,是善還是不善呢?是有罪過還是無罪過呢?有智慧的人都會譴責還是稱讚呢?」

 

「大德!那是不善的;是罪過的;有智慧的人都會譴責的。」跋提答。

 

「跋提!心中不起貪、不起瞋的人,就不會被貪、怒所蒙蔽,不起執著,而能遠離殺人、盜奪、邪淫、欺誑等惡行。不但自己遠離,也會勸别人遠離,這樣的人,是不是常在安樂中受益呢?」

 

「大德!確實是這樣的。」

 

「跋提!這樣,你們認爲無貪、無瞋,是善還是不善呢?是有罪過還是無罪過呢?有智慧的人都會譴責還是稱讚呢?」

 

「大德!那是善的;是無罪過的;有智慧的人都會稱讚的。」

 

「跋提!世界上的寂靜善士,都是這樣教導弟子的:應當調伏貪、瞋、癡、激憤而安住,貪、瞋、癡、激憤調伏了,身、語、意就不會因貪、瞋、癡、激憤而造業。」

 

跋提聽了佛陀這一番教導,大爲折伏,因而對佛陀說,即日起願意終生歸依佛陀,為在家佛弟子。

 

此時,佛陀再回到最初的話題,反問跋提說:「跋提!我可曾對你說:『來!跋提!來當我的弟子吧,我是你的老師。』」

 

「大德!不曾。」

 

「跋提!所以,那些說『沙門瞿曇會迷惑人的幻術,又通曉拐引術,以誘拐其它教派門徒』的,只是一些不動腦筋深思的沙門、婆羅門,對我不實誹謗的話罷了。」

 

「啊!大德!這真是善巧的引誘,美妙的幻術啊。我殷切地期盼您也能以這樣善巧的引誘,誘導我親愛的族人,讓我的族人,都能獲得長遠的利益與安樂。大德!如果所有的剎帝利、婆羅門、吠舍、首陀羅都能聽到這樣善巧誘導,那麽,所有的剎帝利、婆羅門、吠舍、首陀羅也都能獲得長遠的利益與安樂。」

 

「跋提!的確是這樣的。跋提!不僅如此,所有的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神、民衆也一樣。即使是講堂外的那些大樹,如果能有思惟,也能經由這樣的誘導而斷除不善法,具足善法,獲得長遠利益與安樂的,更何況是人呢!」

 

怎樣在病中消業積福

怎樣在病中消業積福

達真堪布

 

遇到一種障礙,能增加一種智慧;遇到一個違緣,能增加一個層次。比如說今天有病了,這不是有病,這是去病。這怎麼講呢?如果沒有過去種過的因,今天不可能得這個病。這個病本來就在身上存在著,今天緣分成熟了,顯現出來有病了,也可以說是業力現前了,這是去病,不是生病!我們現在造業,種這個因,這叫生病。今天我們受到報應了,這叫去病。

有智慧的人,怕造惡業,不怕感受果報。沒有智慧的人,就怕感受果報,不怕種惡業的因。你種這個因了,將來肯定要受這個果;你現在受這個果,是你以前種過的因,這是消業、還債,也是去病、驅魔,好事!

但是我們這些凡夫人,種惡因的時候不怕,受惡報的時候害怕,這是顛倒的。生病了,不要害怕,如果你真有修行的話,這是竅決啊!第一,今天發現有病了,這說明你的業還沒有消淨,你的債還沒有還完,你要統統懺悔往昔所做的惡業,尤其是殺生的惡業。通過懺悔,這些惡業都可以消盡。業消了,果就沒有了,這就好了麼!第二,病肯定也與冤親債主有關係,還債的機會來了,你不應該害怕,應該面對,多對那些冤親債主發慈悲心,讓他們滿意,這樣也還債了。第三,修行的機會來了,利用這個機會,你可以修自輕他重菩提心,自他相換菩提心,通過這樣的修法還能消業積福,還能還債,還能提高自己修行的層次,這是個好事!

但是如果不懂這些道理,發現有病,心一慌,完了,怎麼辦啊?就又造業了。這是自己的因果,你不相信因果,這是邪知邪見。怕自己身上有東西,怕其他眾生騷擾,就去找人算命。那些人就愛瞎說,你怎麼怎麼不好,身上有什麼什麼東西……”這樣,你對冤親債主又增加了怨恨,又增加了你的惡業。然後為了營養去殺生,去吃那些不淨的東西,又造殺業了。這樣越來越不好,將來還要感受更多惡報。

 

尊重,是一種美好的情感

誰都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因為那是發自內心的一種呼喚,

一種默契溫存的美好感情!

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學會尊重別人。

這是一種信條,一種品質,一種內涵,一種素養,一種美德,

一種幸福。

得到朋友幫助,道一聲感謝;妨礙朋友做事,說一聲道歉;

為朋友取得的成功喝彩;和朋友分享快樂的喜悅;

耐心傾聽對方的言辭;共同感受風雨兼程的歲月……

一句句關愛的話語,一個個燦爛的微笑,一張張祝福的卡片,

都是難以估量的力量。

彼此的尊重,會如雨季的花朵,在生命的心尖爭艷綻放。

呆呆獨立在空曠無人的黃昏中,任雨絲飄飛在臉上,

周圍昏暗的燈光照著我憔悴的容顏,臉上的水分不清是淚還是雨。

被人忽視,被人冷落,被人妄言,被人觸怒,被人傷害自尊的滋味,

夾雜著紛飛的雨絲漫過心海,抵達骨髓,沁入毛骨,讓人不寒而慄。

人的一生匆匆忙忙,有緣才能走在一起。

學會尊重,為對方營造一個身心愉悅的空間,何樂而不為?

傷害只能讓彼此的心靈增加更多的迷惑,更多羈絆的枷鎖。

心是軟弱的,傷害了就會有印子,再彌補可能已經遲了,因為人生苦短。

尊重其實很簡單,他常常發生在我們不經意的舉動中,

來自於彼此的尊敬和愛。

有了愛,有了寬廣的胸懷,身邊便處處

都灑滿了尊重的種子。

尊重,是一種美好的情感!

學會尊重,愛的花香就會在雨季飄香!

只有心存別人的人才是擁有自己的人,只有尊重他人的人才能擁有

更多的尊重和快樂。

心存一面鏡子,照耀自己,照亮別人!

 

知恩報恩為先

作者:聖嚴法師(摘自「法鼓山的學佛與修行」)

 

一般凡夫,多多少少都會恩將仇報、過河拆橋。別人對我們有恩,我們卻把他當仇人看,對方不幫我們忙還好,幫了忙之後反而更糟糕,認為沒有幫夠、沒有幫好。

 

因此有人對我說:「師父!我們幫了別人的忙,人家反而對我不好,真的是引狼入室,怎麼辦?」

 

我說:「這很平常,我們自己也許也是如此,只是未曾自覺自省罷了。對方報不報恩,不必放在心上,幫助人就是幫助人,沒有條件,盡其在我就好。對於別人恩將仇報,就把它當成是前世欠了他的果報。施恩於人的時候,目的即已達成,能夠不計較恩將仇報,便能福至心寧了。」

 

可是,如果是自己受了別人的恩,那就一定要知恩、報恩。恩從哪裡來?從四面八方來。從小到大,到老死,我們都在接受各種人的幫助與協助,父母、師長、朋友、親戚、同事,以及所有直接、間接與我們產生種種關係的人,都是我們的恩人。

 

曾經有一位年輕人告訴我:「師父!人人都可報父母恩,我沒有恩可報,因為從小父母就把我送給別人領養,我還要報父母什麼恩呢?」

 

我告訴他:「生身父母雖然沒有養育你,對你還是有恩。因為母親懷胎十月,而父親與你的關係也是過去無量劫以來結的緣,所以從過去世來看,父母對你都有恩。我們要飲水思源。這個身體得自於父母,是父母就是父母,要知恩報恩。」

 

此外,只要有人曾經給我們一碗飯、一杯水、一張車票,乃至於僅是一個動作、一句話,幫我們解決了問題,也都該心存感謝,感謝他對我們的布施。

 

報恩,可以有下列兩種方式:

 

(一)直接報恩:誰對你有恩,就報答施恩的人。對父母盡孝養,對師長盡恭敬,對國家盡忠誠,對社會盡責任,對家人盡義務,對友人盡道義,對眾生盡關懷……這些都是直接報恩。

 

(二) 間接報恩:別人培養你、護持你、幫你的忙,都是希望你能夠有成就,能夠有利於社會、有利於眾生。你也以同樣的方式培養人、護持人、幫助人,不為自求回饋,但為報答恩人,便是間接報恩。例如出家人要報施主的恩,就是好好修行幫助眾生,以一切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這就是報施主的恩。施主布施給僧尼,僧尼若拿金錢還給施主,那就不是報恩了。

 

佛教徒的報恩觀念就是:得到了恩,先回報給對我們有恩的人,要念念不忘地想著他、懷念他;在適當的時候要表揚他、讚歎他,這是念恩。念了恩之後,更要好好地努力修行來幫助眾生,利益人群。人家如何幫助我,我也要如此助人,而且要付出更多來幫助他人、回饋社會、影響世人,這就是報恩。

 

只在家中學佛自修,能否往生?

問:第一個問題,他說我們依照老法師的教導,以一部《無量壽經》、一句佛號、每天聽經四小時,這樣的方法來學習。但於家中自修,缺乏到寺院共修的外緣,能否自在往生?

答:佛是教人自覺、教人自信,佛救度一切眾生,是教導他自己轉境界——佛不度眾生,因為是你自悟、自修、自證,念佛求生淨土,最重要的外緣就是不受外面環境的干擾,這比什麼都重要。所以有些時候,家裡面修行比在寺院還殊勝。現在社會變化跟從前不一樣了,變化之大、變化的快速沒有人能想像得到,在這個時候找一個同參道友都不容易。所以我們修行自己一定要發奮,自己一​​定要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實在找不到共修的,一個人修可以,不是不可以。專注、專聽、專念,如果你不需要工作,你的生活能維持不成問題,那你的福報就太大太大!這樣下定決心修行,我可以說保證你三年,一心不亂我不敢說,功夫成片一定得到。功夫成片是什麼果位?智者大師這個境界,你一定得到。你得到這個之後,我相信你不願意再住這個世界,縱有壽命不要了,早一點去。你有能力去,不像一般人想去,條件不具足去不了。這樣用功三年就成就了。你每天保持二小時到四小時聽經,做什麼?提醒你,其餘時間統統在念佛,一句佛號不要中斷。念經、念佛跟著念,行;不念,專注、專聽,功德不可思議。

如果寺院裡面沒有這樣好的助緣,沒有真正好的念佛堂,如理如法的護持,在外面人多,古人講的話還是有道理,「知事多時煩惱多,識人多處是非多」,人多了就有是非,反而不能成就。所以自古以來,真正成就的人,你看多半是閉關,他跟外緣完全斷絕。

你從這裡想想你就知道,護關的人很盡心、很負責任,能把外緣都給你堵住,讓你修行的環境清淨。一天能夠聽經四個小時,念佛十二個小時,這是一般最少的。當然最好念佛不能中斷,才真正能達到自在往生。最近深圳 黃 居士的例子非常值得參考,他是閉關、止語三年,三年不說話。每天至少是讀兩部《無量壽經》,他也不聽,他就是讀經,早晨讀一部,晚上讀一部;佛號不中斷,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他不跟別人講話,別人也不會跟他講話,所以他心是定的。

閉關三年,他是兩年十個月,還有兩個月就圓滿,他就預知時至,就往生了。他給我們做了試驗,就是淨宗法門念佛求往生,三年到底是不是真的?他非常認真的來幹,果然三年成功。自己要有決心,最重要的是你要放得下,你還有牽腸掛肚放不下的,這就不行,你三十年也沒有辦法往生。

真放下,徹底放下。你的家親眷屬對你要了解,不會干擾你,這才重要。如果家親眷屬常常來干擾你,你麻煩就來了。所以,寺院跟家庭都不一定,主要就是環境,家裡環境好,家裡能往生;寺院有好的環境,也是很好的助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