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行詮釋土登曲吉扎巴詳解 (二)

二、详解 二、詳解

(一)皈依佛门 (一)皈依佛門
1.
暇满人生的意义 1. 暇滿人生的意義
为什么难得暇满人生一定要过得有意义呢? 為什麼難得暇滿人生一定要過得有意義呢? 本论指出: 本論指出:

获得暇满大船时,只为渡济轮回海,日夜闻思修佛法,此即佛子菩萨行。 獲得暇滿大船時,只為渡濟輪迴海,日夜聞思修佛法,此即佛子菩薩行。

这段话的意思是:当你获得暇瞒的人生时,不应把宝贵的人生耗费在无谓的事情或小事情上,而应当用在使自己和其他一切众生从轮回的大海中解脱出来之上,并为此日夜不停地、一心一意地在善师友跟前听讲大乘教导,并且从四个方面分析思考其理论,不折不扣地修习、实践它,这就是佛子们使暇满人生过得有意义的作法。 這段話的意思是:當你獲得暇瞞的人生時,不應把寶貴的人生耗費在無謂的事情或小事情上,而應當用在使自己和其他一切眾生從輪迴的大海中解脫出來之上,並為此日夜不停地、一心一意地在善師友跟前聽講大乘教導,並且從四個方面分析思考其理論,不折不扣地修習、實踐它,這就是佛子們使暇滿人生過得有意義的作法。
[
没有转生在八无暇的叫做八有暇,学佛所需要的自我条件叫五自圆满,客观条件叫五他圆满,合起来叫做十圆满。 [ 沒有轉生在八無暇的叫做八有暇,學佛所 ​​需要的自我條件叫五自圓滿,客觀條件叫五他圓滿,合起來叫做十圓滿。 要获得具备八有暇和十圆满的人生——即暇满人生——是非常不容易的。 要獲得具備八有暇和十圓滿的人生——即暇滿人生——是非常不容易的。 只有获得了暇满人生,才有求得解脱或修行成遍知一切——即佛——的可能。 只有獲得了暇滿人生,才有求得解脫或修行成遍知一切——即佛——的可能。 ] ]
《华严经》指出:要想获得永恒不变的东西是极端困难的,要想获得完全闲暇的机会也是极不容易的。 《華嚴經》指出:要想獲得永恆不變的東西是極端困難的,要想獲得完全閒暇的機會也是極不容易的。
《入菩萨行论》指出:暇满人生极难得,得即当去作士夫。借助人生这艘船,渡过苦海与苦河。 《入菩薩行論》指出:暇滿人生極難得,得即當去作士夫。借助人生這艘船,渡過苦海與苦河。
《劝戒亲友书》指出:获得人生极不易,但愿正法成正果。在这里暇满一词本身就说明闲暇圆满的含义;大船渡济轮回的大海一语指明了暇满人生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即不论是去争取士夫的地位,还是争取天神的安乐,还是去实现获得至上的、遍知一切佛的地位都可以依靠这个暇满人生来实现。 《勸戒親友書》指出:獲得人生極不易,但願正法成正果。在這裡暇滿一詞本身就說明閒暇圓滿的含義;大船渡濟輪迴的大海一語指明了暇滿人生的重大意義和作用,即不論是去爭取士夫的地位,還是爭取天神的安樂,還是去實現獲得至上的、遍知一切佛的地位都可以依靠這個暇滿人生來實現。
为什么说暇满的人生是极不容易获得的呢 ? 為什麼說暇滿的人生是極不容易獲得的呢 ?
关于这一点佛子陀美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说明:( 1 )从比喻的角度,( 2 )从数量上,以及( 3 )从因缘条件的角度; 關於這一點佛子陀美從三個方面進行了說明:( 1 )從比喻的角度,( 2 )從數量上,以及( 3 )從因緣條件的角度;
日日夜夜不懈怠,一心一意闻思修。一语指出:为了暇满人生的心经,应当努力修佛。 日日夜夜不懈怠,一心一意聞思修。一語指出:為了暇滿人生的心經,應當努力修佛。 如果此生不去修佛,来生很难再次获得这样的人生。 如果此生不去修佛,來生很難再次獲得這樣的人生。
《入行论》中又指出:假如今生不把暇满人生用于做有意义之事,来生怎么可能再次获得这样闲暇圆满的人生呢?”“正如这样的船是极不易获得的,因此……” 《入行論》中又指出:假如今生不把暇滿人生用於做有意義之事,來生怎麼可能再次獲得這樣閒暇圓滿的人生呢?”“正如這樣的船是極不易獲得的,因此… …”
尊者阿底峡指出:闲暇圆满此人生,极难获得今已得,来生殊难再次得,努力修佛求意义。 尊者阿底峽指出:閒暇圓滿此人生,極難獲得今已得,來生殊難再次得,努力修佛求意義。
仲顿巴也指出:暇满人生实难得,有缘遇佛更不易,劝君莫把暇满废。并问坚俄瓦:你是否真的意识到今生获得了暇满人生呢 ? 仲頓巴也指出:暇滿人生實難得,有緣遇佛更不易,勸君莫把暇滿廢。並問堅俄瓦:你是否真的意識到今生獲得了暇滿人生呢 ?
坚俄瓦说:一想到暇满人生如此难得就觉得再也没有功夫睡觉,再电没有功夫闲逛。说完便发了誓言:一定要抓紧时间修佛。 堅俄瓦說:一想到暇滿人生如此難得就覺得再也沒有功夫睡覺,再電沒有功夫閒逛。說完便發了誓言:一定要抓緊時間修佛。
普琼瓦也指出:如果获得了暇满人生而不去行善,虚度了一生,就像得到了一件非常珍贵的宝物不加使用而被扔掉一样。如果把暇满人生用于做坏事,就像吞食掺有毒药的食物一样。 普瓊瓦也指出:如果獲得了暇滿人生而不去行善,虛度了一生,就像得到了一件非常珍貴的寶物不加使用而被扔掉一樣。如果把暇滿人生用於做壞事,就像吞食摻有毒藥的食物一樣。
格西波多瓦指出:这暇满的人生不仅难以获得,且很容易失去。因此不应白白地虚度它,而应当使其充满意义。 格西波多瓦指出:這暇滿的人生不僅難以獲得,且很容易失去。因此不應白白地虛度它,而應當使其充滿意義。
卡热巴也说:暇满可贵此人生,殊难获得今已得,得到不应虚度之,致力求取功与德。”“借助暇满人生之船……” 卡熱巴也說:暇滿可貴此人生,殊難獲得今已得,得到不應虛度之,致力求取功與德。”“借助暇滿人生之船……”
夏沃瓦说:既然,我们此生获得了暇满的人生,并且有缘遇到了善师友,结缘与大乘佛法,就应当为来生求解脱和成遍知一切的佛而打下基础。 夏沃瓦說:既然,我們此生獲得了暇滿的人生,並且有緣遇到了善師友,結緣與大乘佛法,就應當為來生求解脫和成遍知一切的佛而打下基礎。
法王佛子陀美也指出:当你获得难得的暇满人生时,应该去从事有意义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劝有识之士不要荒废人生,应当严格地闻、思、修、行,认真地修佛,以此来使暇满人生具有意义。他不仅这样教导人们,而且亲身去实践了这一教导。 法王佛子陀美也指出:當你獲得難得的暇滿人生時,應該去從事有意義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勸有識之士不要荒廢人生,應當嚴格地聞、思、修、行,認真地修佛,以此來使暇滿人生具有意義。他不僅這樣教導人們,而且親身去實踐了這一教導。
2.
舍弃故里 2. 捨棄故里
关于舍弃烦恼产生之源的故里,《佛子行》中指出: 關於捨棄煩惱產生之源的故里,《佛子行》中指出:

故里使你深爱亲,与敌仇恨似火烧,不谙扬弃昏且痴,舍弃故里佛子行。 故里使你深愛親,與敵仇恨似火燒,不諳揚棄昏且痴,捨棄故里佛子行。

入佛学法时,倘若待在家乡,就会出于对父母双亲的感情、对亲朋好友的情感,使你沉溺于世俗的琐事,贪欲如泉涌;同时,出于对仇人的愤恨,内心产生毁掉一切善根的仇恨烈火。 入佛學法時,倘若待在家鄉,就會出於對父母雙親的感情、對親朋好友的情感,使你沉溺於世俗的瑣事,貪欲如泉湧;同時,出於對仇人的憤恨,內心產生毀掉一切善根的仇恨烈火。 其结果是使你失去扬善弃恶的辨别力,陷入痴愚的黑暗之中。 其結果是使你失去揚善棄惡的辨別力,陷入癡愚的黑暗之中。 舍弃如此有诸多害处的家乡是佛于们根除贪恋和憎恶之心的具体作法。 捨棄如此有諸多害處的家鄉是佛於們根除貪戀和憎惡之心的具體作法。
《增上意乐书》指出:若见奢华与诤斗,应该远避百由旬;凡是充满烦恼地,自当一刻不住留。家乡故里是使你产生贪欲、嗔恚之心,陷入奢华与争斗的根源。 《增上意樂書》指出:若見奢華與諍鬥,應該遠避百由旬;凡是充滿煩惱地,自當一刻不住留。家鄉故里是使你產生貪欲、嗔恚之心,陷入奢華與爭鬥的根源。 只要你待在老家,心就会被烦恼所左右而不能成佛。 只要你待在老家,心就會被煩惱所左右而不能成佛。 因此,一定要背弃家乡。 因此,一定要背棄家鄉。 出家为僧的目的就是避开使你爱恋的亲友和使你憎恨的仇人,一门心思地追随佛陀。 出家為僧的目的就是避開使你愛戀的親友和使你憎恨的仇人,一門心思地追隨佛陀。
《增上意乐书》中继续指出:奢华皆凭财与产,无田无产无所卖,即无妻妾亦无子,家室亲朋皆无有,无奴婢来无权势,出家自然争斗息。 《增上意樂書》中繼續指出:奢華皆憑財與產,無田無產無所賣,即無妻妾亦無子,家室親朋皆無有,無奴婢來無權勢,出家自然爭鬥息。
关于舍弃亲友,《入行论》指出:诸法皆为无常物,…” 關於捨棄親友,《入行論》指出:諸法皆為無常物,…”
《佛本生》也指出:事佛必然荒稼穑,依恋家室怎事佛 ? 这些都是有关家庭的害处和出家的功德方面的教导。 《佛本生》也指出:事佛必然荒稼穡,依戀家室怎事佛 ? 這些都是有關家庭的害處和出家的功德方面的教導。 所谓出家为僧就是要无家、无亲、无财,像野生的飞禽和动物一样一无所有。 所謂出家為僧就是要無家、無親、無財,像野生的飛禽和動物一樣一無所有。
《月炬》中指出:无所常归己,无所归己常,如同野生鹿,酷似空中风。即便是离家出走到了其他城镇村庄以后,如果仍不能摆脱贪欲和嗔恚,这就有违于佛法。 《月炬》中指出:無所常歸己,無所歸己常,如同野生鹿,酷似空中風。即便是離家出走到了其他城鎮村莊以後,如果仍不能擺脫貪慾和嗔恚,這就有違於佛法。 阿底峡指出:故里堕魔狱,俗事解缘索,远避亲与仇,逃遁恩怨地。”“要远离那搅乱人心的家乡,时时呆在那倍增善果的地方。 阿底峽指出:故里墮魔獄,俗事解緣索,遠避親與仇,逃遁恩怨地。”“要遠離那攪亂人心的家鄉,時時呆在那倍增善果的地方。
仲顿巴也指出:要彻底地抛弃使你深陷轮回的家乡”“要待在那使你不产生恩怨的地方。 仲頓巴也指出:要徹底地拋棄使你深陷輪迴的家鄉”“要待在那使你不產生恩怨的地方。
格西波多瓦指出:要背弃家乡、远离亲人。”“如日月行空永不待在一个地方。他又指出:舍弃家乡、断绝亲友的来往和抛弃一切无常之物,这三者历来是热振派的传统。可惜后人却难以实行。 格西波多瓦指出:要背棄家鄉、遠離親人。”“如日月行空永不待在一個地方。他又指出:捨棄家鄉、斷絕親友的來往和拋棄一切無常之物,這三者歷來是熱振派的傳統。可惜後人卻難以實行。
卡热巴说:要舍弃三样东西,即要舍弃家乡故里、舍弃家庭、舍弃俗务。 卡熱巴說:要捨棄三樣東西,即要捨棄家鄉故里、捨棄家庭、捨棄俗務。
佛子陀美也指出:要舍弃那罪恶之源的家乡,要待在那若果倍增的地方。他还引用《入行论》详细论述了要想实践大乘之道就必须抛弃使你产生恩怨之地的家乡故里。 佛子陀美也指出:要捨棄那罪惡之源的家鄉,要待在那若果倍增的地方。他還引用《入行論》詳細論述了要想實踐大乘之道就必須拋棄使你產生恩怨之地的家鄉故里。 不仅如此他还亲身实践了这些内容。 不僅如此他還親身實踐了這些內容。
3.
置身幽静 3. 置身幽靜
人迹罕至的幽静之地是功德之源。 人跡罕至的幽靜之地是功德之源。 修佛应当置身于幽静之地。 修佛應當置身於幽靜之地。 本论指出: 本論指出:

背弃故里烦恼少,因无逸懒善业兴,智力清晰信佛法,置身幽静佛子行。 背棄故里煩惱少,因無逸懶善業興,智力清晰信佛法,置身幽靜佛子行。

这段话的意思是舍弃故乡等与事佛不利的地方,置身于幽静的地方,就能使恩怨等烦恼逐渐得以消失,戒律更加完善。 這段話的意思是捨棄故鄉等與事佛不利的地方,置身於幽靜的地方,就能使恩怨等煩惱逐漸得以消失,戒律更加完善。 由于幽静之地没有亲友等,也就用不着为自己和他人经商事农,完全可以一门心思地入定于瑜伽,使身、语、意三门的善业自然得到增长。 由於幽靜之地沒有親友等,也就用不著為自己和他人經商事農,完全可以一門心思地入定於瑜伽,使身、語、意三門的善業自然得到增長。 由于能够静下心来思虑,就能做到思维清晰,就能用智慧思考佛法的道理,从而对佛法产生虔诚的信念。 由於能夠靜下心來思慮,就能做到思維清晰,就能用智慧思考佛法的道理,從而對佛法產生虔誠的信念。 这样自然能使戒、定、慧的实践得到增长。 這樣自然能使戒、定、慧的實踐得到增長。 这一切都是置身幽静之地的功德。 這一切都是置身幽靜之地的功德。 因此佛子菩萨们无一不置身幽静之地修佛。 因此佛子菩薩們無一不置身幽靜之地修佛。
《庄严经沦》中说:有识者应当选择好修习之地,要选择便于化缘的地方,要选择上乘的地方,要选择有好的教友的地方,要选择能一门心思地修习的地方。这就是说,要想学佛就要选择容易得到化缘、没有盗贼的好去处;要选择水土干净不会使你生病的上好之地;要选择志向一致的好教友;要选择清静而没有干扰的、便于入定于瑜伽的地方。 《莊嚴經淪》中說:有識者應當選擇好修習之地,要選擇便於化緣的地方,要選擇上乘的地方,要選擇有好的教友的地方,要選擇能一門心思地修習的地方。這就是說,要想學佛就要選擇容易得到化緣、沒有盜賊的好去處;要選擇水土乾淨不會使你生病的上好之地;要選擇志向一致的好教友;要選擇清靜而沒有乾擾的、便於入定於瑜伽的地方。
《劝戒亲友书》中说:要置身于适宜的环境。 《勸戒親友書》中說:要置身於適宜的環境。
《入行论》也指出:自当厌离俗世间,欢喜置身幽静地;争执烦恼皆乌有,身处寂静好修佛。这就是说,学佛要对世俗的嘈杂、放逸采取厌烦的态度,从而远远地离开它们,置身于寂静的地方事佛。 《入行論》也指出:自當厭離俗世間,歡喜置身幽靜地;爭執煩惱皆烏有,身處寂靜好修佛。這就是說,學佛要對世俗的嘈雜、放逸採取厭煩的態度,從而遠遠地離開它們,置身於寂靜的地方事佛。
至于在寂静的地方如何学佛的问题,《入行论》中指出:要深刻体会幽静之地的好处和优点,消除一切杂念,一心一意地默修菩提之心。也就是说要修习慈悲之心和自己与他人换位思考的菩提心。 至於在寂靜的地方如何學佛的問題,《入行論》中指出:要深刻體會幽靜之地的好處和優點,消除一切雜念,一心一意地默修菩提之心。也就是說要修習慈悲之心和自己與他人換位思考的菩提心。 此外,佛祖在回答宝云和圣雄长者提出的问题时也指出,要置身于幽静的地方一门心思地事善。 此外,佛祖在回答寶雲和聖雄長者提出的問題時也指出,要置身於幽靜的地方一門心思地事善。
关于置身于幽静之地的好处,《月炬》中说:身处幽僻之地的好处是能使你始终对诸行产生厌离之心,使你对世间的一切都不产生欲望。这样有漏即烦恼不会加重。 關於置身於幽靜之地的好處,《月炬》中說:身處幽僻之地的好處是能使你始終對諸行產生厭離之心,使你對世間的一切都不產生慾望。這樣有漏即煩惱不會加重。
阿底峡说:在成为贤德之士之前,世俗的纷乱对学佛极有害。因此,学佛就应该到偏僻的幽静之地。”“应该置身于偏僻的幽静之地,彻底放弃此生的俗事与欲望,一门心思地
学佛,从而使你感到无悔于此生。
阿底峽說:在成為賢德之士之前,世俗的紛亂對學佛極有害。因此,學佛就應該到偏僻的幽靜之地。”“應該置身於偏僻的幽靜之地,徹底放棄此生的俗事與慾望,一門心思地學佛,從而使你感到無悔於此生。
仲顿巴也说:如今处在浊世时期,凡夫们首先应该到偏僻的幽静之地修习仁爱慈悲之心,而不是直接给众生以利益的时期。 仲頓巴也說:如今處在濁世時期,凡夫們首先應該到偏僻的幽靜之地修習仁愛慈悲之心,而不是直接給眾生以利益的時期。
格西波多瓦也说:置身幽静之地是使三昧大增的先决条件,是守戒的有利因素。 格西波多瓦也說:置身幽靜之地是使三昧大增的先決條件,是守戒的有利因素。
纽苏瓦说;要想正确地扬善弃恶的话,就应该放弃一切俗务置身于幽静之地。 紐蘇瓦說;要想正確地揚善棄惡的話,就應該放棄一切俗務置身於幽靜之地。
格西朗巴瓦也指出:如果不能把内心修炼好的话,就不能使虔诚之心永恒。因此,应该置身幽静,修习菩提之心。 格西朗巴瓦也指出:如果不能把內心修煉好的話,就不能使虔誠之心永恆。因此,應該置身幽靜,修習菩提之心。
佛子陀美指出:因此,应该抛弃对仇人的怨恨、对亲人的感情、享乐的欲望、对至友的依恋,要置身于幽静圣地为普天下众生的幸福时时修习菩提之心。佛子陀美不仅这样教导我们,而且身体力行,彻底实践了这些内容。 佛子陀美指出:因此,應該拋棄對仇人的怨恨、對親人的感情、享樂的慾望、對至友的依戀,要置身於幽靜聖地為普天下眾生的幸福時時修習菩提之心。佛子陀美不僅這樣教導我們,而且身體力行,徹底實踐了這些內容。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