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HP多毒?三聚氰胺20倍

台灣大學食品研究所教授孫璐西今天表示,塑化劑DEHP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起雲劑本身沒有問題,是有不肖業者摻了塑化劑到起雲劑配方中,才造成這次塑化劑風暴。

 

台灣大學今天舉行「從添加塑化劑看食品安全」台大公共論壇,出席學者台灣大學食品研究所教授孫璐西表示,依國內食品衛生管理法,目前國內食品添加物有17大類,並沒有1類叫做起雲劑,因為起雲劑是複方食品添加物,各國起雲劑配方不同,多由阿拉伯膠、乳化劑、植物油及多種食品添加物混合而成。

 

孫璐西說,由於食品多是水溶性,為了要讓油溶成分能進入水性系統,因此業者不得已使用乳化劑或乳液,使飲料看起來有雲霧感,看起來更好吃。現在塑化劑風暴事件,是有不肖業者將塑化劑的1DEHP(鄰苯 二甲 酸二酯)當作起雲劑的配方。

 

至於為何現在的果汁粉和優格粉都含起雲劑?孫璐西表示,起雲劑讓食品看來更有質感、嚐起來更有口感,這些乳化型香料若再加入著色劑和新鮮果汁後,這些複合式食品就變得更好吃,若再經乾燥過程就變成粉狀。

孫璐西表示,DEHP比三聚氰胺更毒20倍,1個人喝1500cc摻了DEHP飲料就已經超過單日食量上限,這是她30年來看過最嚴重的食品摻毒事件。

 

國人塑化劑暴露量 比已知高20

塑化劑風暴席捲全台,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伍焜玉昨在立法院指出,從這次污染的規模與程度研判,國人的日常暴露量,約比過去以為的量高出十到二十倍,有必要長期追蹤致癌與對腎臟的影響程度。

 

國衛院進行中的十年追蹤研究發現,台灣孕婦與兒童體內塑化劑暴露量都異常偏高,DEHPDnBP代謝物濃度,同為歐美國家兩、三倍以上。近年成大教授李俊璋也發現,國內孕婦尿中的DEHP代謝物,最高可達美國孕婦的十三倍;陽明大學教授陳美蓮針對六十位國人尿液檢驗,亦檢出DEHP代謝物是美國的五倍、德國近六倍。

 

伍焜玉表示,過去看到這些數據,學界一直以為是國人用了太多塑膠用品,直到此案爆發,才發現可能是因為塑化劑早就被大量添加在食品中。

 

焜玉表示,目前已知塑化劑會導致小鼠肝癌、白血病與睪丸癌,但因不曾發生塑化劑被人類大量食用的案件,所以缺乏對人體致癌性的相關研究,目前無法做風險評 估。但伍焜玉擔心,從這次食物中被檢出的塑化劑劑量推估,國人每日塑化劑暴露量,恐怕是過去以為的十倍到二十倍,是否會導致癌症或其他慢性病,有必要長期追蹤。

 

極有可能傷害腎臟 有必要長期追蹤

台灣的洗腎率全球第一,原因始終不明確,伍焜玉也提到,塑化劑極有可能傷害腎臟,因為在動物研究上已有這樣的發現,但塑化劑影響是長期的,所引發的慢性病並不會立即浮現。

 

台大環衛所副教授陳家揚在台大公共論壇上指出,DEHP無明顯的生物累積或生物放大的現象,檢測體內殘留的塑化劑含量由尿液中的代謝物含量,無法評估長期暴露的情形,民眾無需因這次事件去做血液或尿液的檢測,但洗腎及血友病病患因為長期使用血袋或注射管,均可能含有塑化劑,要特別注意。

 

於指甲油、口紅、香水等化妝品含塑化劑,彰化縣衛生局三十日到藥妝店稽查,將國產化妝品帶回送驗。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表示,化妝品製作過程常會用到定香 劑,定香劑會用到塑化劑,衛生署曾公告化妝品不能含有塑化劑,但製造商反映在製程中難以避免有塑化劑殘留,因此,後來衛生署公告「如化妝品於製造過程中, 技術上無法避免,致含自然殘留之鄰苯 二甲 酸酯類成分時,總殘留量不得超過100ppm。」

 

塑化劑DnBP 我國幼兒暴露量偏高

我國孕婦與兒童最近除被證實塑化劑DEHP暴露長期偏高外,國家衛生研究院團隊最近更首度發現,另一類具有生殖毒性的塑化劑DnBP(鄰苯 二甲 酸二丁酯,DBP的一種),在孕婦與兒童體內的暴露量也異常偏高,尿液中所檢出的DnBP代謝物濃度高達歐、美、日一.四到五倍。

 

明零時全面稽查五大類產品

今晚過了午夜十二點之後,衛生署就要動員各地衛生局官員強力稽查果汁、運動飲料、茶飲、膠錠粉劑、果醬果漿類等五大類產品是否含有塑化劑,但國衛院最新調查卻發現,不僅食品堪慮,過去常被添加於指甲油、髮膠等化妝品與清潔用品中的塑化劑DnBP,也同樣值得特別重視。

 

DnBPDEHP性質類似,都是具有生殖毒性的環境荷爾蒙,且均為無色油狀液體,具有高脂溶性,目前同為環保署所列管的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

 

去國內相關研究大多只鎖定本次食品污染事件的禍首DEHP,國衛院研究員王淑麗等人今年二月發表在國際期刊Chemosphere的論文卻發現,我國孕婦 與兒童的DnBPDEHP暴露量均有異常偏高現象。不但調查範圍涵蓋DnBPDEHP等五到七種常見環境荷爾蒙或塑化劑,更是國內首份較大規模長期追 蹤,針對兩百多對孕婦與其所產嬰幼兒,定期驗尿追蹤至今滿十年。

 

化妝品禁用 但仍逾半不合格

國衛院報告的尿液檢驗數據顯示,我國孕婦體內的DnBP代謝物MnBP濃度,是美國孕婦的五倍、日本孕婦的一.四倍;二到六歲兒童尿中MnBP濃度,則是德國同齡兒童的兩倍。

 

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傑樑指出,DnBP的分子量低,因此皮膚吸收更快。高劑量暴露會抑制男性荷爾蒙,導致生殖器官異常、破壞睪丸與甲狀腺功能,也可能傷害肝腎,常被添加在指甲油等化妝品中,作為溶劑與使香味穩定釋放的「定香劑」,「越香的,越要小心」。

 

盟對DnBP管制比DEHP更為嚴格,攝取量容許上限標準,每日每公斤體重只限攝取十微克,比DEHP的五十微克嚴格五倍,國衛院這份調查發現,我國二到 三歲幼兒的每日暴露量,已達每日每公斤體重四到七微克,而且暴露量遠遠高於孕婦。林傑樑認為實在不尋常,懷疑與嬰兒清潔用品有關,有美國學者在二○○八年 曾發表論文,一百六十三名新生兒的尿液檢體,高達八成檢出DBPDEHP等塑化劑,且與使用嬰兒乳液、乳霜、粉末等清潔用品的量有正相關。

 

勞委會勞安所二○○九年發表報告指出,雖然二○○八年七月衛生署已公告將DnBP禁用於化妝品,事後抽檢市售四十五瓶指甲油,檢出DBP比例仍高達五成三,且添加量驚人,平均濃度十二%,最高濃度達三十五%,塑化劑管制鬆散可見一斑。

 

衛院學者黃柏菁、成大教授李俊璋近期在「台灣醫學」期刊撰文指出,國人塑化劑暴露量真的是「舉世少見」,政府建立環境污染物監測系統已「刻不容緩」,長期 監測國人暴露與環境污染程度,以訂定各類產品與原物料的管制標準,亦應建立商品的無塑化劑標章制度,以避免發生國際貿易障礙。

 

林傑樑和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所教授陳美蓮都疾呼,政府除應對已列入第四類毒物DBPDEHP,以及未公告列管的BBP三類塑化劑都要提升管制層級,亦應全面清查塑化劑流向,以瞭解是否還有其他種類塑化劑也遭人添加於食品原料中。

 

塑化劑引發恐慌 醫療院所諮詢服務

塑化劑風暴續擴大,許多原本是家長買來給孩子吃的營養品而今卻可能為孩子帶來身體的傷害,家長自責和民眾內心恐慌該如何消除,請聽黃進恭報導。

 

塑化劑風波引發至今,對健康會帶來多大影響莫衷一是,每天都有不同的發展,署立豐原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張敬仁呼籲家長無須太過擔心,醫院有提供諮詢門診服務。

 

(所謂塑化劑的血液檢測 我們沒有這方面檢查 而是它產生身體的副作用檢查 就是它的結構和女性荷爾蒙結構有點類似 長期攝入的話 有荷爾蒙的影響 男性的話最直接事就是生育問題 比如說精蟲品質較差)

 

長擔心小孩喝下太多含塑化劑的飲料,想到醫院做血液檢測驗出是否血液中含有塑化劑,由於目前並無人身可容許的塑化劑的標準值,再者也無法證明身體不適就是 塑化劑單一因素影響,因此醫院無法提供塑化劑的血液檢測。台中榮總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徐昊表示如果家長擔心小孩荷爾蒙出現異狀,醫院可提供檢測荷爾蒙服 務。

( 男性就驗男性賀蒙 女性荷爾蒙 不到的話可能就會有缺乏)

 

雙合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主任祝年豐表示家長無須恐慌,應注意小孩是否提早出現第二性徵,像是男童出現女性化等情形,若有應盡快求助醫師。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傑樑表示塑化劑有兩種毒性,一是生殖毒性,可能讓男性雄風不再,另一個則是可能致癌的物質。

 

(我想它有兩種毒性 一是生殖毒性 它會對男性生愈能力產生影響 會讓精子數目減少 品質更差, 孩童的話 女童性早熟 八九歲 性早熟 得到乳癌風險也比較大 再者男童可能會有女性化傾向)

 

合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祝年豐表示長期暴露在塑化劑環境下不是好事,因它會在人體累積,如果塑化劑一旦和脂肪結合,最是令人憂心。醫師也呼籲家長儘量要求小 孩口渴多喝開水減少飲料的攝取,才能避免喝到塑化劑。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傑樑則認為塑化劑除了存在於聚氯乙烯外還來自食物鏈,民眾應儘量少吃高 油脂像是油炸等食物。

 

(根據國外研究 塑化劑也來自食物鏈 最主要來自高油脂食物 塑化劑很容易溶於油脂裡面一些炸雞薯條用很多奶油的 還是肥肉雞皮鴨皮 儘量少吃 減少暴露塑化劑 )

醫師呼籲民眾多喝水可以幫助排泄 ,多吃蔬果也可加速排出塑化劑,蔬果裡面有抗氧化物質可以減低它的毒性,進而遠離塑化劑毒害。塑化劑風暴也讓民眾思考食物回歸自然的重要,我們將再下一集為您探討。

 

避免塑化劑危害學童健康 五大類食品下架!

為維護孩童健康,臺北市教育局要求各級學校將五大類衛生署公告食品立即下架,包括:「運動飲料」、「果汁飲料」、「茶飲料」、「果醬、果漿或果 凍」及「膠狀粉狀之劑形」,直到廠商提出出安全證明,才可以恢復販售。臺北市教育局表示,有鑑於食品外觀無法辨識起雲劑的使用安全,要求學校先行下架,而 學校飲品下架執行情形也列為校園食品抽查重點,教育局將派員抽查學校執行情形。

 

防有毒添加物 立委提案修法

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楊麗環今天提案修改食品衛生管理法部分條文,加重業者惡意添加有毒食品或食品添加物的行政罰,並增訂刑罰,希望嚇阻不肖業者。

 

楊麗環在修法提案中表示,現行食品衛生管理法對業者惡意添加致癌物質處罰太輕,僅處新台幣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若產品危害人體健康,也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18萬元以上90萬元以下罰金,無法有效遏止業者不當行為。

 

她提案修法,若業者在食品或食品添加物中加入有毒或有害人體健康物質,處60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並令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按次連續處罰,並處1個月以上1年以下停業處分,情節重大者,得廢止營業或工廠登記證照。

 

楊麗環表示,惡意添加有毒物質是嚴重犯罪行為,新增條文規定,業者若惡意違反規定且情節重大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1000萬元以下罰金;若因過失違反規定,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100萬元以下罰金。

國民黨籍立委陳淑慧也提案修正食品衛生管理法部分條文,提高添加違法食品添加物處罰規定,從現行處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改處12萬元以上60萬元以下罰鍰,情節重大者,得勒令停業。

 

現行食品衛生管理法規定,業者應在有容器或有包裝的食品、食品添加物標示品名、內容物名稱重量及食品添加物名稱等,國民黨籍立委鄭汝芬提案修法,明定業者除標示名稱,也應標示成份,相關主管機關必要時應抽查或檢驗。

 

鄭汝芬的修法版本也規定,若業者違反相關規定,從現行處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改為視情節輕重,處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情節重大者,得按次連續處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