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初期以中藥調理 減少損傷變性

肝臟硬化初期,一般民眾通常沒有太大的感覺,如果持續發炎或壞死,纖維化的情形就會愈來愈嚴重,肝臟就會開始出現各種症狀。對此,嘉義基督教醫院 中醫部醫師陳明和表示,就傳統中醫來說,肝纖維化屬於黃疸、酒疸、癥瘕積聚等範疇,若能在初期以中藥來減少損傷或變性,有助治療。

 

醫師指出,肝纖維化是指肝臟纖維性結締組織的異常增生,為肝硬化的初期變化。肝纖維化初期,尚有一定的可逆性,也就是說,在這個階段,人的肝臟結構部分有 恢復正常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若病因持續刺激,則肝纖維化將進一步加重,使肝臟的正常結構受破壞,這時候就變為不可逆的肝硬化。

 

陳明和醫師指出,中藥種類相當多,有數百種以上的中藥材,其中有一些中藥抗肝纖維化的效果,在各種動物模型上,已逐漸獲得肯定,然而,不論是病毒性、藥物性、酒精性肝炎,病理上的表現都是由發炎細胞浸潤促使肝細胞受損,進而造成肝細胞壞死,最後變性為肝纖維化或肝硬化。

 

因此,若肝纖維化形成後,一般民眾若不積極治療,就可能從此變為不可逆的肝硬化,後期常會併發肝衰竭、肝昏迷,甚至於形成肝癌。因此,如何在肝病初期減少肝細胞的損傷及變性,部分中藥的藥性就可以派上用場,成為治療初期肝硬化不可或缺的一環。

 

陳明和醫師進一步指出,原則上,能夠延緩或阻止肝纖維化的持續進展,而達到預防肝纖維化,有許多的中藥材可以加以利用,包括板藍根、龍膽草、牡丹皮、茵陳、連翹、虎杖、黃芩等皆是。肝纖維化是肝硬化的初期變化,若能使用中藥材預防發生肝硬化,將可望減少發生肝硬化。

 

不過,若民眾忽視肝病,一再延誤治療的時機,則等到肝硬化的症狀出現之後才就醫,這時候都已經喪失治療先機,在治療上已經非常棘手。因此,早期治療是最佳方法,有助於減少發生肝硬化。

 

肝膿瘍 肝臟感染性疾病

肝膿瘍是肝臟的一種感染性疾病,因肝臟是腹腔內最常會發生膿瘍之器官,於早期診斷及治療,大多數患者都可痊癒,但若疏忽而拖延病情,則易引起併發症,甚至死亡。

 

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簡銘男表示,肝膿瘍多是由細菌或其它微生物,藉以各種感染途徑侵入肝臟,引發局部組織壞死及溶解等發炎反應,而形成蓄膿性腔洞。

 

銘男醫師指出,肝膿瘍又可分為細菌性和阿米巴性肝膿瘍。細菌性肝膿瘍常是由多種細菌同時感染所引起,在台灣最常見的菌種為克雷伯氏菌,而國外則以大腸桿菌 為主,此外,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亦為普遍之病原菌。阿米巴性肝膿瘍則是由阿米巴原蟲所引起,但現代社會因衛生環境及飲食習慣的改善,故已較少見。

 

簡銘男醫師說明,發燒是肝膿瘍最為常見的徵兆之一,但也會出現如右上腹疼痛、寒顫、食慾減退、體重減輕、疲勞倦怠、胸痛、咳嗽或黃疸等症狀。若有作進一步檢查時還會發現有肝臟腫大、右上腹壓痛、黃疸之現象。

 

另外,肝膿瘍還會引發敗血症、廣泛性腹膜炎或因膿瘍破裂而產生腹內膿瘍等併發症。而其它不可忽略的併發症還包括有細菌性肺栓塞、肋膜腔蓄膿、眼內炎、腦膜炎、菌尿症、遠側膿瘍、廔管等轉移性之病灶。特別的是,糖尿病患者大多更易發生其細菌轉移它處,再造成其它器官的感染。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