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未分類資料夾

20111005建造五輪塔札記(期待機緣成熟第五座五輪塔安置)

前幾天接到印隆師父來信關心.為何五輪塔建造停滯不前.是不是

我們作的不夠好.機緣才不成熟.才沒辦法推廣下去.這是我們要

.我們會加強功課作為.來迴向讓殊聖機緣及佛菩薩慈悲協

發心提供建塔造塔的機緣能更成熟更圓滿.讓更多眾生因為

五輪佛塔佛光普照而得利.因為五輪塔的加持力讓大眾更平安快

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心想事成.

 

目前我們完成有大型五輪塔的地方有1.田中(最近師兄姐又費心

整理了環境讓來繞塔禮佛的師兄姐得到更殊聖心境與佛菩薩加

持在此特別感謝發心師兄姐)2.屏東埔田(屏東埔田科技大路前

往屏東科技大學路邊五輪塔極為殊聖).3.屏東餉潭融一法師道

.4.台東太麻里清淨法師道場(如要前往太麻里看日出第一道暑

光的朋友別忘了去接受佛光普照才不會空走一趟).都有座大型

五輪塔供大眾禮佛繞塔.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為何如此.才說人生事苦海.也因為你我

要求太高才會如此.如果能以平常心看待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事知足.則心胸開曠充滿法喜.必可突破各種人生考驗關卡.也可

讓家庭和樂事事平順.

 

見塔如見佛.如有不順心事或心煩時都可前往繞塔禮佛.完後可在

佛塔面前將心事.不平事告知佛菩薩.讓佛菩薩知道你的苦.讓佛

菩薩來幫助你.完成後必可心曠神怡.人生一定要有心靈可寄託

的信仰才不會遇不如意事磚牛角尖.何況繞塔禮佛又不必發錢.

當成運動步行你想繞幾圈就幾圈多樂哉.越在此動亂的事局我們

越要接近佛塔繞塔禮佛.如此人生旅途必會順順利利遇事大吉大

.

 

高雄孫師兄也計劃建造一座更大型五輪佛塔可繞塔禮佛更可轉

殊聖的經輪敬請期待.我們還有七座五輪塔可安置如有適合的地

方安置可與我們聯絡.如果有此法緣我們都很願意在各地建造大

型五輪塔供大眾就地禮佛繞塔.但還沒完成之前大家辛苦一點找

個最近的地方去接受五輪塔佛光普照.相信那時你就會體會到我

說的繞塔禮佛可幫我們洗去心中鬱悶協助你走出瓶頸邁向康莊

大道.師兄姐們我們一起努力吧

 

行善對後代的報應

「積 善之家必有餘慶」、「好心必有好報」。筆者有一位近親,自從出嫁之後便相夫教子,克勤克儉,虔誠拜佛,尤其是樂善好施,經常暗中長期拿白米接濟無法維生的 貧民、寡婦或老人,而且數十年如一日,因此博得鄰居一致的稱讚。她的先生是一位小學老師,後來升為校長,她本身並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然而所生的子女一共六 人,卻個個都考上著名的大學。老大在北京清華大學數學研究所畢業後,便順利申請到助教獎學金前往美國普渡大學深造,去年初已經拿到統計學的哲學博士。另外 三個男孩也都先後分別考上著名大學的醫學系、牙醫系和藥學系,真是一門四傑,成就非凡。

 

一次一位筆者故鄉的小學老師(姓高)曾經告訴筆者,這位校長的大兒子在小學念書時是他教過的學生,依其過去的經驗,這孩子要考上當地的省重點中學根本就沒 有希望,事實上依其當時的程度,也只能投考職業學校。可是沒想到他進入就讀一家私立初中之後,竟然能夠脫胎換骨,考上全省最著名的一中,實在令人不敢相信 竟然會有如此的變化。他後來不但能夠上大學、研究所,而且還能得到獎學金出國,拿到博士學位,實在連作夢都無法想像。

 

為什麼一個小時候看來十分平庸的孩子,後來竟然會逐漸的變成優秀,終於獲得人人稱羨的最高學位,這是什麼原因呢?想起來這件事真是奇妙,值得一般人的深思體會或借鑒。

 

北現在新任考試院副院長林金生先生(前任交通部長)一家七個兄弟,居然有六個都是博士,一個當了部長和副院長,幾乎可謂一門七傑,世所罕見。林家所以有如 此傑出的後進,據許多新港當地人士說,主要是應該歸功於其祖父畢生致力慈善工作的結果。據說當時每要過年之前,林家祖父便大量發放白米,救濟當地眾多的貧 民,直到家中僅剩兩鬥白米為止,因此被公認為是當地萬家生佛的大善士。林家祖先能夠種下大善因,後來便自然能夠收到最為豐碩的果報。

 

外,還有一個很值得參考的實例。筆者認識了嘉義縣竹崎鄉一位陳姓的醫師,他不僅仁心仁術,而且更難得的是平日事親至孝。有一次其父親在去世前患嚴重肝硬 化,在這一段長達三、四年的期間,他竟然能夠從不間斷,每天與其夫人由竹崎趕回嘉義,並親自替其打針治療,使其父親延長更久的時間。他雖然共有五個兄弟, 然而其父親所有的醫藥費用共約 一兩 百萬,卻完全由他負擔,從不與他們計較或要求分攤。

 

此外,其岳父在臨終時,他居然能夠在其身邊不眠不休服侍三天三夜,並 且毫不忌諱,親自加以洗身穿衣,並協助料理一切,使人不勝感動,甚至連其夫人也為之心折。『百善孝為先』,由於這位醫師如此孝順和仁慈,因此所生的孩子個 個都極為優秀,老大與老 二兩 個男孩(目前在附小讀書)不僅每次考試各科都幾乎經常滿分,全班第一,而且還都被選為全校的模範生,老大最近還參加全縣市的五 項全能競賽,結果也榮獲了第一名。然而最令其父母欣慰的是,這兩個孩子極為乖巧,非常孝順,而且善體人意,每天晚上都自動作功課,父母不僅不必督促他們讀 書,反而必須經常規勸他們不要太過用功,以免影響睡眠和健康。

 

這也是一般人聞所未聞的現象,其親友莫不替他們感到慶倖。除此之外,這家診所還特製出一種藥 膏,據說藥效奇佳,能夠治療各種頑癬、燙傷、癢痛等等症狀,以致名聞遐邇,有人認為這一點也是上天對於善心人士的一種回報。

 

一位家住在嘉義縣溪口鄉的邱姓學生,最近也向筆者表示,努力行善對於後代的確有相當的補救。她說她弟弟生下後,由於是獨生子,因此受到父母最多的關愛。有 一次有人給他相命,竟然發現這個孩子的命重量只有 二兩 多一些,依一般農曆的記載, 七兩 一的命最佳, 二兩 一的最差,因此依此推斷,其前途的暗淡與艱困自然可 想而知,而家人失望的心情也就不言而喻。

 

然而她父親為了改善這孩子的命運,事後曾經不斷的以其名義從事各種行善的工作(例如佈施白米、救助貧民、捐印善 書、協助建廟等等),結果她弟弟的學業也就似乎愈來愈順利,雖然在考高中時成績還很不理想(當時只能在一所私立中學候補班借讀),沒想到高中勉強畢業後, 竟然能夠順利考上大學,大學畢業後居然又能考上研究所,去年畢業獲得碩士學位後又順利的考進一家著名的商業機構服務,她說這種明顯的演變,實在是當初所全 然無法想像的。人的命運可以由不斷行善來加以改變,這不能不說又是一個很好的實例。

 

報故事:康峻,字重山,為人慷慨,就是在極貧困的情況下,也不無濟人利物之心。有一天,他去維揚,船行到高郵湖,天晚了。有一老人來到船上,告訴康峻「你 心地善良,已經感動了上帝,明天你就會遇到好運,我有錢 一兩 送給你作本錢,你會得到二十盒的錢。」康峻推辭不接受,老人堅持把錢留下。康峻雖不明白二十盒 錢的用意,但他知道老人的話大有來頭。

 

二天,康峻把老人給的錢交給船夫買湖中蓮藕,到維揚果然賣得銀子 二兩 。從此販賣都得加倍利,幾年間成了大富翁,這才領悟到老人所說的二十盒是二十次對盒利 息。於是燒香謝天,大出貨財,廣行陰德。

 

第一:收買糧食,減價一半賣給窮人,聽任別人自己過秤。

 

第二,到了荒年就舍飯施粥給難民,老人、婦女和病人發給票 證,每天可用票領到 一升 米。

 

第三:開設義學,積存書籍萬卷,招請出名的學者任教,招收四方英俊少年免費上學,供應食宿。

 

第四:設立普濟堂,遠近有貧民或病 人來,每人給一間房,一張床,一領席子,招聘名醫一個一個給診視醫病,用上等藥材,供給飲食和營養品,病人好了給他盤纏回家。

 

第五:代貧窮戶交納官收錢糧 稅。

 

第六:親戚鄰居家有男子三十歲娶不上媳婦,女二十歲嫁不出去,送給錢財幫助婚配。

 

第七:施捨棺材,掩埋荒野屍體。

 

第八:立育嬰堂,雇乳母收養被遺棄的 嬰兒。

 

第九: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日到監獄探望犯人,每個犯人給米 三升 ,錢三十文,四個饃。

 

第十:從厚施給貧窮無子的寡婦,收養無依靠的殘疾老人。

 

所有一切善 事他都積極實行。後來,他途中又遇到那位給他 一兩 錢的老人,把老人請到家中拜謝。

 

老人笑著說「你貧窮時有救濟窮人,愛惜物的善心,因為這個原因我才贈給你 本錢,可喜的是你發財以後積德行善。上帝喜悅,善報無窮,希望你繼續努力。」康峻活了一百零四歲,無病而逝。七個子十幾個孫子都當了大官,世世富貴。 阿彌陀佛!

摘自  淨土修行必讀第四集

 

見和同解

六和敬中所提出的「見和同解」,就是讓團體的成員見解有共同的交集,並能達成良性溝通。「見」就是意見,也就是所謂的見解或知見。「見和」指的是群體有共 同立場的見解,彼此有共同的方向和原則。例如夫妻兩人共同的原則是要維護家庭的和諧幸福,共同的立場就是締造出共同的命運,一如我們常說的:「同命鴛 鴦」,夫妻兩人終身都朝著共同的方向,走相同的一條路。

 

做為一個人,一定要有做人的標準及立場,所作所為要與這些標準和立場一致,例如,身為員工,如果立場和公司的方向相衝突,那麼就不會被這個團體所接受;又 例如,一個父親的所言所行或是見解如果和其他家庭成員互相矛盾,所有家人的安全、福利,也因為他受到損失或傷害時,那麼不管是太太、孩子或是父母、兄弟, 都會覺得他不可理喻。所以,一旦違背了整體原則,所作所為是不會被大家認同的。

 

不過,共同點雖是相合、相同的,但在此一原則下,每個人仍然可以自由發揮、不受限制,否則大家的意見完全一致,變成一言堂,這樣也不對。見和同解並不等於 是一言堂,大家可以各自表述,剛開始時雞同鴨講也沒有關係,雖然因為誤會而產生一些爭論,但是真理愈辯愈明,誤會也有機會化解,到最後還是可以找到交集。 只要是為了同一個目的、同一個方向,在同一個基礎上爭論,都沒有問題,這就是「見和同解」。

 

也就是說,這個意見是為了大眾的利益,是代表大眾的,由大眾來共同判斷,而不是由個人的主觀意見來決定。釋迦牟尼佛說:「依法不依人」,不要因為是釋迦牟 尼佛所說的,或他人傳說是佛說的,就以為那句話絕對可信、非聽不可;只要合乎佛法的標準與基礎,就是佛法,不要因人立言或因人廢言。因人立言,那是個人崇 拜,是一種迷信;因人廢言,則更是損失。所以,「依法不依人」就是一個準則。

 

此外,在一個團體裡難免會有各種不同的意見,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才是對的,這是正常的現象,因為大多數人的想法都很主觀,但是要多聽聽他人的意見,互相溝 通,當雙方都把意見講出來,並找到交集點後,就會變成共同意見了。開會的目的在於溝通協調、達到共識,如果各自堅持己見,會議談不出結論,那就失去開會的 功能與意義了。

 

見和同解,實際上就是達成共識,在共識的指導下往前走,期間如果偏離了,就再度溝通協調,修正方向。這是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的人必須遵守的條件,如果沒有這種修養,一定會常起爭執,吵鬧不休。

 

 

自心淨土–聖嚴法師

謂自心淨土:即是說在每一個人的心中,不論凡聖,本具佛性,也就從來未曾離開過佛國淨土。昨天談到深心,眾生的心既與佛心相同,眾生所處世界便與佛國無 異。不過眾生的心尚有煩惱覆障,無法見到清淨不動的本心,也就無法體會到生活於佛國的淨土。若能穿透煩惱塵網,往心的深處看去,就會發現佛心即是自心,此 界即同佛國。因為心若清淨,所見世界就是淨土;心若不清淨,生活的環境就是無邊的苦海。

 

《華嚴經》的「華藏世界」;《梵網經》的「菩薩心地 法門」;《法華經》的「靈山淨土」;《維摩經》的「真心」「深心」是「菩薩淨土」,又說「隨其心淨則國土淨」等,都是指的自心淨土。到了中國宋代的天臺家 大學者知禮及元照,元代的惟則等諸師,都主張唯心淨土的思想,倡導「唯心淨土,本性彌陀」之說,而謂:「十方微塵國土者,唯吾心中之土也。」又云:「極樂 獨非唯心淨土乎?」明末的蕅益大師也主張「是心是佛,自心作佛」以念佛三昧而豎出三界者,便見

 

唯心淨土,以他力方便而橫出三界者,則生西方淨土。此則與禪宗《六祖壇經》所云「迷人念生彼國,悟者自淨其心」相近。

 

何自淨其心?一般人不易體會到,當然也做不到。若修念佛法門者,正在念佛時,將心中所有一切雜念放下,只管專心念佛號,此心即與佛相應,那時的心中,便沒 有恐懼、懷疑、貪、瞋、驕傲等的雜念起伏。若能更進一步,一時之間,全部雜念離你而去,此時便與佛的淨土相應。一念相應一念見淨土,二念相應二念是淨土, 念念相應念念住淨土。

 

雖在凡夫階段,不可能念念與佛相應,不可能念念住於淨土;但你如果念念念佛,念念基於信心、深心、至誠心、迴向發願 心,就會漸入佳境。天下本無事,妄想從何起,念念都把念頭貼在佛號上,持之以恆,時間稍久,就可修成念佛三昧,自心淨土,歷歷展現。功淺者可見感應的西方 淨土,功深者則見方便土及實報土,至於常寂光淨土,唯佛與佛能遊能見。

 

我有一位弟子在深山中修行,白天都很好,晚上打坐時就聽到很多眾生在 附近搬家、開會、吵架,打開門察看究竟,卻什麼也沒有發現,當他再度坐下,則又聽到了。他心想:「現在我是心隨境轉,應該是境隨心轉才對。」於是他觀想這 些騷擾他的聲音,都是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都在念佛、念法、念僧,聽到眾

多的聲音,就像自己身處西方的極樂世界。如此觀想,過不多久,什麼聲音都聽不到了。

 

一個例子是出於這陣子的議會文化,有一位現任的政府高級官員,才剛學佛不久,但卻學會了〈準提咒〉,當他每次到議會備詢時,議員們都會用種種言詞來激怒 他、侮辱他、批評他。本來他很容易生氣,甚至考慮辭官不幹了,如今他已能神定氣閒地列席議會了,他的降魔術,便是默念〈準提咒〉、默寫〈準提咒〉,一邊聽 議員指責,一邊心念一邊手抄,議員們責罵他時,還以為他正在很認真的做記錄,挨罵時既不反駁,又有涵養的微笑。議員們罵完他後,他只須站起身來說聲:「謝 謝某議員,我都聽到了。」如此一來他自己少了煩惱不說,議員們也對他客氣起來了,真的達成了境隨心轉的目的。

 

以此可見,若能不受環境所動,自心之中便是淨土;自心淨土雖不在心外,外在的環境也會隨你的心轉。這是很有用的,不妨試做做看。

念佛便見佛,心淨國土淨。(一九九三年三月三十日農禪寺清明報恩佛七第三晚開示)

 

位置

在這個世界的變動中,你有你的時段,你有你的位置。

 

要知道自己站在哪個位置很重要。人常迷失在,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

 

不要用物質性的東西,作為衡量的標準,因為,這些東西會消失,用精神價值來做標準,這些東西永遠不會被拿走。

 

生命如棋盤,如果放錯了位置,當然是全盤皆輸了。

 

看看週遭的世界,你可以感覺自己的位置,如果你不喜歡你現在的位置,那麼,就移動吧!

 

站在一個讓你覺得舒服的地方。你現在的位置舒不舒服?如果不舒服,為什麼不移動?若是,你不知道生命要往哪個方向前進時,那麼移動得慢一點,你就有機會看清楚一些小細節,當你看清楚時,就移動得快一點,請緊緊住你想要的位置,因為,那是你的機會。

 

改變,是我們都必須面對的事情,你是主動改變還是被動改變?你是想要改變還是害怕改變?而必須改變的真正因素又是什麼?

 

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他應該站的位置,人活在天地之間,一生的遭遇都離不開客觀的時空背景,在什麼樣的空間,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你的成功機會有多少?和你所站在的位置有很重要的關聯。

 

如果你沒有辦法改變現在所站的位置,那麼就請改變的位置。

 

彈力帶運動 肌力健康好幫手 文/黃偉婷

目前有許多方式都可以增加身體的肌肉力量,像是舉啞鈴、拉彈力管、使用重量訓練器材等,但是最簡便、易攜帶、又不受場地限制的運動,就是「彈力帶」。

 

彈力帶由類似橡膠材質所構成,具有伸縮特性,並依顏色區別阻力大小,普遍作為復健輔助治療用具,尤其沒有場地和設備的限制,非常適合居家運動,同時也可結合如瑜伽、皮拉提斯及舞蹈等,設計出一些更有趣的運動治療。

 

彈力帶運動可以增加肌力、生活功能和減少關節疼痛、改善平衡和姿勢,以及增進運動員的肌肉表現,也幫助一些慢性疾病的患者,像是下背痛、關節炎等,改善病人的功能狀況。

 

執行彈力帶運動的注意事項:

執行運動前,應確實固定彈力帶,以避免運動時,彈力帶鬆脫。

運動要循序漸進,以少量多次、低強度到高強度為原則。

動作輕且緩,過快、過猛的動作反而會有扭傷的危險。

手握彈力帶時,保持帶面平整、緊握,正確握法如下:

1)雙手握法。

2)單手握法。

 

居家運動內容包含上肢與下肢,每個動作維持510秒,每回520次,一天3回,而彈力帶的強度可以經由彈力帶拉伸長度、綑綁、摺疊次數的不同,進行調整。

手肘屈曲運動:

 坐姿,彈力帶以雙腳踩住固定,右手握住彈力帶,大拇指朝上,手肘貼於腰際,左手扶住椅子,接著手肘彎曲。

 

肩部屈曲運動:

坐姿,彈力帶以雙腳踩住固定,右手握住彈力帶,右手手肘伸直,左手扶住椅子,手臂朝前上抬至90度。

 

肩部水平外展運動:

坐姿,雙手握住彈力帶兩端,雙手手肘伸直於胸前,慢慢向外拉開。

 

膝部運動:

坐姿,雙手握住彈力帶兩端,膝蓋彎曲,將足弓踏至彈力帶中心點,膝蓋伸直向前踏出。

 

髖部運動:

 坐姿,將彈力帶環繞大腿,雙手固定彈力帶,左腿固定,慢慢將右腳往外踏。(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

 

 

家中塑毒濃度 台灣冠全球

家中塑毒濃度 台灣冠全球

中時 更新日期:2011/06/02 02:43 李宗祐/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李宗祐/台北報導】

塑化劑DEHP不但會造成「小弟弟」發育不良,也會引發女童性早熟!成大研究團隊長期追蹤研究發現,台灣居家環境因高度塑膠化,室內DEHP濃度遠高於世界各國,其中DEHP(鄰苯 二甲 酸二酯)占九十%;居家環境過度使用塑膠製品,導致女童性早熟及兒童罹患過敏氣喘風險升高。

成大副校長蘇慧貞及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李俊璋領導研究團隊,從民國九十六年七月起,對一九三名二到十二歲兒童,展開三年追蹤研究,這是我國首度對室內DEHP暴露,對兒童健康影響進行有系統的大規模調查評估。

李俊璋指出,DEHP普遍應用在各種生活用品,從各種塑膠製品、化妝品、清潔劑、衣服、玩具、地板等,無所不在。

研究團隊分析比較一般兒童、性早熟女童及有過敏氣喘兒童的尿液發現,性早熟女童的DEHP代謝物濃度竟是一般兒童的四.五倍;過敏氣喘兒童是一般兒童的一.三到二倍。證實居家環境過度使用塑膠製品,女童性早熟及兒童罹患過敏氣喘風險會明顯升高。

研究團隊並追蹤發現,台灣一般居家環境灰塵,每克灰塵含DEHP平均濃度高達含一.三七毫克,居全球之冠。李俊璋說,國際間發表的研究報告,很少國家超過一毫克,「我們的濃度是全世界最高」,灰塵中物質高達九十%是DEHP。地板經常打蠟,或父母在塑膠、橡膠、油漆、殺蟲劑或化妝品等工廠上班,家裡DEHP濃度也顯著偏高,最高可達一般家庭的二倍。

李俊璋指出,各種家品電纜線使用時或待機狀況下,溫度升高也會釋放出DEHP;使用微波爐加熱保鮮膜包裝食品也是居家室內DEHP濃度升高的主要汙染源。

****是我們自己生活太享受太依賴科技產品一切生活都塑膠化.冷熱食都以塑膠袋包裝.放置冰箱食物也都以塑膠袋包裝.我們應該自己改變回歸原自然包裝.如果不如此我們將步入無解塑膠化.

食品工廠也因負起社會責任.食品參加物法律都有明文規定.但廠商為了省成本從不考慮為何會有如此便宜參加物.然到他們都沒責任嗎.他們是受害者嗎.都直得我們深思.法律在嚴如果廠商指為利益不顧道義責任.等到東窗事發時才在補救道歉.我們消費者又何其無辜.這些都是在朝在野官員要替我們想想.不要為了政治而政治.請替我們老百姓想想.

我們的生活越簡單越好不要在只知享受而忽越宗教精神之教化.愛惜我們的環境.少用塑化產品回歸自然.*********

 

 

「給予」=「我有很多。」≠「犧牲」

笑,能引來喜悅、釋放消極心態。人有責任讓自己喜悅!當你把目標放在喜悅上,做著讓自己感覺美好的事,你的喜悅會讓你擁有平靜的心靈與美麗的願景。把你的思想和頻率設定在幸福快樂上!因健康、財富、愛-都是存在於喜悅和美好的感覺中

 

要讓人際關係順利,就必須把焦點放在對他人的欣賞上,而不是抱怨。把焦點放在他人的優點上,你就會發現他們更多的優點;當我們在抱怨時,其實只會引來更多抱怨的事

 

隨時感覺美好,你就提昇了自己的生命,也鼓舞了這個世界。對週遭事物表達「讚美和祝福」祝福的定義:祈求神恩,賜予安康富貴。讚美與祝福能化解一切的負面性,讚美與祝福的愛,也會回報到你身上。當你祝福和讚美時,你就處在愛的最高頻率上。

 

讚美你生命中的一切!祝福這週遭世界的一切!

 

較愉悅的思想會產生較愉悅的生化物質,進而擁有較健康、快樂的身體;負面的思想和壓力,則嚴重地使身體和腦部的功能退化。身體的疾病是靠對身體不適的思想和注意力來支撐的。疾病只是身體系統的連結鬆脫了,所有的生理壓力都是由一個負面思想開始的~

 

理機能會藉由生病回饋給我們~好讓我們知道自己的觀點失衡了,或是離開了愛和感恩的狀態,因此身體出現這些徵兆和症狀其實是好事。如果身體感到微恙,千萬 別談論它-除非你想得到更多的不適。你若聆聽他人談論病痛,只會增加他們病痛的能量。每個不愉快的思想,都是放進身體裡的壞東西,會製造更多有病的細胞。 請習慣把話題放在討論健康和青春永駐上!因為,病痛無法在一個擁有和諧思想的身體中生存

 

佛教為什麼要信仰三寶?

信仰三寶的確是佛教最特殊的內容。其他的神教,或者唯信上帝(如猶太教及回教等),或者信仰聖父聖子聖靈(如基督教),或者加上聖母的崇拜(如天主教)。佛教,因為是無神論的宗教,所以不把佛陀當作神道來崇拜,也不以為佛是獨一無二的,更不以為佛陀能夠創造萬物或赦免人類的罪惡。佛教看佛陀,如同學生看老師,老師能教導學生,能使學生改變氣質、充實知能、修養身心,卻不能代為學習,也不能代替升學。

因此,佛教的信仰是純理性的,也是純倫理的。佛教對於佛陀的崇拜,相同於子女對於父母的孝敬,是出於報恩的情懷。一個正信的佛教徒,絕不會是為了避禍致福而崇拜佛陀,佛陀的願力雖能藉著祈禱的心力感應而產生神蹟,但那主要的還是祈禱者自己,如果是自己的定業現前,縱然祈禱,佛陀也是無能相助。若能依照佛所說的正法而行──如布施、持戒、忍辱、努力、修定、習慧等的行為,便可以改變往昔的業力,或者重罪輕報,或者輕罪消除──因為業力的現行受報,也像種子的發芽生長,須靠助緣的促成,同樣一粒種子,遇到陽光、空氣、水、土、肥料,以及人工的培植,必然長得快、長得大,相反地,如果缺少這些助緣,乃至沒有這些助緣,種子便會長得緩慢瘦弱乃至根本不能發芽了。佛教看善惡因果的造作與受報,也同這個道理一樣。所以佛陀的崇高偉大,不是由於造物與赦罪(根本無人可赦他人之罪──一神教的赦罪觀念,是由神權獨裁的混合產物),而是由於佛所親證的解脫之法,並且將此解脫之法說了出來,供給大家去如法修行,修行之後,便可解脫,乃至可跟佛陀一樣,使得大家都能成佛。

因此,佛教徒們,往往不願自稱為佛教徒,寧可自稱為三寶弟子。因為,佛教的發明者雖是佛陀,佛教所重視的,與其說是佛,倒不如說是法;佛不能代人解脫,法能夠使人自行解脫。崇拜佛陀,是為崇拜佛陀修證說法的恩德,佛陀經過三大無數劫的長期修行菩薩道的結果,親證了解脫之法,親證之後,便毫不保留地給我們奉獻了出來,所以,這一恩德的崇高偉大,要比世間一切恩德的總和更加崇高偉大到千百萬倍──何止千百萬倍?簡直是無法比喻也不可思議。

但是,佛法的流佈,必須仰賴佛的幹部,那就是僧。僧有菩薩僧(如文殊、彌勒、觀音、地藏等),有聲聞僧(如舍利弗、目犍連、大迦葉等的羅漢),有凡夫僧(如一切持戒清淨,自修正法並能說法度眾的比丘及比丘尼)。由於僧能把佛陀的正覺解脫之法,傳流、傳佈、傳授給了我們,為了法的理由,所以僧的恩德也是無量。

弘揚佛法,不限出家人,在家的佛子同樣可以。住持佛法,則非出家的佛子不可。所謂住持佛法,是指代表佛法、象徵佛法,並守持佛法而住於世間的意思。比如一般人同樣見到一個佛弟子,見到出家的,就會聯想到佛教,見到在家的,就不會產生佛教的印象(除非自行表白,但也不能逢人便說自己是佛教徒的)。

所以,佛法的發明是佛陀,佛教的重心是正法,佛教的住世是僧眾。正因如此,佛教尊稱佛法僧為三寶,主要的是有離苦得樂的法寶,法寶是由佛陀所證所說,由僧能持能傳,所以也都稱之為寶。

佛陀在世,佛教以佛陀為皈依的中心,佛陀滅後,佛教則以僧團為皈依的中心;皈依三寶,是為要學法寶,要學法寶,須由僧寶作良導──包括思想的傳授及行為的影響。所以佛陀滅後的佛教,供養三寶的對象,乃是偏重於僧寶。又因為佛教主張「依法不依人」的緣故,特別重視正法的流佈與皈依,僧人的生活行為是他們個人的事,只要他們的見解正確,能夠開演佛法,縱然破了禁戒,仍該接受俗人的恭敬供養──這是倫理的要求,好像一般所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又像小學的老師未必受過大學的教育,大學畢業的人,總不能否認小學時代的老師。

因此,對於一個正信的佛教徒來說,崇拜佛寶是由於法寶的理由,又為了法寶的信受,所以要崇拜僧寶。崇拜菩薩,也是敬僧的一種。對於聖僧大菩薩及阿羅漢,固然要恭敬供養,對於凡夫僧的持戒而能說法者,也要恭敬供養,乃至不持淨戒但有正見能說正法的出家人,也要恭敬供養(要緊的是要有正見,能說正法)。事實上,在去佛世已遠的時代之中,聖僧很難遇到,敬僧的對象,當是凡夫的比丘、比丘尼眾,經中也說供養凡夫僧與供養聖僧無異,同有不可思議的無量功德。

佛教的高明博大,三寶兩字即可概括無遺,所以信仰佛教,即是信仰三寶。對於僧寶的信仰,在佛陀時代,乃至迄今的泰、緬、錫蘭等國,根本視為當然的事。但在中國的佛教,敬僧的觀念,始終未能形成普遍的風氣;由於僧尼素質良莠不齊,一般所敬的出家人,僅是少數的高僧而已。上焉者是恭敬高僧的德學,下焉者是把高僧當作神道來盲目崇拜。正由於高僧信仰的風氣,也促成了一些劣僧的虛偽作怪,以期博得低級的神道式的崇拜。這些都是亟待修正的觀念,作為一個正信的佛教徒,他是不會如此的。(註)

註解

註 

《易經》觀卦之疏云:「微妙無方,理不可知,目不可見,不知所以然而然,謂之神道。」

《易經》觀卦云:「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惑,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母親十大恩德

第一。 懷胎守護恩。 頌曰

累劫因緣重。 今來托母胎。 月逾生五臟。 七七六精開。

體重如山岳。 動止劫風災。 羅衣都不掛。 妝鏡惹塵埃。

 

第一、懷胎時守衛愛護的恩德,偈頌說:

累世長劫造因結緣深重,今生才來寄託母親懷胎;

月又一月逾過才生五臟,再過七個七天六精才開。

胎兒體重壓力就像山岳,胎一動一止像壞劫風災;

母為胎兒羅衣都不想掛,化妝鏡台也惹蓋了塵埃。

 

第二。 臨產受苦恩。 頌曰

懷經十個月。 難產將欲臨。 朝朝如重病。 日日似昏沉。

難將惶怖述。 愁淚滿胸襟。 含悲告親族。 惟懼死來侵。

 

第二、臨盆生產受苦楚的恩德,偈頌說:

母親懷胎經過滿十個月,苦難的生產即將要來臨;

早晨起床就像生了重病,天天神情悶重好似昏沉。

難將惶恐怖畏心情訴述,哀愁眼淚流滿胸前衣襟;

語調含悲告訴親族家人,惟獨懼怕死神奪兒來侵。

 

第三。 生子忘憂恩。 頌曰

慈母生兒日。 五臟總張開。 身心俱悶絕。 血流似屠羊。

生已聞兒健。 歡喜倍加常。 喜定悲還至。 痛苦徹心腸。

 

第三、生了兒子忘記憂苦的恩德,偈頌說:

當慈母生產兒子的日子,五臟總都像要破裂撕開;

身體心神幾要悶絕而死,鮮血直流好似屠宰豬羊。

生下以後聽聞愛兒安健,心情歡喜更加倍於往常;

歡喜暫歇然而悲痛又到,難忍痛苦又在貫徹心腸。

 

第四。 咽苦吐甘恩。 頌曰

父母恩深重。 顧憐沒失時。 吐甘無稍息。 咽苦不顰眉。

愛重情難忍。 恩深复倍悲。 但令孩兒飽。 慈母不辭飢。

 

第四、嚥下苦味吐出甘甜給與愛兒的恩德,偈頌說:

父母恩德高深且又重大,照顧憐愛從不疏忽失時;

吐甘餵兒沒有稍作停息,自己嚥下苦澀從不皺眉。

愛重為兒心情愁苦難忍,恩情深憂心又加倍傷悲;

但望能令孩兒吃飽滿足,慈母不辭自願挨餓受飢。

 

第五。 回乾就濕恩。 頌曰

母願身投濕。 將兒移就乾。 兩乳充飢渴。 羅袖掩風寒。

恩憐恆廢枕。 寵弄才能歡。 但令孩兒穩。 慈母不求安。

 

第五、回兒於乾自己就濕的恩德,偈頌說:

母親甘願自身投於污濕,而將愛兒移就於淨且幹;

兩個母乳專為兒充飢渴,輕羅衣袖用來掩兒風寒。

恩愛憐惜恆常廢枕不眠,寵愛逗弄才能感到心歡;

但願能令孩兒獲得安穩,慈母總不為己尋求平安。

 

第六。 哺乳養育恩。 頌曰

慈母像大地。 嚴父配於天。 覆載恩同等。 父娘恩亦然。

不憎無怒目。 不嫌手足攣。 誕腹親生子。 終日惜兼憐。

 

第六、哺餵乳奶撫養教育的恩德,偈頌說:

慈母讓兒依靠就像大地,嚴父養育兒女可配於天;

天覆地載養育萬物恩同,父母養兒恩德也是同然。

不厭醜陋更無怨恨怒目,不棄孩兒手足罹患痙攣,

對從母腹誕生親生子女,好壞都是整天珍惜愛憐。

 

第七。 洗滌不淨恩。 頌曰

本是芙蓉質。 精神健且豐。 眉分新柳碧。 臉色奪蓮紅。

恩深摧玉貌。 洗濯損盤龍。 只為憐男女。 慈母改顏容。

 

第七、洗濯兒屎尿不淨的恩德,偈頌說:

母體本來就像荷花芙蓉,精神氣色原本健壯且豐;

兩眉分開就像新柳翠碧,紅顏臉色勝奪蓮花粉紅。

對兒恩愛深深摧殘玉貌,洗濯不淨損傷手盤五龍;

只為憐愛男孩以及女兒,慈母手粗臉皺改變顏容.

 

 

第八。 遠行憶念恩。 頌曰

死別誠難忍。 生離實亦傷。 子出關山外。 母憶在他鄉。

日夜心相隨。 流淚數千行。 如猿泣愛子。 寸寸斷肝腸。

 

 

第八、兒女遠行深重憶念的恩德,偈頌說:

死亡永別母心誠屬難忍,在生離家著實亦感悲傷;

兒子遠行度出關隘山外,母憶掛念擔心遙遠他鄉。

日夜母心相隨離家遊子,其心擔憂流淚已數千行;

如同猿猴哭泣離別愛子,傷心難過寸寸哭斷肝腸。

 

 

第九。 深加體恤恩。 頌曰

父母恩情重。 恩深報實難。 子苦願代受。 兒勞母不安。

聞道遠行去。 憐兒夜臥寒。 男女暫辛苦。 長使母心酸。

 

第九、深加體貼和撫恤的恩德,偈頌說:

父母對兒恩情極其重大,恩德深重報恩實在困難;

子受苦難父母願代替受,孩兒辛勞母心疼惜不安。

聽聞子女就要遠行出去,憐愛兒心夜臥深覺孤寒;

男孩女兒短暫受到辛苦,就會長時使令父母心酸。

 

第十。 究竟憐愍恩。 頌曰

父母恩深重。 恩憐無歇時。 起坐心相逐。 近遙意與隨。

母年一百歲。 常憂八十兒。 欲知恩愛斷。 命盡始分離。

 

第十、究竟無窮憐愍的恩德,偈頌說:

父母恩德高深且又重大,給兒恩惠憐愛無停歇時;

起立坐下母心都相跟逐,接近或是遙遠掛念共隨。

老母年齡即使已一百歲,仍然常常擔憂八十歲兒;

想知對兒恩愛何時斷絕,命盡死了恩愛心才分離。

 

摘自《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白話翻譯

庫拉王菩薩訶薩多摩area''amen ''大願大慈大悲

庫拉王菩薩訶薩多摩area''amen ''大願大慈大悲

國王 Bodhisattva''Kura多摩地區訶薩大慈大悲大願阿門'